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9月12~20日,日本航天员毛利卫乘坐“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地完成了首次太空飞行。返回日本后,他兴致勃勃地向各届人士讲述了自己太空飞行中有趣的经  相似文献   

2.
只比阿姆斯特朗迟19分钟踏上月面的是布兹·奥尔德林,他于1930年1月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飞行员之家,父亲还与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相识,所以他很早就对飞机情有独钟。1951年他以年级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朝鲜战争后,他重返校园,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载人航天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日月 《太空探索》2004,(9):34-35
人类是害怕孤独的,有趣的是,宇宙中的恒垦也多是“成双结对”的。据统计,在太阳周围的100颗星中,“快乐的单身汉”只有49颗,在整个宇宙中,单星比例只有1/3左右。  相似文献   

4.
具有同我们地球人相似形态的UFO乘员均可称为类人生物。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应该把“雪人”、“野人”或“长毛巨人”、“大脚怪”等与飞碟学上泛指的类人生物混为一谈。在UFO事件中.有时还会遇见一些类人机器人或生物机器人,它们无论在相貌、形态,还是在运动方式上都很像人。这些类人机器人被视为身穿怪异密封服的类人生物,例如1989年发生在俄罗斯哈罗夫斯克和沃罗涅日的外星人事件中,就目击到这种类人生物。  相似文献   

5.
解读微笑     
严小平 《飞碟探索》2011,(10):54-55
“所以你知道,”俄罗斯记者告诉她,“美国人的微笑全是假的,而法国人的微笑都是真的。”“哇,你这么说太有趣了。”里顿博士委婉地说。同时,她心里在想象着,她一生的时间几乎都被假笑所包围。心理学家里顿博士出生在美国,而一直在法国生活。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共记录了几万起与外星类人生物接触的事件。人们见过许多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类人生物,当人们发现他们时,有的在那儿漫游,有的在那儿采集标本,还有的在往飞碟上搬运什么东西……通常,这些来历不明的类人生物有一个脑袋、两只手和两条腿。然而,大量目击事件和与外星人的近遇事件证实,并非所有类人生物都千篇一律是这个样子,有一部分类人生物是人类,而另一部分类人生物是机器人,还有一部分是生物机器人,亦称“类人机器人”。巴西飞碟专家哈德·贝雷拉对同类人生物接触的事件的研究具有相当充分的依据。他在研究…  相似文献   

7.
进攻火星     
《飞碟探索》2007,(7):56-56
2005年9月,“勇气”号又一次向火星进攻了,上图看起来就像军队攻击一样,不过,这只是“勇气”号正在仔细观察在丈夫山山顶附近的一些有趣的石头罢了:在“勇气”号的全景相机画面中,你可以看到探测船上的机器手臂,它们正想靠近观察一块名为“希拉里”的裸露岩石。“勇气”号和它的姊妹“机遇”号,  相似文献   

8.
对于太空居民的生命保障,不能用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也不能用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而应该用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所谓“再生式”,就是该系统不需要从地球供应生活必需品,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可以再生利用;所谓“生物再生”是指系统内包含生物成分,系统通过它的生物成分来再生、净化和合成生活必需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圈。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 从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观察浩瀚无边的宇宙是一件有趣的事。更有趣的是从太空看地球,会有别样的感受。——阿纳托利·索洛维约夫 “航天事业是独一无二的、很有意思的工作。我很喜欢这项工作,特别是太空行走。我总共16次太空行走,累计超过82小时,这真令人难忘。”一谈到航天事业,俄罗斯航天英雄、现年60岁的阿纳托利·索洛维约夫就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0.
私人潜水器     
《飞碟探索》2014,(8):4-4
这是巴西设计师Eduardo Galvani设计的私人潜水器。他给这个潜水器取名“海牛”。“海牛”的外壳是透明的,可以容纳4个人,宽敞舒适,操作简单,只要你会使用触摸屏和操作杆就没问题。触摸屏运行iOS系统,主要负责视屏监控、对外联络、红外摄像、录音、电池状态监控以及其他基本控制,如方向、速度、深度、温度、压力等。独特的导航系统可以帮你追踪海底生物。  相似文献   

