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在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已经解决了天文学中最高深的谜团之一——短伽马暴的起源之时,大自然又让他们大吃了一惊。最近的观测证明,短伽马暴远比天文学家所认为的更加复杂和多样,许多不同的剧烈过程也许都会产生短伽马暴。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27日,包括地球轨道卫星和星际探测器在内的十余个人造航天器,都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系外的一次超级伽玛射线爆发事件。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最剧烈的一次伽玛射线暴,堪称百年难遇的天文奇观。假如这次爆发离我们只有10光年,地球上空的大气臭氧层就会被完全破坏,我们的星球将赤裸地暴露在各种射线之下,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将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陈壮叔 《飞碟探索》2011,(12):54-55
地球像一只蓝色的巨眼,通过炫目的光芒和尘雾正盯着银河中心。在那闪烁的银心世界里,不是巨大的太阳,也不是碰撞着的云层或物质一反物质湮灭的伽马闪光。在那中心处,在那些物质的星云之中,隐藏着一块阴影。科学家打算抓住这一离我们3万光年的、不清楚的怪物。  相似文献   

4.
夏光 《国际太空》2004,(11):8-10
2004年11月,“雨燕”(Swift)卫星计划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到低地球轨道(LEO)。Swift是观测γ射线暴(GRB)快速反应的天文卫星,用于对GRB进行研究。它可观测GRB及其在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中的余辉。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28日,太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耀斑爆发,耀斑形成区域的面积超过地球面积的3倍。同时,日冕物质从一个巨大的太阳黑子中抛射出来,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750万千米的速度冲向地球。它引发了当年10月30日近地空间的地磁暴和电离层暴,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6.
应用MonteCarlo方法对太阳X射线暴(1-8?及0.5-4?)与地球大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跟踪模拟,得到了X射线暴在电离层D层产生的电子产生率,并计算了由此产生的宇宙噪声吸收值。结果与作者在南极观测得到的X射线暴期间宇宙噪声吸收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认识伽玛射线暴伽玛射线暴,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宇宙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发生时可以持续100毫秒到1000秒,时变的轮廓比较复杂,往往具有多峰的结构。伽玛射线暴在宇宙空间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但远距离的伽玛射线暴明显少于  相似文献   

8.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39-639
正作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天宫二号伽马暴偏振探测两个重要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主要通过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来研究中子星、黑洞、星系、星系团以及宇宙演化,同时还在论证中国下一代X射线太空望远镜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上的天文观测项目。1992年张双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他利用医学成像专业软件处理天体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用卫星观测到了伽马射线暴,由此引起了天文界的兴趣,并成为最大的天文学困惑之一。由于暴的时间短暂,故长期未能对暴精确定位,理论界对暴的机制也众说纷纭。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地球空间现已成为人类的第4生存领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等都在这一区域飞行。但它也是危害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空间灾害天气的直接发生地,因为在太阳活动和行星际的扰动影响下,地球空间经常会发生爆发性的剧烈扰动,造成空间灾害天气,从而产生航天器故障、威胁航天员安全、导致通信中断和影响导航与定位精度。在迄今已发生的6000多起卫星故障中,大约40%是由空间环境异常引起的。地球空间存在的磁暴、磁层粒子暴等“地球空间暴”,就像刮风下雨一样,空间暴之谜至今还没有解开。世界上有实力的空间强国都致力于此项研究,美俄日等国已先…  相似文献   

12.
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为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赖以生存的光和热。而在太空之中,太阳也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地球。一种被称作"太阳风"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时刻从太阳上涌出,并向太阳系的深处奔去。当它到达地球附近时,会与地球的磁场发生作用。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引起地球磁场的剧烈变化,诱发地磁暴的产生。在人类活动尚不依赖高技术系统的时代,地磁暴除了会让更多地方的人们有机会一睹美丽的极光外,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现如今,严重的太阳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1910年5月18日菉葭浜天文台所记录的一次地球磁暴的暴源;解释哈雷彗星凌日与磁暴开始时刻之差;分析哈雷I型彗尾的某些特征并讨论磁暴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武昌地区急始型磁暴期间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1980年4月至1990年12月共136次急始型磁暴资料统计研究了武昌地区TEC的变化。结果表明,TEC的暴时变化出现正相,相对变化值ΔTEC的暴时变化形态与中高纬地区一些台站所观测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如果磁暴急始出现在白天,则急始后36小时,会出现ΔTEC的极大值,如果急始出现在夜间,则不会出现极大值,这一现象与太阳黑子数,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15.
对X射线天文卫星观测需求进行了分析,提炼了观测任务对观测模式、源的高精度定位与对准、轨道、热控、测控数传等多项需求与约束;针对X射线观测的多需求、多约束难点,设计了集巡天观测、定点观测与小天区扫描观测于一体的观测模式,解决了一颗卫星同时实现全天扫描、银道面深度扫描、重要惯性区域扫描、重要及机遇目标深度观测以及伽马暴全天监测的多种观测需求的难题,该技术已在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966—1983年不同类型磁暴期间大气臭氧含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磁暴发生时,臭氧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但其特征是不相同的。GC暴出现时在第6天[O3]出现明显的下降;SI暴出现时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较大的下降;SC暴中的SA暴对[O3]的扰动幅度最大,最大下降出现在第1天;SB暴发生时,[O3]最大下降出现在第2天;SD和Sd暴期间[O3]也在第2天下降到最小值;Sb暴发生时,[O3]则在0天出现最小值。当这些暴出现时,[O3]的扰动幅度依次减小,但不论哪种暴发生的前一天,[O3]都有一个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纪舟 《飞碟探索》2014,(1):58-58
对一架绕着地球运行的伽马射线望远镜来说,地球是最明亮的伽马射线源。地球之所以会发出伽马射线,是因为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所致。这种交互作用挡住了危害性辐射,让它们不会传到地表。在费米伽马射线望远镜大面积望远相机拍摄的这幅精彩的天与地影像中,这种伽马射线成为最具主宰性的辐射。在制作这张影像时,只纳入了银河中心在费米伽马射线望远镜正上方时的观测数据。其中,天顶投射至影像的中央,地球和天底附近的辐射映射到周边,  相似文献   

18.
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坪、人工湖的面积就会一天天地扩大,地球的面貌也一定会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人间乐园”。  相似文献   

19.
地磁扰动期间日本Kokubunji站电离层的扰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日本Kokubunji站(139.5°E,35.5°N)1959年1月到2004年12月共46年的F2层临界频率foF2参数,统计分析了Kokubunji站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随地磁活动、太阳活动、季节和地方时变化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磁暴期间Kokubunji站电离层响应以正暴为主,其中在太阳高年夏季为负暴,冬季为正暴,春秋季以负暴为主但幅度较小;在太阳低年夏季以正暴为主,冬季为正暴,春秋季以正暴为主.NmF2扰动与ap指数在夏季太阳高年负相关,在冬季无论太阳高年低年均为正相关,春秋季中4月和9月在太阳高年类似夏季,3月和10月在太阳低年类似冬季.电离层最大负相扰动对最大地磁活动的延迟时间约为12~15 h;正相扰动的延迟时间则分别为3 h和10 h.地磁活跃期间地方时黄昏后到午夜前倾向于正相扰动,清晨倾向于负相扰动.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在这样的条件下,液态的水一定会蒸发并逃逸到太空,因此在火星表面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非常小。可是,是否在土壤中或者地下存在水或者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