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达管制是在程序管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管制技术,我国实施雷达管制的系统性硬件、技术规范和培训还不完善,管制技术当前正处在一个过渡性的发展时期,管制员不能正常发挥雷达的作用,或盲目使用雷达的状况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对飞行安全和管制效率是极为不利的。参考有关技术规范,结合现场考察和技术体会,下面就几个典型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虽然空中交通管制员有保证好飞行安全的良好愿望,但由管制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仍时有发生,归纳近年管制事故征候的特点,再次证明了一个共性的管制技术问题——管制信息处理失误,它是管制人员工作中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隐患。一、管制信息处理与飞行安全管制信息有多方面的含义,在此主要指直接影响管制操作效能的管制动态信息,它作为管制安全决策的依据:1.决定空管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航空器活动区域辽阔、运动速度快,加之天气因素、设备因素、管制调配因素等影响,管制信息本身的时空变化周期基本处在数分钟以内,远远高于常见信…  相似文献   

3.
在程序管制模拟练习中,存在着塔台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管制服务互不衔接,不能系统地模拟整个管制过程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程序管制一体化模拟练习和程序和管制一体化模拟机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AReviewoftheTransitionProgressfromRadarManagementtoProgramManagement程序管制的建立和向雷达管制的过渡以及未来雷达管制向新CNS/ATM系统发展的全过程是自动化应用程度连续发展的过程,尽管其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重点各不相同。雷达管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飞行动态的主动和精确掌握为管制操作技术向精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而新CNS/ATM系统则是卫星技术和数字通信综合应用带来丰富的航空信息突破地域限制的自动化共享,这种航空信息充分和自动化获得为减少不必要的管制干涉(实质是更准确地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一…  相似文献   

5.
蒲雷 《民航科技》2007,(6):33-36
本文首先总结了雷达管制在增大流量、管制员主动性、调配手段、安全性、空中交通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对比于程序管制的优越性。结合国内空管的现状,主要对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过渡过程中存在的管制转换衔接、术语规范、管制员水平提高、空域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民航业受到政府管制的原因,在指出政府管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说明了中国民航业管制放松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未来中国民航业管制放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空中交通管制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空中交通管制方式由程序管制逐渐向雷达管制转变,雷达管制这种先进的管制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管制员的工作效益,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2004年1月27日某地区雷达突然出现故障,所有雷达信号全部丢失,成都管  相似文献   

8.
现华北地区不能实施雷达管制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雷达没有联网;二是地/空通信不能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空域;三是空域没有放开。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在整个华北地区实行雷达管制,进行集中管制(可以少建几个分管制中心)。实行雷达管制的飞行间隔可以缩小到5海里。如果飞行速度按每小时900公里计算,飞行间隔可以缩小到36  相似文献   

9.
饶颖 《民航科技》2007,(3):85-86
随着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航空公司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公司降低成本的同时又保证取得收益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个目标必然是不断的增加对空中交通管制的难度:地面及空中流量将迅速加大,飞行冲突明显加剧,为缓解对空管制压力,雷达管制技术将在繁忙的机场及航路上得到使用,但雷达管制技术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以往话音交换系统 VSCS 作为管制人员发布管制口令的工具,是一些生产空中交通管制设备企业的次要产品。但是,由于话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话音交换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话音交换技术近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发展的动向是全数字化、全分布处理,全冗余配置和无阻塞风险方向。  相似文献   

11.
罗宁 《民航科技》2006,(3):22-23
一、引言 在对空管制后讲评或总结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本来想……”、“要是刚才……”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语的背后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它说明有的管制员还没有认识到做好管制工作必要因素之一——制定管制预案的重要性。在管制指挥中,为更好地解决飞行冲突,及时提供管制服务并加速流量,应在管制工作中做好管制预案,以实现管制工作的预见性。本文将围绕如何做好管制预案谈几点认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各伦同仁其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斌 《民航科技》2002,(6):43-45
在京、沪、广大三角航空路实施雷达管制工程建设中,为解决航路沿线各管制中心之间,各二次雷达站及VHF遥控台与管制中心之间的VHF、二次雷达和管制移交等信号传输的双路由保障问题,我们利用民航卫星通信网和邮电DDN风实现的话音/数据综合通信网,该传输系统具有技术可行,高度可靠及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30日,是一个中国空管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北京终端管制区正式实施雷达管制,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实施雷达管制。在此前不久,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就这一事件采访了北京终端区雷达管制建设的“总指挥”、华北空管局段始黎副局长(以下简称“段”)。记:现行的管制方法是什么?它有何弊病?段:自从40年代我国有民航飞行至今,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主要方法是程序管制。机长必须向管制员报告飞机位置和有关信息,管制员收到这些资料后,同飞行进程单的内容校正,通过计算时间掌握飞机的位置和间隔来调配…  相似文献   

14.
刘峥 《民航科技》2006,(6):21-23
本文介绍了为了顺利地开展雷达管制的培训工作,完成培训任务,保证雷达管制的顺利实施,如何通过具体的培训来提高管制员的雷达管制技能。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长,对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管制人员提供高质量、高效能的现代化管制手段和设施保障是在高密度空中交通流量下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的重要条件。其中,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飞行数据处理系统,是旨在减轻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流量,保证安全的重要设施。而我国民航在飞行数据处理系统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系统标准和规模尚未统一,在推进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识别空中交通管制任务中管制差错问题,结合BL(body loop,BL)压力产生模型研究管制员压力来源.提出领域本体的建模流程,确立推理模型的内部逻辑关系,构建管制差错领域本体模型.采用FaCT++推理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语义推理,从而识别管制差错类型,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管制差错专家系统的系统框架.结果验证了构建推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马晶 《民航科技》2005,(2):21-22
程序管制的建立和向雷达管制的过渡以及未来雷达管制向新CNS/ATM系统发展的全过程是自动化应用程度连续发展的过程,尽管其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重点各不相同。雷达管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飞行动态的主动和精确掌握为管制操作技术向精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飞行与航行管制是保证飞行安全三大要素中的两个关键因素,保证飞行安全是飞行与航行管制共同的首要任务。本文拟对飞行与航行管制如何搞好协作配合,共同保证安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现状与问题1.航行管制在保证飞行安全中的作用以成都地区为例,纵观飞行与航行管制的历史,飞行量不断增加,航行管制工作对保证飞行安全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关键作用,仅在1993年安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违反管制规范的行为为管制错误,它是威胁航空器飞行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作一探讨。一、管制错误对飞行的主要危害在探讨管制错误的发生机制前有必要阐明管制错误对飞行的危害,以进一步认清探讨这个议题的重要性。1.引发飞行事故管制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保证飞行安全,但诸如错误指令航空器低于最低安全高度飞行,未能在航空器之间建立有效的安全间隔等严重管制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导致航空器相撞或与障碍物相撞的严重飞行事故,使管制失去应有的飞行安全保障效能。2.造成空中交通混乱发生管制错误时(如给错航…  相似文献   

20.
从空中交通管制需要出发,管制空域常被划分成一些扇区,每个管制扇区由一组管制员负责。当空域情况、交通特性一定时,管制自动化中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扇区开放的形式和数量使得既满足空管服务要求,又在管制员的可承受工作强度之内,且占用资源最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排队论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模型和算法,并通过实例给予了验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