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报名公告 牧夫十周年正逢2009年华东地区日全食壮观天象出现,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交流观看日全食的要求,由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和本刊联袂举办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  相似文献   

2.
如邮购4~10件(盒、袋),只按总价的20%收取邮费,11件以上只按总价的15%收取邮费。款寄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航天》杂志社欧阳儒兴,汇款附言写明购物名称和数量。 △彩色天文、天体照片 共5组:①太阳系天体,②③星云、星团和星系,④天体名画(星座与希腊神话题材油画),  相似文献   

3.
在本期《我要问专家》中.读者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天文观测中,怎么区分不同距离的光线,又怎么测量天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天文-C”卫星继“天鹅”和“天马”两颗探测X线天文卫星之后,“天文-C”卫星装载了更高性能的X线望远镜,以研究银河系以外的X线天体。这架望远镜由宇宙科学研究所和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共同研制,比“天马”卫星的望远镜口径几乎大一位数。“天文-C”卫星是一颗重400公斤的三轴稳定卫星。Exos_D探测卫星为了研究引起极光带电粒子的加速机理,这颗卫星装载电场、磁场、等离子波动及  相似文献   

5.
《飞碟探索》2014,(9):68-70
答: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学敏锐度和专业水平的好问题。在天文观测中,的确需要经常分辨不同类型的天体。如果两个天体在天空平面上距离较近,我们要分清它们就需要分辨率足够高的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6.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1):132-132
正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天文研究部。实验室基于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及探测技术的原始创新来实施国家重大空间天文观测任务,努力建成中国暗物质基础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太阳及太阳系天体物理、空间高能探测技术的研究基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常进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甘为群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梦天 《太空探索》2013,(2):24-26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人类的天文观测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肉眼观星进入到利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它以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为标志。第二次变革是从人类只能观测天体的可见光进入到接收天体的无线电波,它以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变革是从人类局限于在地面上观测天体到进入太空开展天文观测,它始  相似文献   

8.
天文观测研究对望远镜分辨率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这是由于天体离我们太远,使我们看起来特别的小,天体又非常之大,想看个仔细,望远镜就得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望远镜的分辨率与天线的口径成正比,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天  相似文献   

9.
陈丹 《飞碟探索》2008,(12):40-41
翻开任何一本天文教科书或杂志,尤其天体摄影集,都能看到像M31、M42这样的梅西耶天体。大家一定都想看到它们,其实只要一架5厘米-10厘米的小口径望远镜就可以办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融合的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导航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文导航是深空探测器实现自主导航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方程和对天体的观测信息 ,利用卡尔曼滤波精确估计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但由于天文导航只使用了相对于天体的角度信息 ,所以定位精度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天文观测信息的基础上 ,同时利用多普勒频移测量探测器与地面站的相对速度 ,并利用信息融合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导航新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 ,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众议院     
陈先生;您好!首先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我给贵刊投了一份稿,是我60多岁的老父所写。老人家平生痴心于天文,一直以来沉迷于天文的研究当中,阅读了大量的天文书籍,还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0月 13日,吉林天文学会主办的天文秋令营活动在长春奢岭山开营。晚饭后,来自长春西三街小学天文小组的王磊、宫建、陈迪、彭一伦等几名同学正兴致勃勃地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夜空的球状星团。突然,一名同学喊道:“看啊 ,那是什么天体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土星下方的星空中,出现了一个会改变颜色的天体 (UFO),时间是 21时 36分。该 UFO时而发出红色的光,时而发出中间黄、边缘蓝的光芒。它的形状也在变化,时而为三角形,时而又变为四边形。它还时而快速上升,时而又悬停不动。至次日 0时 9分,该 UFO从星空背景中…  相似文献   

13.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的喜悦犹存脑际,我国航天员又将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这再次将我的心灵带进广阔无垠的宇宙,奔腾激荡…… 我是学航空的,服务于航天事业.工作的需要,学了点天体物理和宇宙物理;作为中国人.读了点中国历史和唯物辩证论的书籍;但对于我国古代<五经>之首的<易经>,慑于其深奥而没有涉足.  相似文献   

14.
印度媒体报道说,印度的“天文星”卫星可能会在2010年年中发射。科学家们已完成了卫星复杂科学有效载荷研制阶段的工作,并开始进行有效载荷集成。科学家称,该项目的一大挑战是卫星姿控系统设计。该系统可对仪器指向进行精确控制。卫星将由“极轨卫星运载器”发射。“天文星”将部署到倾角约为8度或更小的赤道轨道上,轨道高度600千米,寿命至少为5年。项目耗资约20亿卢比。该卫星将有肋于研究近处的太阳系天体以及距离非常遥远的恒星和其它天体,如黑洞、中子星和活动星系。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没有关注天文消息,奥陌陌或许只是一个非常拗口的名字,但这是天文学家给编号为1I/2017 U1的小型天体起的昵称。这颗在2017年10月19日由夏威夷哈莱亚卡拉天文台发现的天体,是第一个也是现在为止唯一一个获得I编号的天体,发现之初奥陌陌因奇葩的特征吸引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甚至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的学者发表观点,猜测它可能是由光帆驱动的外星飞船。奥陌陌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王麟 《飞碟探索》2008,(6):23-23
你听说过这样一个奇怪的星体吗?早在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在观测星空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天体。对它的光谱所做的分析表明,它既是“冷”的,只有几千摄氏度;同时又是十分“热”的,达到几十万摄氏度。也就是说,冷热共生在同一个天体上。1941年,天文学界把它定名为共生星。它是一种同时兼有冷星光谱特征(低温吸收线)和高温发射星云光谱(高温发射线)的复合光谱的特殊天体。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常以天象来验证历史的记载,称为天文考古.这是因为天体的运行相当有规律,即使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也可以依循天体的运行法则重现当年或呈现未来的天象.在过去,要进行这类天体运行的计算,非学者专家无法做到.但随着电脑软件的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强,价格则日趋下滑甚至免费,已经有许多电子星图或电子星象馆(为了简便,后文都称为电子星图)之类的电脑软件,可以重现任一地点、任何时间的天象.这让天文考古变得简单而有趣,一般人也都能一尝天文考古的威力和乐趣.  相似文献   

18.
士元 《国际太空》2007,(3):12-16
□□2006年12月27日,欧洲科罗号(COROT)天文卫星由俄罗斯的联盟-2-1b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它是人类发射的首颗专门探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天文卫星,特别是那些可能和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天体.  相似文献   

19.
王帅 《国际太空》2022,(1):21-25
1 任务背景 对于黑洞和中子星等天体的周围区域,直接成像是不可能的,但研究发现,从其周围环境发射的X射线的偏振可以揭示这些天体的一些物理细节.基于这样的科学探测需求,人类在X射线天文观测中专门开辟了X射线偏振探测,但由于X射线偏振探测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此前只开展了非常有限的探测, 1975年发射的美国轨道太阳天文台-8...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空间高能天文是空间天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至今仍然非常活跃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涉及宇宙中最极端的一类天体——致密天体(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及其结构,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及其与星系的共同增长,高度相对论喷流、高能宇宙线粒子加速、宇宙中最高密度、最强压力、最强磁场、最强引力、最高真空等最极端状态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