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生命是距今35亿年的最低等的植物——蓝藻和细菌类。到了距今19亿年前,真核细胞才开始出现,即细胞内有了细胞核。到了距今约12亿年前,多细胞的藻类终于出现了,最早的化石产于河北蓟县假铁岭叠层石中。从原核细胞到多细胞藻类、到植物登陆整整花了近30亿年,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高歌 《太空探索》2007,(1):28-31
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可笑——火星怎么会“丢脸”,它是颗星球,怎么会有脸面?这是因为几十年来一些人一直认为火星上有一张人脸,要说清楚这件事,还得从“火星人”讲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你可能正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阅读这篇文章,并且查阅天气情况或邮件信息。这些电子设备就像人脑中相互关联的细胞一样,也有“大脑”——精密的电路——用以储存信息,并按照具体的、可知的方式运行。尽管电路和人脑中的神经元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都是由原子和基础粒子构成的,但人脑具有自我意识,人造的存储设备却无法感知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C档案     
备注: 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铁杆“粉丝”,现年41岁,审计系统干部。2009年7月初到宁夏参加《中国审计报》组织的一项活动,其间在一些风景名胜给同事拍了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回来输入电脑,发现在张贤亮的西部影城以连拍模式拍摄的两张照片背景有玄机——天空中明显有一个快速掠过的梭状飞行物。放大看不是飞艇,也不像飞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寄给贵刊。  相似文献   

5.
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卫星城”一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一些不平常的人——宇航员,他们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宇航员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太空中见过上帝吗?”虽然无神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6.
对SEU数据——特别是看似不理想,但却包含了丰富的物理信息所谓“坏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具体针对IDT7164器件的SEU数据进行了处理,从中得到了死层厚度、灵敏体积厚度、能量阈值等进行单粒子翻转预测所需要的关键参数,并就如何根据国内加速器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7.
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为他的名著取了一个有出乎意料的不幸后果的名字“自私的基因”,许多读者真的把基因当成了有意识的自私自利的东西,甚至为此感到“绝望”。其实道金斯不过是用这个比喻说法表示一个根据自然选择原理做出的推论:只有那些善于复制自己的——“自私的”——基因才会保留下来,而“利他的”基因会很快被淘汰。但是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着许多利他的本能行为,其后果是给自己的生存带来危险甚至牺牲自己。  相似文献   

8.
茫茫宇宙,究竟是否存在地外文明?这个问题在今天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也有十分实际的意义。不久前,一个由俄罗斯科学院地壳研究新古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学研究所的专家们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新的试验——运用电子显微镜对陨石结构里的浸渗生成物进行分析。结果在陨石碳结构的表面发现了一些球形细胞链和类似这种细胞团的空心球。同时还查明,类似球形细菌在4.5亿年前即在古波罗的海沿岸的浅水地带形成了气垫。专家们还在陨石的表面结构中发现了一些线状石化遗迹。这些线状石化遗迹分叉成类似细胞结构的节点,…  相似文献   

9.
幽灵火车案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关于“幽灵火车”的报道,怪诞的“幽灵火车”事件曾经在俄罗斯的一些报纸媒体上多次报道,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也曾经对“幽灵火车”现象进行过调查研究。但是,由于铁路部门始终不愿意将这类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公之于众,所以还是有一些与“幽灵火车”有关的事件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王亚冬 《太空探索》2009,(11):54-55
到“龙”城看火龙 龙是中国人信奉的图腾,中国人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北京,这里不仅有红墙黄瓦的龙宫,还有蜿蜒的卧龙长城,更有飞天火龙的摇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里是龙的故里。  相似文献   

11.
你对天文学的了解有多少'我的意思是,真正的了解——完全的、自信的、敢断定的、百分之百的、绝对的、确凿的知道。一知半解是“似是而非”滋生的温床。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天文常识”,他们貌似真理,但事实上却是谬误。它们中有没有哪个正潜伏在你的大脑里呢?我敢打赌至少有一个!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你自认为知道,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的。让我们捉出那些潜伏在你“常识”里的“BUG”。菲利普·普莱特  相似文献   

12.
俾格曼人的体征 博阿利大瀑布和蒙贡坝是中非的二大旅游胜地。而后者更为吸引人,因为那里居住着世界最矮小的人——“俾格曼”原始部落。俾格曼族散居在一些原始丛林中,生活以游动为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再搬到另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3.
二、何处有生命哪里有生命迄今在回答“哪里有生命”这个问题上,还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第一,人们还无法给“什么是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二,我们还囿于太阳系一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才刚刚起步,谈论那里是否有生命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只能立足于太阳系。而在太阳系,主要还是以地球为首指,因为地球是迄今已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1990年,“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行途中经过地球时,探测到地球大陆的表面上有一种绿色覆盖物——吸收阳光的植物,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氧;还探测到一些奇特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在“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发表了个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启动“嫦娥计划”——探月工程。据透露,中国将于2007年发射围绕月球进行考察的探月飞船,最迟将于2010年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中国首批宇航员届时登上月球。那么,中国实施探月工程有哪些好处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5日21时3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七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这一刻,举同欢腾!神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你对它了解有多少?相对神六而言,神七不再有两对而只有一对“翅膀”——太阳能帆板。外观变化的同时,神七所承载的任务更让人充满期待——航天员出舱、满载三名航天员、众多第一次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16.
徐菁 《太空探索》2005,(5):46-48
“天旋地转,惊骇无比!”这是在美国零重力公司2004年9月向公众推出的一项商业旅游新品——“失重飞行一日游”中所能感受到的。尝试了失重飞行之后,虽然游客们谁都没用“愉快”二字形容这次奇异的旅行,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只有航天员才有机会体验到的太空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技壮举的“舞台总监”,它的姓名您也许生疏。火箭定型、飞船上天要有它的“意见书”,飞机出厂,导弹升空要从它那里获得“通行证”。它永远不露声色地辅佐中国尖端国防科技快速前行,并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是——  相似文献   

18.
本期我们给大家介绍昴星团和毕星团,昴星团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都听说过.这是全天最美丽最迷人的疏散星团,我国民间也叫它“七姐妹星团”。毕星团的名字可能大家生疏一些.它也是一个疏散星团.并且和昴星团同在一个星座——金牛座。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的佛罗勒斯岛一直有很多关于一种被称为“哎步勾勾”(意为“什么都吃的姥姥”)的小矮人的传说。他们身材矮小,贪吃,走路东倒西歪,说话咕咕哝哝。一些好事的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些所谓的小矮人可能是猕猴。  相似文献   

20.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