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无动力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伞降回收的特点,提出了伞降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及关键点。针对挂飞阶段开伞机构易误触发、在模型失速/尾旋试飞过程中存在失控/改出后离地高度过低风险等问题,设计了双余度伞降控制系统和专用开伞控制程序。论述了系统设计方案与控制原理,以及在模型自由飞试验中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伞降控制系统满足了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伞降回收要求,提高了开伞可靠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在反尾旋伞方面的试验研究和使用状况,新方案的探索,现在的水平.反尾旋火箭方面的发展历史背景,试验研究和使用状况.现在的水平。然后叙述了我国进行的歼六模型自由飞反尾旋伞試验内容,详细说明反尾旋伞的作用。目的是提供反尾旋伞和反尾旋火箭的试验发展史和现状,作为今后开拓科研试飞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在制定飞机的失速/尾旋模型自由飞试验总体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的空间利用问题之重要性;分析了制约试验空间的诸因素;提出了设计飞行剖面的工程估算方法——其中一些半经验方法之使用效果已为我们的自由飞试验所证实;以我们已成功地进行过的带动力遥控试验机、摇控热气飞艇带飞/投放、飞机带飞/投放的失速/尾旋模型自由飞试验为例,剖析了组成整个飞行剖面的各个飞行阶段之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据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由飞试验空间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几种动态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理勋 《飞行力学》1995,13(3):18-23
目前在国外应用最广泛的动态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包括三种方法,即: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垂直风洞模型自由飞和露天投放模型自由飞,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在型号设计中应用范围。最后提出几点看法,并建议尽快建立必要的试验设施,研究试验方法,加速我国大迎角/尾旋动态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为型号设计和航空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飞机无动力投放模型自由飞试验中,由于受载机螺旋桨滑流影响,模型与载机分离后发生滚转、难以保证水平飞行的问题,根据模型自由飞试验不同阶段的飞行特点开发了专用控制律,具备直接链、投放控制、失速尾旋3种控制模态。论述了控制律的设计过程,以及在模型自由飞试验中的应用情况。试飞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很好地解决了模型与载机安全分离和大迎角水平飞行控制问题,提高了模型试验动作精准度。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构成和分类。在综合国内外研制与试验经验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关反尾旋伞系统的设计准则,主要包括系统的一般要求,伞选择,开伞,抛伞,系统控制,伞载荷与结构载荷确定等,最后,对反尾旋伞系统的试验检查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研制与安装应急反尾旋伞系统对现代高机动飞机的大迎角特性试验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失速/过失速/尾旋特性试验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反尾旋伞的数学模型,估算确定了反尾旋伞阻力面积,并对用反尾旋伞出尾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同时,研究了不同尺寸反尾旋伞的尾旋改出效果。  相似文献   

8.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立式风洞自由飞尾旋试验和旋转天平试验的方法,简述了试验模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俄罗斯拥有众多知名的飞机设计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形成了完备的飞机科研体系。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是飞机研制的重要方面之一,前苏联/俄罗斯各飞机设计局以及其它航空科研机构在该问题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风洞静态试验研究之外,还利用动态试验技术深入研究了不同布局飞机的失速/过失速特性,这些试验包括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尾旋风洞自由飞尾旋试验、尾旋风洞旋转天平试验、投放式模型自由飞试验、火箭助推式模型自由飞试验等。这些动态试验对俄罗斯飞机的边界/超边界飞行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前苏联/俄罗斯各飞机设计局的飞机在研制过程中,针对失速/过失速模态的动态试验进行回顾,对国内飞机研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大型飞机研制过程中需要进行静态测力风洞试验,获得飞机小攻角条件下的气动特性,但对于飞机失速偏离尾旋研究,静态测力试验是不够的,无法获得飞机在失速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与过渡过程。