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NASA网站2017年11月14日报道,NASA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的SO_2排放量下降了75%,而印度增加了50%,印度已经成为全球SO_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煤炭消费国,煤炭含硫量高达3%,燃烧时可以生成大量的SO_2。因此,燃煤发电厂和工厂是SO_2排放的主要来源。例如北京,所处位置周围和上风处有许多燃煤工厂和发电厂,这是造成北京严重雾霾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2.
汪凤 《飞碟探索》2014,(6):55-55
当几乎所有的恐龙于6500万年前灭绝时。有一种生物幸存了下来,那就是鸟。今天。有1万种这样的鸟类。是最具多样性的四肢动物。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为什么鸟类能够如此成功地延续:在其他恐龙消失之前,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3.
周坤毅 《飞碟探索》2010,(12):40-40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新哈芬的登山家发电厂展开了一项碳封存计划,预计在5年内将5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岩层。虽然这个数量还不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0.00001%,也不到登山家发电厂本身排放二氧化碳的2%,但这是燃煤发电厂首次能以可行的工业技术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而这也是全球各地燃煤发电厂期盼仿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员认为。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但恐龙从什么时间开始变成鸟的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进行的挖掘活动中,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证明恐龙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的阶段,即2.4亿年前,便长有羽毛。化石记录清楚地表明,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的一种。鸟类在大约6600万年前从可能由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大灭绝中幸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媒体SCAN     
Raptor与鸟类关系再发现鸟类在距今8000万~7000万年前失去了它们的牙齿。科学家在1980年进行的一项实验曾经让人大吃一惊:将小鼠的口腔组织移植到一只小鸡的牙床上后,后者长出了圆形的、像小鼠一般的牙齿。但是由于鸟类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科学家一直对这项实验是否真的能够证明鸟类具有牙齿的遗传痕  相似文献   

6.
美国《航宇日报》近日报道,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计划在今年夏天进行中继反射镜反射能量试验。据美国空军透露,这种中继反射镜将安装到空中或太空平台上,用于激光高空跟踪目标或击落太空卫星与导弹。目前,美国正利用技术优势,加速发展并部署太空武器,“先发制人”打击对手航天器。  相似文献   

7.
对已报道的各种集成微反射镜器件进行综述,对其特点和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了采用MEMS工艺制造的微反射镜阵列器件作为能动器件,在星载空间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中进行像差校正的想法,并给出对光学波前误差实时校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的反射镜 从牛顿到罗斯,在反射望远镜将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金属做的镜子乃是前进的障得。铸镜用的青铜易于腐蚀,不得不定期重新抛光,结果消耗了大量时间和劳动。有些金属耐腐蚀性好,却比青铜要重,而且昂贵。  相似文献   

9.
大口径反射镜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光学遥感器分辨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其主镜口径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对主镜进行轻量化设计就成为空间大口径反射镜工程的关键技术。该文介绍了一种对反射镜轻量化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利用MSCPatran软件建立了蜂窝夹芯反射镜的参数化模型;对反射镜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对反射镜面形精度的影响曲线;根据反射镜的加工工艺,合理地确定结构参数的变化范围,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太空发电站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时,由于其结构尺寸庞大,单元与节点众多,传统有限元建模方法效率极低,通常只能将其假设为刚体或刚柔耦合系统,但这种近似简化处理必然会导致真实动力学特性的缺失。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太空发电站参数化有限元建模方法并建立设计平台,旨在缩短有限元建模周期,提高太空发电站设计、分析与优化的效率。以平台式太空发电站为原型,介绍了其基本参数与有限元模型。定义了易用的有限元节点与单元编号规则并给出了参数设置过程。借助APDL、UIDL,以及TCL/TK的混合编程技术,建立了太空发电站参数化有限元模块及设计平台,利用简单的菜单及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电站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设计人员从输入参数到开始建模的前处理时间不会超过2min,提高了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1.
6月的梅西耶天体 在6月的M天体中除3个是球状星团外,其余14个都是河外星系。 6月中最靠北的M天体是大熊座的旋涡星系M101。它在大熊座之南,视直径为27′,与月亮的视直径差不多,距离太阳1800万光年。  相似文献   

