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获取接收通道间信号的相位差信息是干涉仪高精度测向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频域求解的基础上,对干涉仪相位差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信号综合载噪比、测量持续时间、频域噪声与干扰分布等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仿真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这对于干涉仪测向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我国第一代弹道导弹的研制经验,分析国外导弹试验和精度鉴定工作的经验,对工作程序、试验弹道选择、飞行试验发数安排与精度鉴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我国第二代弹道导弹精度鉴定工作对策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中,为准确预测携带大量推进剂航天器的质量特性和在轨寿命以便进行飞行任务规划和控制,需要精确测量低重力条件下航天器推进剂剩余质量。文章对基于气体注入法的航天器贮箱推进剂剩余量测量精度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航天器贮箱中推进剂剩余量的不断减少,气体注入法测量精度不断降低;测量实施过程中贮箱压力值变化幅度越大,测量精度越高;测量精度受测量系统温度传感器精度影响相对较小,受测量系统压力传感器精度影响较大,呈近似线性相关;基于气体注入法的高精度推进剂剩余量测量方法,可通过选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和增大测量实施过程中贮箱压力值变化幅度实现。  相似文献   

4.
制导工具误差折合是导弹精度评定中的重要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工具误差的折合精度问题。本文分别对用公式法求取误差折合系数时影响精度的各种因素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外测误差精度、采样点数和弹道特性是影响折合精度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后续提高误差折合精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影响密闭燃烧器法精度的三大主要因素:试样尺寸和型面精度。动态压强采集系统精度以及散热修正精度。设计制造了小型和切药刀,提高了试样尺寸和型面精度;定制了专用传感器,提高了采集系统精度;提出了一条提高散热修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三轴稳定平台卫星产生遥测测量误差的原因,并对典型星载传感器(热敏电阻、压力变换器、电压)、模拟量通道、A/D变换器等单个误差项目逐一进行了误差分析。根据误差正态分布的特性,得出单个项目的最大测量误差及均方误差,然后合成单个项目的误差,给出整星各种类型被测参数的总误差。最后,根据目前卫星平台的设计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用美国惠普激光干涉仪,对引进日本的H6C机床的精度进行了阶段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X轴的线性运动精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分析找出精度误差的原因后,用激光干涉仪对机床的有关硬件逆行了调整,使X轴的精度恢复到出厂时的线性精度(±0.005mm)。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为使用与维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Kalbfleisch的似然区间估计方法,并结合到武器精度分析中几个重要参数的评估问题,与常用的一些区间估计进行了讨论和比较,证明了某军标提供的最精确无偏区间也是一种似然区间。最后以某型号导弹为例,说明在相同的置信水平条件下,似然区间更直观,区间更短,更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精度测量系统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航天器精度测量中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精度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及数学模型,并对精度测量工作过程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最后对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网状天线的反射面形状精度调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明治  那柏 《宇航学报》2001,22(6):72-77
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网状展开天线的尺寸越来越大,对形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点是高频段),必须采用网面精度调整技术以满足反射面的精度要求。本文就辅助牵引面式网面精度调整技术的理论分析及调整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网面形状精度调整的基本理论公式及调整步骤,并对某样机进行了调整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文中的分析、公式、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实现快速、中等精度捷联陀螺罗盘的基本途径,对捷联式快速陀螺罗盘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陀螺罗盘工程样机实现快速、中等精度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采取自动化操作、解析调平技术、采用高精度回转台、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和车辆机动过程中预能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星上定标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一号"B(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在轨辐射定标的目的以及星上定标的原理,分析了星上定标算法的精度。利用星上零级数据对星上定标系统的测控精度和工作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定标数据的处理精度。HJ-1B卫星发射以来共对红外相机热红外通道进行了7次星上定标,为了监测定标系统的精度变化,文章利用MODIS-31、32通道辐亮度对HJ-1B卫星上定标系统精度进行检验,考虑MODIS传感器本身定标的不确定度恒定,分析结果表明自HJ-1B卫星发射以来星上定标系统相对精度发生了衰减。  相似文献   

13.
在卫星遥测中,温度测量是不可少的。现常用的测温传感器是铂电阻和热敏电阻两类。下面对这两类传感器在卫星遥测中测量温度的计算公式及其测温精度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航天传输型立体测绘相机几何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立体摄影成像的精度,对其几何精度测试技术需作专门研究。文章介绍了传输型立体测绘相机几何精度测试方法,推导了基于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几何精度测试的主点、主距和畸变误差传递公式,对主点、主距和畸变测试精度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可以为测绘相机设计和测试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D- R定位算法在理论上可以用于定位。在实际工作中 ,用户的定位精度是进行定位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文中主要讨论 D- R算法本身固有的定位误差。首先根据 D- R算法的定位公式推导出算法的精度误差因子。然后根据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 ,确定了影响用户定位精度误差因子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对精度误差因子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 D- R定位算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满足用户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用户精度误差因子可与现有的 GPS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辐射与对流两种传热条件下,分析了园箔型热流传感器对阶跃热流的响应特性;计算了在经受对流加热时传感器灵敏度和时间常数的变化。计算表明,为使传感器在对流条件中使用时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在设计传感器时必须考虑传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星载天线双轴定位机构指向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京  马兴瑞  于登云 《宇航学报》2007,28(3):545-550
以星载天线双轴定位机构为对象,分析了其指向精度的影响因素,从传动误差、测量误差、安装误差以及热变形误差等方面,研究了各项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建立了指向精度的分析模型,并以某一天线双轴定位机构为例进行指向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感器交叉提示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问题,围绕如何通过传感器交叉提示技术实现"传感器资源管理"、"提高目标跟踪精度"和"实现目标交接"展开研究,提出传感器网络效能评价函数,分析不同类型的交叉提示发生的时机与条件,设计基于博弈论的多传感器交叉提示算法,并提出基于假设检验理论的传感器博弈策略调整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传感器交叉提示模型符合实际作战场景,能够顺利实现传感器管理、提高目标跟踪精度和进行目标交接,与粒子群算法、合同网算法和拍卖算法相比,博弈论算法具有较好的求解质量,收敛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利用跟踪中继卫星系统(TDRSS)信息的单向多普勒定轨技术。分析了单向多普勒测轨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法,推导用于自主定轨算法的卫星轨道测量状态及观测方程。讨论了影响滤波精度的状态变量和动力学模型精度等多种误差源及其该方法能达到的测轨精度。  相似文献   

20.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为了完善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计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第二版(GDEM2)在复杂山区地形条件下的精度验证,文章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利用1:1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测控制点高程数据对GDEM2数据的高程精度进行了验证,然后分高程等级、坡度等级和土地利用类型对GDEM2的高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GDEM2高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67m(与1:1万DEM相比)和9.83m(与GPS控制点相比);GDEM2与1:1万DEM相比,高程差绝对值的均值为15.2m,高程差绝对值小于20m的比例为73.1%;GDEM2高程精度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林地的误差大于耕地和草地。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山区GDEM2的总体精度低于官方发布精度,超过25%的区域的高程误差大于20m,因此,在复杂山区对于高程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宜采用更高精度的DEM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