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双向单程体制星间通信测距接收机中,基带负责通信测量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工作时钟通常与外部时频单元送给接收机的10.23MHz时钟是异步关系,这样会导致FPGA内部产生的测距时刻与10.23MHz产生的测距时刻(即秒脉冲上升沿时刻)不完全同步,为了以时频单元输入的测距时刻为基准,需要对FPGA内部产生的测距时刻与时频单元产生的测距时刻进行同步处理。文章提出一种采用伪码锁相跟踪测量的测距修正方法,用FPGA的工作时钟去采样跟踪时频单元10.23MHz时钟,最终输出测距时刻脉冲和相位差,其中测距时刻脉冲用于采样测距信号,而相位差则转换为时间差用于对测距结果进行修正。经理论分析、仿真及FPGA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两个异步时钟测距时刻的高精度同步,测量精度高可达皮秒量级,且实现简单,占用FPGA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2.
瞿智  杨俊  陈建云 《宇航学报》2014,35(12):1450-1456
统一考虑射频干扰对伪码测距系统中码环稳定性能和测距精度性能的影响,推导并定义了系统稳定性能容限和测距精度性能容限,综合这两个容限给出了一定测距精度指标约束下的测距抗干扰容限。同时,设计了容限参考因子以定量分析两个性能容限对测距抗干扰容限的影响,并给出了一定应用场景中的容限和参考因子的快速计算方法。本文还针对窄带干扰环境,给出了更加简捷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数值分析进行了具体说明。测距抗干扰容限的分析与设计,科学全面且简捷高效,能够有效指导伪码测距系统的结构参数设计与系统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伪码调相与PAM复合测距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己斌  赵惠昌 《宇航学报》2004,25(2):152-157
介绍了PAM伪随机码的构成原理,推导了PAM伪随机码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结合图形分析了它们的性质特点。设计了伪码调相与PAM复合测距系统,并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各个阶段的信号形式。研究了复合测距系统的性能,详细推导了复合测距系统的信噪比增益。结果表明,与单纯的伪码测距系统相比,复合测距系统有更强的抗干扰性能和测距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圭源  张厚  苏晓勇 《上海航天》2012,29(3):15-17,33
针对传统干扰裕量法判决雷达间电磁干扰对雷达性能影响程度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距误差的判决方法。建立了矩形、高斯和线性调频三种典型脉冲信号雷达测距误差计算模型,推导了测距误差与信干比的定量关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信干比的不断增大,信号的测距误差逐渐降低,增大信号频宽也会提高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人机组网系统机间测距精度受限于时域采样周期时延估计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联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前导序列和导频序列进行高精度测距估计的方法,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和双向测距法将参与计算的序列测距估计结果按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同时,仿真分析了联合测距估计方法性能。结果表明:联合估计方法的前导与导频序列差分自相关间隔长度取典型值时测距精度能达到0.1 m以下,可在较低信噪比下实现厘米级测距精度,提升了集群组网测距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CCSDS(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于2009年3月发布了伪码测距的蓝皮书,规定了再生伪码测距的技术要求。我国正在研制的深空应答机和深空站测控设备要求具备再生伪码测距功能,同时为了实现国际联网,伪码测距系统需满足CCSDS建议的要求。为给我国深空测控设备伪码测距系统的研制提供设计依据,通过分析伪码特性和伪码捕获跟踪方法,推导得到伪码测距的捕获性能和跟踪性能。分析得到的性能与CCSDS建议书一致,可作为我国深空应答机和深空站测控设备伪码测距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卫星运动对星地距离和钟差测量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星地动态双向时间同步与测距算法。在建立星地可视模型基础上,仿真了MEO运动卫星与地面时间同步站之间星地距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卫星运动对星地双向时间同步与测距的主要不利影响。该算法首先利用星地双向时间同步数据分别生成星地距离和钟差拟合多项式,然后联合求解出运动卫星误差最小的星地距离与钟差。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包含仿真误差的条件下,其时间同步精度优于3ns,测距精度优于3m。将其应用到各种空天应用系统的星地时间同步与测距中,可以消除卫星运动对双向时间同步与测距的不利影响,提高时间同步与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8.
陶坤宇  付森  杨奇 《遥测遥控》2022,43(4):113-118
随着当前低轨卫星组网星座计划的日益增加,对卫星间高精度校时、测距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提出基于直调直检IM/DD(Intensity Modulation with Direct Detection)的测距技术的实现方法,使其能同时兼顾测距精度及系统成本。基于IM/DD的测距是利用高精度的秒脉冲到达时间来测量距离。使用IM/DD光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正常的数据帧传输中插入少量的测距信息,无需中断正常的通信模式,也无需网络时钟频率同步,数据帧的发送周期也无需与秒脉冲保持同步关系,即可使用双向单程测距方法进行测距。使用秒脉冲对本地时钟进行频率测量,对测距过程参数进行修正,只需要采用普通晶体振荡器作为本地时钟源,不需要使用高精度测距通常所需的全网络同步时钟信号或者高稳定度时钟源,便可以达到IM/DD通信码元时间量级的测距准确度和精确度,同时降低了时频同步系统的复杂度、对元器件的要求以及整个通信测距系统的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距精度及系统成本不易同时兼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参照静止气象卫星的指令与数据收集站(CDAS)的测距信号,陈述和分析测距音信号的产生,调制与解调。  相似文献   

10.
