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自从十八世纪中页鲍姆嘉通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众多哲学家、美学家写了无数论著来探讨美的含义.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美的问题会如此难以明晰?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后,这一美学命题才得到突破性地进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探讨苏轼文学散文的价值。指出苏轼文学散文的基调是弹奏出了儒家博大而深邃的人文精神;其主调是歌颂儒家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入世态度以及百折不回的探索精神;其主旋律是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艺术哲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现实世界向理想境界的升华;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是苏轼文学散文十分突出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17,(1)
在人人追求国际时装潮流的当今社会,中国历代传统服饰如一粒粒明珠被遗忘在历史沧海之中。然而,就在国际时尚之都上海,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正溯源而上,追寻中国古代装束的纯正美学和最传统的手工技艺。这个名为"中国装束复原团队"的工作室创办于2006年。创始人刘帅当时是学习国画的美术生,只是出于个人兴趣,和朋友们根据出土壁画和陶俑复原了最早的一批古代装束作品,没想到作品发到网上后,得到了众多关注。渐渐地,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了进来,他们有的是化妆师,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是博物馆研究人员,而更多的是从事着其他职业的爱好者,他们怀抱对古典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执着,一起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4.
司法腐败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古代统治者为了防治司法腐败,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注重从儒家道德修养方面选任官吏。总结中国古代司法腐败防治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可以对当今建立现代化的司法腐败防治机制提供一点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教育的现代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传统教育对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具有卓越的意义,其强调教育行为的自主性,重视教育者的修养以及受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的内涵极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儒家的传统教育特别突出知识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浸润了人文主义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甚至关系到国家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国古代的童蒙教育方法,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儒家义利观经历了从“重义轻利”到“存理灭欲”的发展过程。儒家义利观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有某些可取之处,但它的动机是反动的,认识是唯心的,实践是有害的。儒家义利观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探索了文学与音乐的亲缘关系,分析了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形成因素和实现途径,并指出语言音乐美对散文创作和写作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小康社会是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宽裕且安居乐业的社会图景。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今天的小康社会是对"小康社会"重新定义下的最新诠释。我们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高数教学中“数形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数学表达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过程,数学美是于抽象的数学逻辑之中暗含的规律美。在高数教学中,穿梭于数学严密的抽象思维之间,也不乏深深地体味着数形结合带给我们的美感。当思维凝聚一点,数学的亲切的、美丽的东西与你很接近,象老朋友的悄悄话,有待我们细细品尝,甜甜回味。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来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从生态美学的视野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研究从当今的现实生活出发,重新审视生态美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弼的“贵无”思想是玄学中的经典之论。玄学的基本特点是整合儒道。王弼首先将《周易》中的“言不尽意”与《庄子》中的“得意忘言”天才地结合起来,为自己重新解释经典开辟了路径。王弼又将儒学与道家中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一“道”,解释为“无”,从而将儒道二家思想都统领于自己“无”的范畴之下。王弼的“无”是世界本体的代名词,取其“无不由也”及“无形不可体”之意。王弼认为“无”是“有”的根本,因而强调“贵无”。“贵无”论是当时的一种时代思潮,而王弼个人经典性地诠释了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越来越深入,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文章分析了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主要原因,并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这种人口流动所产生的效应,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本,以礼为制,以中为用的泛伦理体系,他一生对中庸思想推崇备至。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去进一步探究中庸思想的渊源,对其含义的正确理解,中庸思想在《论语》中的表现以及中庸思想在现今社会中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具有深刻的意义等,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内容进行分析后,探讨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此反思中国目前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应给予目前中国教育的一点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出现了危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良好的诚信品质已经刻不容缓,也成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现状基础的上,有针对性地从四个方面提出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建设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加强和提升诚信素养,进而推进全社会诚信品质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平等就业权的保护是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我国妇女平等就业权保护现状,提出如何加强对我国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对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