模型自由飞试验是一种动态试验,是通过飞机缩比模型来研究飞机的失速偏离尾旋问题,包括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和大气模型自由飞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立式风洞尾旋试验系统对飞机自由尾旋试验结果的影响,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尾旋模型的舵面遥控系统、优化了模型悬挂系统,研究了悬挂系统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模型操纵面控制系统具备任意操纵面组合偏转的能力,可以满足飞机尾旋试验要求;悬挂系统各部件重量和外形变化对旋转角速度略有影响,对飞机尾旋迎角、尾旋改出方法、尾旋改出圈数等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某民用飞机A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的尾旋改出特性,对大攻角静态测力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所研发的TDPF~[(I_x-I_y)/mb~2]判据法对飞机的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评判。通过尾旋风洞试验对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飞机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反舵推杆法对常规布局运输飞机改出尾旋效果最佳。此外,为了提高飞机的试飞安全,需要加装反尾旋伞系统,而研制一款合适的反尾旋伞对保证飞机试飞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使用国际上公开的研制反尾旋伞资料中所提供的方法研制了不同面积大小,不同伞绳长度的反尾旋伞,并通过尾旋风洞试验检验了这些反尾旋伞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反尾旋伞面积的增大,改出效果越好;中等反尾旋伞伞绳长度改出尾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完成电传飞机尾旋试飞这样高风险的试飞任务,寻求最优的进入尾旋、快速改出的试飞驾驶技术,研究一旦改出失败后如何掌握开伞、抛伞时机以及开伞后的动态过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在试飞模拟器上进行了多次的试验验证。通过试验,试飞员掌握了电传飞机尾旋试飞驾驶技术,试飞工程师对所编的试飞大纲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飞机的失速尾旋问题是飞机设计者在研发阶段所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截至目前,已有多种手段可以采用,譬如数值计算、风洞试验、模型自由飞试验等。针对飞机尾旋的研究通常在尾旋风洞中进行,采用的试验手段有两种:自由尾旋试验和旋转天平试验,这两种试验原理和方法不同,但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飞机的尾旋特性。详细阐述了两种试验方法的过程和原理,通过实例表明了两种试验的结果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利用K8模型自由飞试验,成功地预测了K8收音机的失速/尾旋特性。通过对不同重心状态进行模拟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及试验曲线,为K8收音机的失速/尾旋试验的飞行安全和有效的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自由飞试验与飞机飞行试验以及风洞相关性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用自由飞模型进行失速/尾旋试验时,雷诺数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本文对这种影响的大小及修正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作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带动力模型自由飞的技术难题,诸如相似准则、螺旋桨的动力模拟及滑流模拟、陀螺力矩的模拟、燃油变化对尾旋试验的影响以及模型的起飞与回收等问题。最后,以CJ—6及N—5飞机带动力模型自由飞的失速/尾旋试验为例,说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试飞证明,试验结果与真实飞机的结果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8.
该报告描述了大迎角飞行试验过程中打算在AM-X飞机上安装的改出尾旋伞系统。尤其是其中涉及到所研究的下列问题。改出尾旋伞以及伞与飞机连续结构采用的设计标准,为开伞和投伞设计的正常和应急控制系统。允许伞在飞行中连接绳与飞机结构连接或分离的安全装置。这个报告也包括对系统评定设想的地面和空中试验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民用航空局的适航条款与咨询通告要求,飞机研制单位需表明飞机的失速/过失速特性以及改出特性,该项试验属于飞机的极限边界飞行和超包线飞行。原型机实施该项试验存在极大的风险,历史上出现过多起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原型机缩比模型自由飞试验可以捕捉到模型静态测力试验条件下所未发现的飞行动态特性,以及检验飞机在危险状态下的改出能力,降低原型机失速试飞的风险。某大型飞机在失速试飞前利用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检验了飞机在极限飞行条件下的动态特性,确认了飞机在失速条件下存在偏离以及发展稳定尾旋等;同时确认了飞机具备失速改出能力,采用“三中立”、“反舵,推杆”和“实施开反尾旋伞”均能迫使飞机改出失速/过失速状态。  相似文献   

20.
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文呈 《飞行力学》1994,12(1):72-80
主要阐述带动力模型自由飞的技术难题,诸如相似准则、螺旋桨的动力模拟及滑流模拟、陀螺力矩的模拟,燃油变化对尾旋试验影响的以及模型的起飞与回收等问题,最后,以CJ-6及N-5飞机带动力模型自由飞的失速/尾旋试验为例,说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试飞证明,试验结果与真实飞机的结果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