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GB/T5170.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温度试验设备》中给出的“温度过冲量”、“温度过冲恢复时间”两个检测参数在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克服温度过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用于加速度计计量校准的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地面温度控制方法。首先提出实现试验箱高低温环境的温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而针对气体温度大惯性、大延迟的特点,提出将预测PI控制方法和串级控制相结合的新型预测PI-PID串级控制技术应用于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的温度控制,它既克服了单纯PID鲁棒性差的特点,又克服单纯预测PI控制由于单层结构而抗二次干扰差的问题,两者的结合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克服了纯滞后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预测PI-PID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良好的调节性能,其总体性能优于单纯PID控制和传统PID-PI串级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进气温度畸变高响应温度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详细介绍了高频响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校准、误差分析及修正技术,并结合发动机进气温度畸变试验研究了高频响温度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评定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科研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流体温度测量的问题。由于流体的热物理性质、流动参数以及环境条件千差万别,需要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方法。一般来讲与液体介质相比,对气体介质温度的测量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以气体介质为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强制流动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FCVI)作为一种制备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克服了传统CVI中气体扩散传输与预制体渗透性的限制,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出密度均匀、性能优良的制件。本文分析了在FCVI工艺过程中预制体温度与气体温度的区别,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了FCVI中气体温度与预制体温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电容式MEMS角速率传感器零位的全温稳定性是其实用化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分析了陀螺工作原理,从传感器敏感表头的空气阻尼、谐振频率等方面分析了机械结构的温度特性,得出了在全温区内驱动力与传感器零位输出的相关性。根据对陀螺表头和接口电路的温度特性分析,设计了恒定跨导高线性度的运算放大器,实现了全温低相位偏移、低幅值偏移的接口ASIC,并在高压N阱COMS工艺下流片。通过驱动力信号对零位进行温度补偿,包含了机械结构刚度和空气热阻尼等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比单独的谐振频率补偿更准确,而且驱动力信号可直接由接口电路给出,避免复杂的采样。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零位温度循环测试,驱动力幅值对零位输出进行三阶拟合补偿,补偿后全温零位温度漂移小于26.7(°)/h(1σ)。  相似文献   

7.
针对“温度过程测量记录仪表”在使用中因系统误差引起的对加热设备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温度补偿器”对“温度过程测量记录仪表”系统误差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通过测温装置非平衡时温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被测物的真实温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补偿式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成功地用单片微型机制成自适应温度控制器。文中论述该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加速度计温度补偿的几种方法,从加速度计的热设计、温度补偿结构设计、改善加速度计工作环境的措施、建立加速度计温度模型等几个方面对加速度计的温度补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温度畸变发生器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温度畸变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技术要求、主要设备以及用涡喷和涡扇发动机调试和对比试验的结果。调试结果证明:该装置具有高的工作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高温区平均温升值可达10-400K,绝对温升率可达300-5500K/s,可用于空气流量为30-150kg/s各类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温度畸变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悬丝支承型加速度计精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50~68℃温度范围内加速度计模型系数零偏K0和标度因数K1的温度模型。由TMS320F2812 DSP和测温模块LM47172组成的硬件系统,根据温度模型对加速度计输出进行补偿后,加速度计输出的拟合均方根误差保持在10-4g数量级以内,比未采用温度补偿时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补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适应公司未来数字化工程的需要,实现对温度控制数字化,研制了此项目.主要研究方法:组织课题组,调研、论证采用双热电偶实现记录和控制;数据采集监视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并尽可能全面考虑保密性、抗干扰和各种保护及报警措施.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控制,包括温度的控制设定、测量、显示、采集、报警均为数字化,简捷明了科技含量高,具有当代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准.  相似文献   

16.
用热膜测模型表面摩擦应力,在风洞试验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飞试验中,由于大气温度与地面温度有很大差异,因此传统的校方法无法应用。本文通过对热膜的传热机理进行分析,找到一种温度修正方法。此方法用于飞行试验中,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它对物质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工件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温度。炉温控制精度的高低,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对产品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斯贝发动机的热处理工艺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温度控制精度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控制较严。而我们工厂热处理炉温控制普遍采用的位式调节器,由于温度波动大,控制精度低,很难达到工艺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国产X WC-400型仪表改装成一台“断续式PID温度调节器”。现场使用表明,该调节器效果良好,提高了控制精度(可达到±0.5~1℃),改善了炉膛温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飞机机身结构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飞机在高空、中空大Ma等飞行状态下机身结构温度测量的飞行试验,论述了机身结构温度测量的重要性,给出了试飞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铂电阻片温度传感器测量机身结构温度的方法正确,可满足飞机机身结构温度测量课题的试飞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双温度试验系统方案设计,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在温度控制上的应用,有助于增进读者对PLC等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