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洞”很容易让人们望文生义地想像其是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强得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它能吸引周围任何物质,无论是哪种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你知道吗?这种威力强大的家伙.也可以应用在军事上。  相似文献   

2.
常识告诉我们,1-1=0,这个问题看来就是这么简单。“零”表示“无”,这一层意思就是学龄前儿童也知道。某处有一个森林,一场森林大火把这一个森林毁灭了,这一个森林就没有了;电厂的某个仓库仅存的1千克物质被拿去发电,这库存的1千克物质在账本上就记着“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事待物时经常会谈到“零”和它的意义,诸如:从“零”开始、从“零”点出发、从无到有、无风三尺浪、无缘无故等等。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当你昂首翘望,看到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如果有人问:“你看见什么东西了?”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什…  相似文献   

3.
要想知道一个东西的冷热,我们就用温度表去测量。可恒星离我们那么遥远,当然是无法用温度表去测它的“体温”的。那么,天文学家是怎样知道它们的温度的呢?你见过铁匠炉烧铁块吗?至少你见过家里的火炉把物体烧红的现象吧。铁块加热前是黑色的,到了八九百度就变得暗红。温度渐渐升高,暗红就转为鲜红,直到烧软熔化,红光益发鲜艳。如果达到4000℃以上,红光就变为金光灿烂了。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了下面的数字:红光———3000℃~4000℃黄光———4000℃~7500℃白光———7500℃~11000℃蓝光———1…  相似文献   

4.
“克隆”技术:是喜是忧?赵壮志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如果有人说太阳绕着地球转,那你一定觉得荒谬可笑。然而在几百年前的欧洲大陆,这不但是一个大众常识,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真理”,因为它是当时西方宗教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布...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种生命:它们看我们人类的活动就像人类看蚂蚁一样。蚂蚁在想些什么?换句话说,蚂蚁的思维如何,人类怎么能理解呢?你能知道鸟儿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吗?你能知道牛儿们在聊什么吗?你不知道,你也不可能理解!就像人类不理解蚂蚁,蚂蚁也不理解人类一样。蚂蚁们惊叹:人类力大无比,他们竟能搬掉它们头上上百斤重的石头,竟能随手抓起硕大的一只茶杯。总之,蚂蚁会认为人类了不起,能任意移动一个它们根本无法想像的大物体。那么,我们人类有没有类似蚂蚁的惊叹呢?比如说,堪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50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  相似文献   

6.
《飞碟探索》2007,(4):56-56
如果你附近有个能看见遥远宇宙的视窗,你会把握这个机会吗?如果有,这个视窗很可能是一部小型的望远镜。这个地区性的天空守卫者,通常很乐意为你做免费的夜空导览。在一个黝黑无云的夜晚,透过一个称为目镜的视窗,你能看见星团、土星环、光亮的星云、月面陨石坑和宇宙深处的星系。这幅影像中的小型望远镜,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南方50千米处的Hohe Wand。影像中的长长星流迹,是由地球自转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如果灵魂真的存在,它会是什么样子?会以什么方式运转?如果灵魂是客观存在,那它应该是具有物质和能量基础的生命体,我们暂且把把它称为“灵质”。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灵质”吧。  相似文献   

8.
不过,这些遥视者也存在不同的困惑:一旦他们在其他地方旅游过,就很难再把精力集中到地球上的凡事上来。这也很好理解:假如你可以遥望无限的宇宙,你还乐意回头去找一艘苏联的潜水艇吗?遥视者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宇宙、人的深层次中,隐藏着诸多奥秘。贯穿在这些奥秘之中的,是一个根本的奥秘,那就是物质与精神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它像一条无限长的无形的线,把宇宙、人的一切都串连起来。它几乎就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类总是要不断地思索和询问:是物质制约精神,还是精神制约物质?或者它们是相互制约的?精神可以还原为物质吗?人可以还原为细胞、原子甚至夸克吗?人的意识可以还原为大脑中的电脉冲吗?人的感情只不过是一点化学成分的作用吗?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物理定律所规定的吗?有没有独立于物质的精神,或独立于精神的物质?精…  相似文献   

10.
恒星有大小,这是人尽皆知的。但那看上去针尖般大小的星星是怎么知道它的大小的呢?是根据恒星与我们的距离和亮度计算出来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帕卡斯,把肉眼看得见的恒星分为6等:最亮的叫“一等”,稍暗些的,依次叫“二等”、“三等”……勉强可见的叫“六等”,一等星的亮度是六等星的100倍,这叫做星的国视星等。恒星的国视星等并不代表恒星的真实亮度,它与我们距离不同,看上去的亮度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好比一只l皿瓦的灯泡,你距离它10米远的地方看比距50米的地方看要亮得多。天文学家根据光的性质,研究出来一个公式。他们只需…  相似文献   