12.
1914年,当最后一只旅鸽在一家动物园死亡后,该物种的灭绝就成为一个警世故事,用来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旅鸽灭绝之前的100万年里,这种鸟类经历了多次数量上的激增和骤减,旅鸽种群对自然波动的敏感性有可能是造成其易于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恐龙真的灭绝了吗?仅仅想象它们生活在远古时代,就能令人心生敬畏,兴奋不已。不过已经有证据显示,这个"失落的世界"其实正围绕在我们身边。主流观点认为,恐龙分为非鸟类和鸟类两个类群——非鸟类是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是传统认知上我们所认为的恐龙;鸟类则包括从始祖鸟那样古老的飞行生物,到在绿篱上啁啾的麻雀,以及像鸵鸟和鸸鹋一样不会飞的大型鸟类。所以,没错,今天我们所知的鸟类就是恐龙——这个观点最初似乎令人惊讶,但是,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反射镜口径大、光力强,是观天的得力工具,以前在家制作了 20厘米、 25厘米反射镜,但都由于沉重不能携带到学校所在地长春使用。所以在学校的头两年里一直没有望远镜使用,很是挠头。而家里的 10厘米折射镜又焦距太长 (1200毫米 )同样携带不便,在 1999年寒假的时候,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制作一架轻便灵活的反射镜带到学校使用。主意打定,就开始考虑到底是制作一架 12厘米的,还是一架 15厘米的呢?两者相比,后者显然要在光力上更胜一筹。因为, 12厘米市面上有现成的内径 15厘米 PVC管出售,故制作甚是简便。最后下定决心制作…  相似文献   

15.
美航宇局(NASA)选定在自由号国际空间站上首次进行科学实验的14个项目,预定在1996年实施,其实验内容与承接单位如下: ·宇宙尘埃实验——华盛顿大学; ·激光通信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哥达德空间中心; ·大面积标准阵列反射镜/高性能X射线观测仪——史密松天体物理观测所; ·10TeV以上的高能原子群的组成和相互作用——马歇尔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16.
MW 级太空发电站是太空发电站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步骤,其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波束指向控制精度影响着波束收集效率。本文面向百米级能量发射天线,提出合理的微波能量波束指向控制精度要求。针对能量波束的渐变特性,以微波能量收发口径、传输距离和工作频率为约束,以系统对波束收集效率下降的容限为考察目标,建立了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波束指向控制精度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分析方法。应用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指出MW 级太空发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波束指向控制精度应为0.0023°,此时因微波能量波束指向偏离导致的波束收集效率下降不超过1%。这一指标可作为MW 级太空发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系统重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碳化硅材料比刚度高、导热性好、热稳定性好,是一种优良的反射镜材料,在空间光学遥感器是有着广泛的使用。同时,它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给反射镜加工带来困难,且加工周期长。本文比较了碳化硅材料不同加工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机器人柔性砂带磨削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1550mm直径碳化硅反射镜坯加强筋的去除要求,设计了一套新型机器人柔带磨削系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加工中的镜体应力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某镜坯加强筋的去除,残余筋高度0.5mm~1mm。反射镜镜坯在完成镜面精磨、镀膜等处理后,利用干涉仪测试面形RMS 为0.0157λ(λ=632.8 nm),满足使用需求。遥感器于2020年发射,反射镜在轨运行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8.
卫星相机中侧视反射镜振动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资源一号”卫星02星在地面测试时CCD相机图像扰振现象和对像质的影响, 图像扰振的原因———相机的侧视反射镜发生振动。探讨了侧视反射镜共振的机理: 由于预紧蜗簧与蜗轮弹性变形的组合弹簧而形成共振系统, 从而使外来干扰振动被放大, 并由此得到克服或控制扰振的方法。此外, 还讨论重力环境变化对反射镜振动的影响,认为不会增大振动的影响, 卫星在轨工作时相机可以保持地面同样效果。卫星发射后, 图像像质良好, 说明反射镜振动得到控制, 也说明重力环境改变对振动没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生命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到700万℃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一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  相似文献   

20.
双波长全息干涉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波长全息干涉术利用激光器发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波长对物体拍摄全息干涉图,相当于用一个等效波长λeq对物体进行干涉测量,从而扩大了测量范围。在改进的泰曼干涉系统中,采用双曝光法双波长全息干涉术对一个抛物面反射镜的面形进行了补偿法检验,最终得到的干涉图样易于分析和判读。实验表明,对于光学元件的面形检验,尤其是非球面元件的面形检验,双波长全息干涉术是一种可行的测量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