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剑龙的功夫     
剑龙经常被刻画成笨重的食草动物。但是,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一只生活于1.47亿年前的食肉异特龙死于搏斗中的致命创伤。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非对称涡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头部带扰动块对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结构的影响,通过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法对细长旋成体模型在攻角5°~60°范围内进行仿真。在攻角分别为20°和30°时对是否添加扰动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截面绕流沿轴向位置的发展,提出了验证拓扑结构的一种方法,找到了各流态下奇点的位置,通过涡核位置对模型背部绕流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添加已知规则扰动块可以加快各绕流结构间的转换速度,使非对称涡产生的攻角减小。   相似文献   

3.
钱丹 《飞碟探索》2010,(8):32-33
会会点20:欢迎辐鳍鱼!时间44000万年前,古生代志留纪初期。这一会合点距离前一个会合点仅有1500万年。  相似文献   

4.
台海军在经过多次战雷射击失败后,逐渐摸索出成功发射战雷的战技。9月6日在小琉球溪南方海域实施战雷射击测验,主要目的是验证“剑龙”级潜艇战斗系统攻击能力,以及验收官兵实际发射与操控战雷的能力。由于2003年在“汉光”19号演习中,台海军首次射击战雷结果失利,战雷因导线断裂而漂流至宜兰壮围海边,2个月后的补测战雷再度脱靶而不知去向,一直到当日下午的补测才顺利击中目标。2004年“汉光”20号演习,台海军再度发射战雷顺利击沉靶舰,2005年9月6日的战友雷试射是台海军第5次发射战雷。[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测角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角度测量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各种测角技术的技术指标,表中给出的技术指标是指目前同类测角仪的最高水平。将测角技术(测角传感器)分为三大类,即机械式、光学式、电磁式,并在每一大类中又进行了详细分类。在每类测角技术(测角传感器)中,重点叙述了各种测角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包括技术特点、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同类型测角技术的国内发展情况作了对比叙述。给出了有关参考文献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先进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在空间应用中的可靠性问题,研究14 nm工艺下P型沟道鳍式场效应晶体管(pFinFET)器件中的抗单粒子瞬态(SET)加固策略。通过在器件中插入平行于鳍方向的重掺杂N型沟槽(Ntie)和P型沟槽(Ptie)来减缓SET的影响。三维TCAD仿真结果表明:加固之后器件的抗SET特性和沟槽本身的偏置条件相关。当重掺杂沟槽处于零偏状态时,抗辐射加固的性能最好,SET脉冲宽度降低程度可达40%左右;然而,当处于反偏状态时,由于特殊的电荷收集过程的存在,使得SET脉冲幅度反而会明显增大,脉冲宽度减小程度并不明显。此外,还研究沟槽面积、间距及掺杂浓度对pFinFET中的SET脉冲宽度的影响,得到提高抗SET效果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干涉仪测角采用的是高精度数字鉴相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模拟鉴相技术相比可以大幅度提高鉴相精度,从而满足高精度干涉仪测角的要求。基于数字干涉仪鉴相算法,通过两路正交本振信号分别与两路待测相信号相乘,使用CIC 滤波器除乘积中的高频信号,最后通过CORDIC 算法计算出相位差。经过干涉仪测角模拟器上测试结果表明,其数字鉴相误差小于0.2°。  相似文献   

8.
参数化研究了在L=4.5外辐射带区域左旋寻常(Left-hand Ordinary mode, L-O模)的极光千米波与高能电子的相互作用,定量计算了左旋寻常的极光千米波在不同峰值频率、传播角分布和纬度分布条件下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动量扩散系数和投掷角–动量交叉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动量扩散系数一般比投掷角扩散系数大100倍左右,说明动量扩散在L-O模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传播角范围的改变,扩散系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L-O模与电子相互作用的扩散系数对传播角范围的依赖性很小。此外,扩散系数会因为L-O模纬度分布的改变而发生剧烈变化,该结果与之前得到的纬度分布对右旋奇异的极光千米波的影响是一致的。通过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条件下,L-O模可能会显著影响外辐射带高能电子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大角(牧夫座α星)升起之后不久,另一颗亮星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就是本文的主角——角宿一(室女座α星)。它虽然没有大角那么明亮,但仍是一颗相当耀眼的明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最亮星表》中排名第16位。寻找角宿一是比较容易的:从北斗星的斗柄的末尾,顺着它的弧形继续延伸,越过大角,再前进约30°的地方,就是角宿一。它与大角的距离,约等于大角到斗柄末尾的距离。如果从靠近北天极的那颗指极星——天枢(大熊座α星)开始,经过北斗底部面向斗柄的那颗星——天玑(大熊座γ星),引伸一条长约65°的直线,同样可以指出角宿一。  相似文献   