11.
传闻:选择阿姆斯特朗做“阿波罗11”登月宇航员,是因为他的平民身份。白宫更希望第一个登陆月球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军人。 真相:阿姆斯特朗能成为“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是因为他的不断进步。以及他在“双子座”航天飞机及早期“阿波罗”飞行任务中的表现。没人知道,他在成为“阿波罗11”号机组成员之前需要完成多少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不明飞行物和地外入侵者的传闻引起人们长期沸沸扬扬的争论,一些书,包括一些畅销书坚持说,UFO一直在与人类密切接触;怀疑论者们却说,这些书不过是老货新包装。在《共享》一书中,作者惠特利·斯特里帕讲述了他受到地外生物访问的经历。他们迅速而神秘地带走了他,在他的右耳后插入一根小针。他经历的某些片断被地外入侵者“屏蔽掉了”,事后只有借助催眠才能回忆得更完整一些。另一本书,巴德·霍普金斯写的《入侵者》,详细描述了科普利伍兹的“卡蒂·戴维斯事件”:印第安纳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一个闷热的晚上有过与斯特里帕相似的经…  相似文献   

13.
1929年,美国海军上将、著名的飞行家、探险家理查德·拜德有过一次难忘的南极飞行,并在飞机上做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飞行广播。拜德将军说,他穿过朦胧的光雾后,进入一个布满不冻湖的绿色地带上空,在“草原”上,有一种像美国野牛似的巨兽和一些别的动物和类似“人”的生物。然而,正当听众们津津有味想进一步了解情况时,拜德将军的广播突然中断,此后不久,有关方面声称,拜德将军的广播报告是在将军精神暂时过度疲劳并产生幻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公众对此不应产生别的看法。此后,有关此次南极探险的经历和报道的“内幕”均没有公…  相似文献   

14.
齐悦 《飞碟探索》2002,(1):17-17
千百年来,人类主宰地球的意念在各种肤色的人们心里根深蒂固。没有人会去怀疑,就像当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一样即使有人猜测过也仅仅是稍纵即逝。但问题好像就出在这里: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所谓的“外星生物”会不会和我们正共同主宰着地球呢?答案是不肯定的,因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但却至少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何谓“外星生物”?依本人观点,外星生物应是不同于人类的、存于另一种世界之中的、与人类具有同等水平而不同质的思维水平的生物体。这里之所以用“另一种世界”,包括了三种可能性:宇宙中地球以外的另一个星…  相似文献   

15.
日月 《太空探索》2005,(5):40-41
中国古时文人最敬仰的星象是“文昌星君”或者说是“文曲星”,一些古典小说中总是把状元说是文曲星“下凡”。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穷秀才范进一向潦倒,一日中举后却因兴奋过头而发了疯,不知就里的乡亲要他的岳父胡屠夫去打醒他,可是平时对女婿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个杀猪人,此时却认为他“是天上的星宿。  相似文献   

16.
国斌 《太空探索》2003,(3):16-19
遨游太空今天已经算不上是什么轰动性的新闻,然而如果将时间回溯40年,任何一次太空飞行都会是“爆炸性”的,更何况是女性圆了太空梦! 捷列什科娃,苏联航天员,第一位女性“太空使者”。她曾感慨地说:“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曾有幸成为人类最早开拓宇航道路的人中的一员。尽管历尽千辛万苦,但看到那么多人踏上我们开辟的道路,真让人欣慰。” 自捷列什科娃1963年太空之旅后,进入太空的女性已经近40位。  相似文献   

17.
难以抗拒的诱惑36岁的魏茨迈是德国巴伐利亚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表姐丽塔1987年嫁到挪威南部的小镇——塞尔尤尔,此后,两人就一直没有见过面。1999年6月,魏茨迈决定利用休假去探望她。17日他乘坐的客机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的一个机场降落,丽塔早已在等候了。见面后他们都非常高兴,相互问候了一番,表姐开车接他回家。  魏茨迈是第一次来挪威,一路上酷爱旅游的他自然仔细地观赏着车窗外别致的风光,时间在快乐的说笑中流逝。忽然,一个颇具北欧特色的湖引起了他的注意。  “太棒了!这叫什么湖?肯定很深!”魏茨迈问。  “塞尔…  相似文献   

18.
简约之美     
认为生命及其种种力量原来是被“造物主”注入到几种或者一种类型中去的,同时还认为在地球按照万有引力法则运行时,从刚开始如此简单的类型演化出如今最美丽和最奇妙的物种,而且这一演化过程还一直在进行着,这种生命观是极其壮丽的!达尔文在其巨著的末尾写下这样的话,无疑是为了再一次强调他整套理论的本质在于提示生物演化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0,(7):4-4
5月31日上午10时3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同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小代表和部分中外少年儿童一起参加“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活动。总书记高兴地拉着孩子们的手走进展厅,兴致勃勃地参观有趣的科普项目。  相似文献   

20.
他的名字成了“天才”和“权威”的同义词.他的肖像成了“精英”和“奇迹”的文化象征。他显然已经形成并依旧在延续着一种时尚,更被看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神话中的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