精密测距技术是导航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和实现远距离时间同步的有效途径。如何在不影响实时性的前提下提高测距值的精度,对导航定位系统时频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不同于通常的GPS动态滤波,而是直接对测距接收机测得的距离值进行建模,并应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测距值进行实时动态处理。然后比较所建立的动态模型与实际应用中卫星与地面站间的距离模型的吻合程度,经过详细的MATLAB仿真,验证了动态滤波算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时域法简要分析了测距信号短稳对测距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并用频域法分析了采样平滑滤波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说明,短稳对测距精度的影响随测距距离的加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6,(3):94-100
针对卫星激光测高仪在测绘应用中的测距精度计算问题,提出一种测距精度全链路仿真计算方法。方法包括回波仿真、回波处理与精度计算,模拟了测距结果从获取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考虑了包括回波处理算法在内的所有影响测距精度的环节。在经典回波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字表面模型(DSM)采样间隔的限制条件,以避免选用采样间隔过大的DSM进行仿真导致仿真准确度下降的问题。利用对可见光遥感图像信息进行人工多次选点并取均值的方法,解决真实地形中测量点与卫星之间距离真值的确定问题。将仿真得到的回波数据及精度计算结果与"冰卫星"(ICESat)回波数据及实际测距精度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回波波峰位置和测距随机误差与"冰卫星"的一致,从而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伪码测距信号波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伪码再生测距中,码跟踪环的跟踪性能是决定测距精度的关键,而不同的码片波形对码跟踪环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针对适合再生测距的码跟踪环,并且对波形限定相同带宽的条件下,对不同波形测距信号对码跟踪环跟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跟踪性能与不同波形下环路S曲线的特性相关。根据比较结果,提出了最佳的伪码测距信号波形,为实际工程中伪码波形的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卫星的正常运行和应用依赖于卫星时钟与地面时钟的精确同步,精确测量星地时差是确保星地时间校正准确性的关键。针对非相干扩频体制,采用基于遥测帧星时与测距时延以及基于测距下行测量帧星时与测距时延两种方法进行星地时差测量监控,能够支持综合测试和在轨运行的星地时差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扩频测距接收机所处的环境中存在很多噪声和干扰,而它们会对测距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一般要在接收机中采取抗干扰措施来提高测距精度。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扩频测距接收机中采取频域重叠加窗抗干扰措施后对中频信号测距精度产生的影响。根据测距误差的来源,分析了采取上述抗干扰算法后是否会在测距值中引入系统误差。具体从外界环境中存在干扰和不存在干扰这两种情况来分析它是否会在测距值中引入系统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中不存在干扰时,此算法不会对中频信号的测距引入系统误差;而当外界环境中存在干扰时,此算法会引入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6.
一种利用卫星通信信号实现测距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测控体制主要分为侧音测距和伪码测距两种,这两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文章基于现有的同步卫星传输通信信号实现测距功能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测距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7.
伪码测距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深空探测任务中广泛采用的测距体制为宽带转发模式,这种体制在转发有用测距信号的同时将上行信道噪声也转发下来,导致星上功率利用率降低。若采用再生伪码测距体制,则避免了转发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星上的功率利用效率,因而代表了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测距体制的发展方向。CCSDS于2009年3月发布了伪码测距的蓝皮建议书,提供了伪码测距的国际标准。介绍CCSDS建议的伪码测距体制,研究其捕获和跟踪性能,并讨论其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着陆雷达作为深空探测平台核心载荷设备,其测距测速精度是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着陆区域内的目标回波特性的未知以及星载平台的处理芯片在仿真时具有局限性,不能充分验证着陆雷达的测距测速精度。提出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信号处理仿真模型,将多种目标回波信号引入仿真模型,与信号处理器硬件处理进行逐级比对,纠正测距测速精度误差,同时还可定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环节。经实验验证,着陆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测距测速精度误差可控制在0.5 dB内,优于0.5 dB的误差表明着陆雷达的测距测速功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和精确的校准。  相似文献   

19.
精密测距与高速通信一体化技术已发展成为星间激光链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了探究基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解调算法对测距性能的影响机理,根据现有的激光通信系统架构,分析了测距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基于码元同步的激光测距通信一体化系统模型,分析了基于Gardner同步环路信号跟踪系统的测距精度,并对鉴相算法进行了优化。理论和仿真证明,优化后的码元同步环能够同时实现码元同步判决和距离解算,并得到了4 dB的噪声容忍度提升,其测距方差主要与基带成型滤波参数、环路带宽、载噪比以及鉴相增益等因素有关。该算法简洁,不受载波相位影响,对高阶调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适用于空间激光链路系统,丰富了测距通信一体化理论,为后续一体化系统设计提供了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6,(1):67-72
卫星之间信息交互、星间相对测距及时间同步是卫星星座与编队卫星飞行任务的关键技术。文章利用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Proximity-1协议中给出的时间业务,提出了一种非相干双向测距/时间同步方法,在星间信息传输的同时完成星间高精度测距,并详细给出了算法的计算公式推导和模型误差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距/时间同步精度,且功能集成度高,可为星间链路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