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用于低功率肼(N2H4)电弧加热发动机(Arcjet)的高空模拟试验系统,阐述了该系统中的高空模拟真空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电源调理单元(PCU,Power ControlUnit)、微推力全弹性测量装置、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其它配套设施.针对低功率肼电弧加热发动机地面试验的特殊要求,重点介绍了有毒推进剂肼(N2H4)的供给、微小流量测量、微小推力测量的方法与原理,并在该套系统上进行了系统功能验证性试验.试验证明,该套系统满足低功率肼电弧加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要求,为推进肼电弧加热发动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电推进系统压力调节单元的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电推进系统压力调节单元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析几个重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bang-bang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可满足系统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稻城太阳射电望远镜(DSRT)由313面6 m直径抛物面天线组成。天线接收信号幅值和相位的精确修正是决定DSRT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DSRT阵列可能会出现邻近天线相互遮挡的问题,从而改变接收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影响其成像质量。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计算了接收频率为300 MHz(波长λ=1 m)时的相邻两单元与相邻三单元两种情况。三元系统中遮挡效应的影响仅比双元系统中相关影响略为显著。在本文考虑的最严重的遮挡情况(天线边缘的投影间距D = –1λ)下,对于双/三元系统,相对于单天线系统水平和垂直增益分别降低了0.6/0.6 dB和 0.3/0.4 dB,相位偏差分别为–3.3o/–3.871o和–1.744o/–2.244o。此外还分析了其他遮挡情况。研究表明DSRT系统中的天线遮挡效应分析可由双元系统充分描述,在后期数据处理时应适当考虑该效应,尽量提升DSRT数据的利用效率和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4.
硝酸羟胺(HAN)/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Emim][EtSO4])混合离子液体推进剂具有绿色无毒、高性能、易电离的特点,既可以应用于化学推进模式,又可以应用于电推进模式,是肼类推进剂的一种理想的替代品.利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A-DSC)研究了 HAN/[Emim][EtSO4]离子液体推进剂的...  相似文献   

5.
深空探测推进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技术是制约深空探测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深空探测航天器自身特点和任务需求的多样性,对推进系统类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推力、比冲、功率、重量等关键指标选择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对当前和未来适用于深空探测任务需求的几种典型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包括混合模式推进技术、太阳能电推进技术、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帆类推进技术等,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后续应用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深空探测推进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欧洲空间局研制的“阿里安-1”运载火箭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靶场发射成功,命名为LO1。由欧空局和法国空间研究中心提供的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火箭全长47.388米,第一级点火时的重量为210,269公斤。第一级结构重量13,319公斤,装有147,567公斤推进剂(肼和四氧化二氮)。四台“海盗5”型发动机的总推力为249,000公斤。第二级结构重量3,900公斤(包括1/2级的过渡级),装有和第一级同样的推进剂34,093公斤,带有一台“海盗”式发动机,总推力为68,947公斤。  相似文献   

7.
N2O单组元微推力器性能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2O单组元微推进是当前微推进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N2O催化分解热力计算的基础上开展了对N2O单组元微推力器比冲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微推力器比冲与N2O分解效率及喷管扩张比有密切关系.所开展的亚牛级N2O单元微推力器催化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N2O单元推力器能在250℃初温条件下启动,初步验证了N2O单元微推力器的可行性;也揭示了推力室结构及床载大小对亚牛级N2O单元微推力器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结构及试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通讯卫星要求执行机构系统能够长寿命,高可靠地工作。执行机构系统是采用单组元,推进剂肼发动机系统。推进剂为无水肼,挤压气体为氮气。由于卫星所带肼燃料及氮气数量有限,同时为了防止肼蒸汽外漏对卫星姿态产生干扰及污染其他部件产品,因此要求肼喷气执行机构管路系统能达到高度密封,以防止由于肼管路泄漏而导致整个飞行任务的失败。为此,执行管路系统所选用的部件与管路的连接方式,除发动机和遥测压力传感器为螺纹接头外,其余都是焊接结构。  相似文献   