11.
季黎 《飞碟探索》2001,(4):24-24
北极星现在在很靠近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因此,看起来它总在北方天空。正是因为它所处 的位置重要,才大名鼎鼎。其实,按亮度它只是一颗普通的二等星,属于“小字辈”,它离 我们 300多光年。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也叫小熊座α星,中国古代称它为“ 勾陈一”或“北辰”。在星座图形上,它正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   说到这里,或许你要问:小熊星座α星会永远享受北极星的尊称吗?或者说,地球自转 轴的北极会永远指向这颗星吗?首先应该指出,地球自转轴也是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 ,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自然也…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眼里,“用进废退”是一个相当直观的现象。不是吗?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发达,久卧病床的人肌肉萎缩。问题是,这后天获得的性状能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尽管现代生物学发现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区分,已一再证明不能改变基因的后天获得性无法遗传,许多人仍然天真地相信“用进废退”是遗传、进化的一个机理。以前就有人问我,如果“用进废退”是错误的,为什么生活在黑暗溶洞中的鱼的眼睛退化?最近又有人问,人的尾巴为什么消失了?难道不是因为尾巴对我们没用,我们不用它而导致的吗?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东西像几率这样哿隆了:没有什么东西像它这样处处可见,却不可捉摸。诚如我偶尔看到的那本《你赌对了吗?》的书中,一开头就引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大脑就是拿几率没辙。”  相似文献   

14.
“劳驾,请问现在几点了?”我们大概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好像这世间真有时间这么一个东西似的。然而,你很可能从来没有这样问过一个陌生人:“劳驾,请问在哪里?”如果你迷了路,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你很可能会这样问:“劳驾。请问我这是在哪里?”这就不是在问空间的一个特性,而是你自己的特性。询问时间也一样。你问的不是时间的特性,而是你在时间轴的某个位置。  相似文献   

15.
UFO的出现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光芒。在远处的高空它们以亮点、亮条、亮盘的形状来展现自己的身姿,许多目击者看到这些发光的物体,就会联想到是“外星人”,是他们驾驶着UFO访问地球,而这些飞行物往往会发出金属般的光芒。让我们试想一下,只通过目击者的视觉就能判断飞行器的材料特征吗?不错,在我们地球上,一般的飞行器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这里让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定外星人是存在的,难道他们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也只知道用金属材料制作飞行器的外壳吗?比金属材料更轻、更强、燃点更高、密度更高的材料他们也还没有发现吗?因…  相似文献   

16.
达林·R.斯蒂尔(以下简称“斯”):你刚上四年级的时候就决定研究恐龙。是受到什么影响吗?  相似文献   

17.
“听说这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真正理解相对论的含义,是吗?”“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一位记者和一位科学素之间的对白近百年来,物理学界最时髦的话题莫过于对相对论的研究。然而,其进展速度之慢也堪称科技史之最,甚至近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相对论的研究人员也是逐年递减。然而,这样的高深科学不仅没有使平常人望而生畏,反而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某杂志曾载:如果你要在别人面前显示学识渊《,最好就是和他(她)谈论相对论。因为其他的问题你又并不精通,别人也容易看出破绽。该杂志戏道地称相对论为“最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陈丹 《太空探索》2006,(12):62-65
常听到一些人互问:你是属于哪个星座的?在所谓的明星档案中也有“星座”项目,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你生在哪个月份,就属于哪个星座,你一生婚姻,健康,机遇,事业,乃至一生的遭遇,都由你所属的星座决定。近年来个体书摊上那些成套讲述星座与命运的书很畅销,从成年人到中小学生都拿来对照自己,看今年的命运如何,真有这回事吗?  相似文献   

19.
星地大冲撞     
大约6500万年前 ,一块直径约10千米的陨石撞击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释放的能量足有毁灭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的100亿倍。科学家认为这次大撞击可能是造成地球上2/3物种(包括恐龙)灭绝的原因。“如果这次大撞击发生在今天 ,”亚利桑那州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威廉·哈特曼说 :“人类文明将再次惨遭蹂躏。”幸存者们将因阳光被遮蔽而陷入颗粒无收、长期挨饿的境地。真的会再次发生吗?如果可能 ,会在什么时候?人类能在撞击前发现和摧毁入侵者吗?1994年7月 ,“苏梅克 -列维9”号°彗星碎片连续撞击木星 ,使得这类问题变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20.
薛莫 《飞碟探索》2009,(10):32-33
著名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把白色光分解成七色光谱,将彩虹的诗意破坏殆尽。就在人们真正理解彩虹构成的那一刻,它那诗歌般的美也就永远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真的是诗意的破坏者和冷酷的制造者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