10.
分解法求解EMR系统机器人的服务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许多应用场合需要知识机器人在可达工作空间范围内作业的适应能力,或者说灵活性,人们通常以服务角、灵活度、等极值仰角线等作为性能指标。文章首先分析了EMR系统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自由度,确定以服务角来衡量系统的灵活性;然后,提出了几种求解服务角的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如何采用分解法求解服务角。该方法计算量少,适于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3月2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声称,长期以来人们将恐龙分为鸟臀目(如剑龙)和与之相对应的蜥臀目(如腕龙和霸王龙),而这种分类以后恐将不再适用。在其他众多的对恐龙家族系谱提出的改变建议中,长颈食草性恐龙和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如腕龙),与两足食肉性兽脚类恐龙(如霸王龙)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像之前的分类中那样密切了。托马斯·霍尔茨,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一名研究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2.
常用的“角度”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平面角”,因此分类的出发点应是 “平面角”的平面特性,平面分为几何面与物理面,因此,角度可分为几何角与物理角两类。几何角分为:任意角(圆分度角),定角,小角;物理角分为:水平面投影角,铅垂面投影角,特定面投影角。这种新的分类方法作为一项建议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经纬仪水平测角误差的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经纬仪水平测角时的误差组成,为了更精细地分离各误差成份提出了 谱分析法,并对引起测角误差的主要分量进行了误差修正。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 法与传统的一次水平测角极限误差相比,可以获取更详细的误差,并可大大减小经纬仪使用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Adkins-Smith二次流模型计算得到转子出口截面落后角沿叶高的变化。在压缩系统稳定性模型中考虑叶尖流面落后的角影响,并提出一个新的时滞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落后角的大小对压缩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同时揭示了叶尖间隙对压缩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欧阳 《飞碟探索》2008,(11):26-26
俄罗斯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维塔利耶夫认为人类胚胎的照片就跟外星人的形象一模一样。他是所谓逆向进化理论的鼓吹者,认为人不是由动物进化而来,而是恰恰相反,动物是由人进化而来,这样才能对人的肚子里发生的怪异现象做出解释。这种怪异现象就是指人的胚胎在成长过程中先变成软体动物,后变成蝌蚪、有鳃的鱼、蜥蜴、有鳍的海豚,变成有拱嘴和卷尾巴的小猪,变成全身长毛的猴子。维塔利耶夫甚至认为宇宙深处存在这种条件:那里婴儿的坐胎期为地球的9个~10个星期。婴儿出生后.发育成小矮个、大光头、大眼睛的类人动物。这就是说,外星人实际上是不足月出生的人。 不过,本刊特约作者陈跃先生对此则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应用中对静态或低频动态微小角度的高精度测量需求,基于双平面镜多次反射增大光线反射角的方法构建了一种二维偏转角度测量装置。分析了双镜反射法的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种评价测角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了光路仿真和实测数据的比对,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的测角装置可实现优于0.1″的测角精度,且测量结果稳定可靠,适用于静态或低频动态微小角度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7.
U档案     
《飞碟探索》2008,(6):30-30
开始在东南角是很亮的一颗星,冲我飞来。当我朝有灯光的地方驶去时,这个不明飞行物升空,这时我看见它的底部是平的,淡灰色,三角形,每个角有一个一,向北飞去,一点声音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压力角,螺旋角对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强主工,齿根弯曲强度的影响,及齿轮工作齿面为凸面或凹面时齿根弯曲强度的变化,建立了菱形接触的名义接触应力公式并探讨了这类接触区对接触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圆柱壳是一种实用的谐振式角速率传感器的谐振子,如何固定,封装该谐振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基于振子实际振动特性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实际的支承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支承杆对其振动特性影响的有关规律,依减小支承杆弯曲振动对谐振子动力特性的影响,给出了谐振子有关参数的实用设计准则,得到了Ψ型振子最优的重要结论,这些对于研制谐工角速率传感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毫米波单脉冲测角中幅相不一致的影响及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现在广泛应用的比幅单脉冲测角系统来说,接收通道的幅相一致性是确保测角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在工程实际中很难保证接收通道的完全一致,尤其对于毫米波单脉冲测角系统来说,将更加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比幅单脉冲的测角原理及数字处理提取角误差的两种计算公式,然后结合毫米波单脉冲系统的特点及工程实际分析了幅相不一致对测角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