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危虹  王浚 《航空学报》1998,19(2):224-227
利用可靠性预计与分配、FMECA分析、FTA分析方法阐述了某型飞机环控系统可靠性设计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环控系统中满足非指数分布的产品进行综合应力下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对环控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与评价。并以环控系统为例,提出非指数分布下产品可靠性指标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型民用客机所采用的环控系统,描述了环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等。对目前环控技术进行了展望,详细介绍了多电环控系统,分析了多电环控系统为当代民用客带来的影响。为未来民用飞机环控系统设计指出了一条发展方向,可以作为未来环控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Flowmaster仿真平台搭建电动环控系统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系统仿真中飞机热载荷、供气温度与供气量及压力制度,进一步针对电动环控系统的出口温度和压力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电动环控系统的动态优化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热天地面起飞、爬升、巡航等飞行状态下,制冷包出口的空气压力满足压力设计制度,且可实现空气温度在-5℃±2℃范围的控制。本文为电动环控系统的设计及优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再入机动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再人机动飞行器机动控制特点,设计了两种反馈结构——过载反馈和姿态角反馈的姿控系统.并从输入反馈信号构成、系统回路设计、反馈系数确定及飞行弹道仿真结果等方面,对两种形式的姿控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载反馈系统在再人机动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涡轮是飞机环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涡轮的结构参数对整个环控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以飞机整个环控系统的熵增作为目标函数,分析了涡轮结构参数对于环控系统熵增的影响。以升压除水环控系统为例,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表明,对涡轮叶轮系数、叶轮几何角,以及叶轮外径等参数进行优化,对未来复杂环控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架发射的通用化发控系统的集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研究在满足各种类型导弹共架发射条件下,如何实现发控系统的模块化、通用化、小型化;同时为了使设计的发控系统能够兼容多种火控系统和各型导弹,采用成熟的以太网络和1553B总线技术,搭建一个由多个功能模块构成的通用发控系统,并对模块间的通讯接口进行了标准化。文章还深人研究了片上系统技术,并把这项技术应用到通用发控系统中,最后在QuartusⅡ4.1软件平台下设计出通用发控系统中的主控模块的片上系统芯片。  相似文献   

7.
缓冲性能是气垫式起落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基于以某型地效飞行器为背景的气垫式起落系统方案设计,建立了气垫式起落系统落震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理论和LS-DYNA仿真平台对气垫式起落系统缓冲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气垫式起落系统在落震过程中未出现反弹,气囊最大压缩位移为1.015 m,小于允许最大压缩位移1.502 m;整个落震过程出现的最大过载为2.87 g,小于允许最大过载3 g.验证了气垫式起落系统在落震过程中缓冲行程及缓冲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航空制造业对飞机的装配时间和装配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建立移动式生产线可有效提高飞机的装配效率和质量。结合Q400机身对接产品移动式生产线的建立,对气垫悬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对移动型架的结构进行设计说明和有限元分析,对气垫装置的布置、数量、驱动力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详细地计算分析。通过将气垫悬浮装置应用于移动式生产线,证明该装置满足飞机装配高质高效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作为其他飞机移动式生产线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某机增加了大量的需环控系统冷却的航空电子设备,改进设计方案是在原环控系统的基础上增装了一套高压除水制冷系统。对改进设计中的引气系统和高压除水制冷系统的参数调整和流量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前期方案论证充分、性能分析详细及试验验证充分的设计经验,并分析了由设计缺陷、试验验证不合理、工作界面模糊不清和成品可靠性不高等造成的设计教训。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拉斐尔公司最近研制出了直升机用的一套气垫减震系统,称为旋翼机外部气垫保护系统(REAPS)。该系统由几组气垫和传感系统组成,它能在直升机坠地或紧急着陆时保护机组成员不受损伤和防止机身结构及机载武器系统设备受损。气垫充气靠传感器控制,当传感器探测到损失高度或危险性接地时,便触发点火系统工作,对安装在机身底部的气垫自动充气,气垫吸收坠地能量。1997年4月,以色列发生了两架 CH-53直升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无人机为背景,主要研究大机动时带推力矢量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应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根据无人机本身具有明显不同时间尺度差异的动力学特性,结合奇异摄动理论将控制变量按照响应快慢分为4个回路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推力矢量控制和气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器,实现飞行和推力矢量的控制综合;将无人机的任务转化为对飞行控制的限制条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飞机做大机动时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临近空间防空导弹的气动力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临近空间防空导弹的气动力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给出了导弹的气动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推导、建立过程,并利用状态反馈配置极点的方法,对导弹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对具体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给出了导弹与目标的飞行仿真轨迹,以及导弹俯仰和偏航两个通道的过载变化图。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指出了所设计的气动力控制系统在飞行于临近空间、气动舵输出过载大小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导弹准确拦截目标。  相似文献   

13.
飞机地面空调车自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飞机地面空调车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介绍了空调车的设计要求、功能及其原理。阐述了空调车动力系统和空调系统、环境参数对空调车温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该系统包括电源部分、信号检测、单片机及控制电路四部分。该系统是以单片机AT89C55为基础、采用电压/频率转换技术、具有计算机通讯功能的智能控温系统。  相似文献   

14.
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多输入系统,通过对碟形飞行器所受合外力和力矩的分析并根据纵向运动假设得到碟形飞行器纵向运动简化方程,进行小偏差线性化得到纵向通道变质量矩/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线性化方程。针对两类执行机构如何协调控制这一难题,文章采用控制分配思想在结构上对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分别采用了广义逆控制分配方法和基于二次规划的直接最优分配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分配方法能有效地协调两类执行机构的控制,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微型扑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冰  方宗德  侯宇 《飞行力学》2005,23(2):15-18,22
微型扑翼飞行器作为一种新概念飞行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简要介绍了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优势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难点;重点从控制理论与算法、控制元器件的设计、控制系统实现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微型扑翼飞行器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微型扑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稳定性试验研究VXI总线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稳定性试验研究VXI总线测试系统是针对涡扇/涡喷发动机进行流场畸变试验以及气动稳定性试验研究装置而开发的测试系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技术指标,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新型协调加载系统(加载系统)在某型直升机飞控(操纵)系统地面闭环仿真试验(飞控试验)中新设计及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了用模拟气动载荷,去仿真操纵量信号给接收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某型无人机为控制对象,采用改进性能指标的输出反馈LQR技术进行无人机纵向控制律设计,简化了设计的复杂性。利用获得的控制律进行数字仿真及半物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无人机的俯仰角响应能在6 s后进入稳态,稳态误差为0,超调量小于20%;在整个仿真过程中,空速变化非常小,在25 s左右达到稳态,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从而证明该方法的简便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预冷器是民用飞机气源系统温度调节的重要部件,若发生超温将导致系统自动关闭,影响下游机翼防冰系统和空调等系统用气需求,对飞机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预冷器设计点满足温度调节需求对气源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预冷器换热性能影响关系,进而对其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环境条件信息,飞机状态信息,气源系统引气构型。然后根据经验公式对某机型不同工况条件下预冷器换热功率因子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严酷引气构型双发单引气条件下,极热天巡航或待机状态下,低高度、低马赫数、低重量条件为预冷器设计点。通过计算严酷工况下预冷器热边出口温度,对预冷器设计点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表明预冷器热边出口温度均满足预冷器预期温度,说明预冷器设计点选取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