9.
提出利用化-电混合模式推进系统完成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转移任务,该推进系统极具应用前景,能够满足高有效载荷率、高入轨精度的工程实践需求。并针对基于该混合模式推进系统的转移轨道的优化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多阶段最优控制问题(OCP)的高斯伪谱法求解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段点的关联设置,将多个经高斯伪谱法转化而来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个连贯的非线性规划问题(NLP)。两个不同算例的仿真过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多阶段非光滑连接轨道的优化问题,具有运算效率高、收敛性半径大、求解精度高等优点,可便捷地处理化 电混合模式推进系统的转移轨道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升力体式混合飞艇是全球远距离大载重运输的重要选择,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作为航空宇航技术、新能源技术和高性能材料技术相结合的新概念飞行器,混合飞艇设计过程需对多个学科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为了将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引入到混合飞艇的总体设计中,将其分解为能源子系统、气动和推进子系统以及结构和重量子系统。在子系统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基于响应面的并行子空间优化(CSSO-RS)算法,将重量平衡和能量平衡作为实现远距离载重运输的约束条件,并提出爬升、日间巡航、滑翔和夜间巡航的多阶段任务剖面,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优势,实现混合飞艇的最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优化算法在精确度和计算效率上均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重量分配的结果也为混合飞艇结构轻量化设计和能源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讨论虚拟现实力觉交互系统中,阻抗再现方式下虚拟匹配单元对系统稳定性和透明性的影响.对不同的虚拟环境,根据弹簧单元和阻尼单元的不同物理性质,将其与虚拟环境串联或并联,作为连接操作端与虚拟端的双端口系统;对于单自由度力觉交互系统,当虚拟环境驱动点为弹簧元素时,以串联弹簧单元和串联阻尼单元为例,通过对附加虚拟匹配单元后的系统性能评价,及与原系统的比较,分析了虚拟匹配单元对系统性能尤其是稳定性的影响,仿真和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在力觉交互控制系统设计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虚拟匹配单元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混合遗传算法在气动弹性多学科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遗传/敏度混合优化算法对复合材料前掠翼飞机进行气动弹性剪裁设计研究.在满足强度、位移、升力效率、副翼效率、发散速度和颤振速度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机翼复合材料蒙皮铺层的厚度为设计变量,对蒙皮进行重量最小化设计.研究表明,在飞机结构初步设计阶段单纯使用基于敏度的优化算法,很难满足设计上的要求;使用遗传/敏度混合优化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该方法适用于飞机结构初步设计.还研究了偏轴角对优化重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文中所研究的这类蒙皮使用由0°、90°和±45°纤维组成的铺层的复合材料前掠翼飞机,在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其优化重量对于偏轴角的变化相对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用于新机主动控制技术ACT电/光传飞行操纵系统的一种采用三冗余加一备份方案的容错计算机配置作了一般性介绍;并对其系统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包括,可靠度R(t)、失效率λ(t)及平均寿命MTTF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数值估算;并应用网络分析法进行了验证,估算出故障覆盖率对系统可靠度的影响。最后,对软件可靠性问题作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多个裁剪参数曲面的有限元混合网格剖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冲压模具形状特点,对由CAD/CAM系统建立的冲压模具的多裁剪参数曲面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符合冲压成形有限元分析需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混合网格剖分算法.按几何离散控制参数即最长边、最短边、距离误差和角度误差,将多裁剪参数曲面离散为多边形集.利用曲面曲线查找裁剪参数曲面相邻关系,建立B-Rep表示的曲面几何模型,并更新多边形集.然后由多边形集得到三角形和四边形混合网格,结果网格单元是相容的,在相邻裁剪参数曲面边界处无裂缝和覆盖.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天飞机8月30日的夜间发射,证明了新的爬高能力。首次运用了新的制导技术和新的推进系统构件。这次飞行开始使用锡奥科尔公司的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它们与前七次飞行使用的发动机比较,可使航天飞机负载能力增加1.362吨。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燃烧速率和喷管上都做了修改,提供了更大的爬高推力。第八次飞行,航天飞机起飞重量为2039吨,比上次飞行的发射重量重2.479吨。“挑战者”号前两次发射时,三台主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探测电推进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行星探测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国家抢占深空探测主动权和制高点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电推进具有高比冲、长寿命和高度自主巡航等特点,小行星探测器采用电推进执行巡航阶段轨道机动任务,将大幅减少推进剂重量和提高载重比。调研了国外小行星探测的电推进系统方案,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对电推进系统的任务需求及现有电推力器的技术基础,提出了5种电推进系统方案,并进行多维度对比,对最优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关键技术梳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viceNet总线的双CPU冗余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双CPU冗余实现,双CPU冗余设计对提高分布式计算系统(DCS,Distributed Computer System)可靠性有重要意义.两个CPU处理单元与多个数据I/O单元通过一个现场总线连接,CPU处理单元中运行的DeviceNet客户机和服务器程序实现两个处理器单元之间的数据同步及对各个数据I/O单元的冗余控制.当主CPU单元发生严重故障停止运行时,从CPU单元中运行的伪组2客户机程序帮助从CPU单元快速完成主从切换,在不到8 ms的时间内接管整个系统.该研究应用于某专用DCS系统过程控制站的设计中,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载人小行星探测任务总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在近地轨道组装具有分组单元结构的载人深空飞船,包括核热推进单元、燃料储箱与供给单元、主动防辐射单元、人工重力单元、深空居住舱与多任务乘员舱等,给出了各个单元的尺寸与质量参数,并对主要单元的具体组成、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编号4660的Nereus小行星为探测目标,设计了两脉冲转移初始轨道,并进行了轨道优化,得到了发射窗口和最优转移轨道。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最优两脉冲转移轨道单次施加脉冲在5km/s以内,单程转移时间在160d以内,能够满足未来能量较小的载人小行星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9.
单推三分析化验误差来源是多方面的,确定单推三分析过程误差来源,能为操作人员提供减少或消除误差的依据。影响单推三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标准溶液浓度的变化,滴定过程各终点的读数,环境温度的变化。在分析化验过程中,第一终点读数对硝酸肼、氨的分析结果不产生影响,但对肼有影响;第二终点读数对肼、氨分析结果有影响,但对硝酸肼无影响;第三终点读数对上述三种物质的分析结果都有影响,尤其是硝酸肼,其分析化验结果很容易超出要求范围。  相似文献   

20.
基于满意度的贮备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阶段任务系统成功运行的条件;在冷贮备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元是二态,失效率服从指数分布的冷贮备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系统可靠度、体积、重量和价格的子满意度函数,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子满意度函数的影响因子;构建了基于综合满意度函数的贮备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冗余优化模型,应用微粒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通过一个3个阶段的冷贮备系统来阐述该方法的应用,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