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史研究》(65)刊载黎民、震阳《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对有同志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和“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话,作了根据史实的系统的剖析和质疑,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姜长英教授著的《中国航空史》算不算“自己的航空史”?读后不能不深深感到,质问得极好.而对“遗憾”、“填补”之说视之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则更深刻而中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怪事呢?这问题实在是不能存而不论的;如能论清楚它,我们就可能对此大怪事加深认识并从而会感到大怪事的大不怪.  相似文献   

2.
航史论坛     
黄尧民先生 :寄去“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一文 ,希望能在《航空史研究》上全文发表。如对该文有所删节 ,望能经过作者同意。在此春节到来之际 ,祝你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陈显曾 陆文至   2 0 0 0年 1月 31日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陈显曾 陆文至  编者按 :本刊第 65期上发表了“一大怪事”一文后 ,引起了讨论。 67期上发表了一些读了“一大怪事”后的文章 ,都是针对“空白”“遗憾”论来进行评论的 ,所有文章均没有说姚峻等人不应编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3.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4.
在近来对《中国航空史》问题的争论中 ,已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焦点 :1987年出版的姜著《中国航空史》,不是“史”,而只是“史料”,因而“遗憾……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新近姚主编《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才“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前者 ,因其内容也有“史料”和“史稿”之名 ,即使国防部长亲题《中国航空史》书名首肯 ,在某些不可一世的人看来也算不了什么 ,还是“料”和“稿”,绝不是“史”;后者 ,因“填补了……空白”,自然中国航空史应是姚先生等人首创的 ,当然可以举“圆梦之作”的美誉而悠悠自得。这 ,就不能不引起“…  相似文献   

5.
《航空史研究》1999年第 2期 (总第 65期 )《航空杂谈》栏刊登黎民、震阳的文章 ,针对《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第 6期 (总第 175期 )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两句话“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加以曲解 ,进行指责。就此谈谈我们对黎民、震阳所写的《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的看法。为了完整了解“两句话”,我们先把鲍培德讲述两句话的全段原文摘引如下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然起步并不晚 ,但由于外敌入侵 ,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 ,…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空史》一书于1987年在中国出版后,很快用完。想再版,由于发行量不大,出版社无意再版,致使《中国航空史》不能再版发行。本文作者刘文孝先生於1992年5月来西安访问时,见到姜老的巨著《中国航空》,敬佩不已。并感到《中国航空史》印刷质量不高,纸张也不够好,他表示愿意将此书稿带到台湾出版,向世界发行。经姜老同意,刘文孝先生随即将书稿及照片等带回台湾。下面就是已在台湾出版的《中国航空史》一书的编言及文良彦先生的文序。同时报道《香山天将》及《台山近代航空人物录》出版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读了《航空史研究》(57)的《再论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曾向》)一文,作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并无》)的作者的我实在深受鞭策:要认真注意不能“对历史文献疏于查阅”.《曾向》的作者,已在《冯如研究》的《“文献十一”考析》中,对《冯如小传》文献原文“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每向演说且冯君苦心于救国为问题”,以“当系排版、植字混乱和有脱、衍文及错字”为由,经加标点符号并“按文意推测”而改为“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还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不幸的是,《曾向》的作者把这“推测”改成的文段变成准确无误、不准存疑的文段,并以之为原文献的原文来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两篇原始历史文献均有孙中山向冯如‘苦心劝说’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姜老 :给您拜寿啦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全体同志们来给您开庆寿会啦 !还有一层特别高兴的喜事 ,就是您辛苦研究航空史 6 7年 ,您的这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现在终于以这样“三册一套”的的全新版本 ,放在大家面前了 ,这是您老辛苦一辈子的夙愿 ,也是广大航空工作者 ,航空史爱好者的企盼 !且不细说姜老收集资料写成中国航空史之一《史料》、之二《史稿》、之三《史话》三册一套的《中国航空史》有多少磨难千辛万苦 ,单看最近这几十年要出版这部专著有多么艰难 ,1 982年西北工业大学以讲义形式出版了这三本分册。著…  相似文献   

9.
五年前 ( 1982年 9月 ) ,由姜长英教授撰著的中国航空史教材 ,分别以《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之一 )、《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航空史之二 )和《中国近代航空史稿》(中国航空史之三 )为书名 ,分三册印行 ,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课使用 ,航空界及航空史工作者也都以能得到一本为快 ,早已赠、购一空 ,现要想得到 ,连姜老本人也无能为力了。现在 ,姜老对 82年的第一稿作了修改和补充 ,加了十几幅图片 ,写成新稿。以《中国航空史》为书名 ,收入“史料”和“史稿”两编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这是航空界的一桩喜事 ,其影响不仅超出了…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有关《中国航空史》的争论 ,我知之甚少 ,似无发言权。但是 ,建国前的航空史不能与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航空史混为一谈 ,也不能抹掉古代及建国前的航空史。建国前的中国航空工业、民用航空、军事航空 ,均有过功不可没的光荣历史 ,这是建国后的航空史不能涵盖的。要以历史唯物史观看建国前及古代航空史 ,它当时也代表了中华文化先进的部分。改革开放以前 ,那些所谓“五代工农”出身的干部、“老革命”,对旧社会的过来人 ,是用“种族歧视”眼光和极“左”思维去看待的。我过去工作积极 ,作出贡献 ,但领导因为“立场”问题 ,把功张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现在美国的司徒伟先生向关中人提供信息,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梁惠卿同志查找出来的.关中人不认识作者韦基舜先生,也不清楚他怎样知道有《航空史研究》、《航空女杰》和《中国妇女航空钩沉》等书刊.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作者似并未看过上述书刊,他之所以特别点出来,可能是因为他的文章就近避远,对沈慧芙的空姐经历只字未提之故、沈慧芙是不是中国首位空姐?甚至她是不是空姐?还都不了解,有待于查证.  相似文献   

13.
自从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出“遣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议论之后 ,航研界反响强烈。歌功颂德者有之 ,持批判态度的也不少。其中 ,也有人为之辩护。所谓“填补空白论”,明明是对姜著《中国航空史》的否定 ,而李明、曙光两位先生硬要说别人是“曲解”,是“指责”。那么 ,“填补空白论”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呢 ?照两位先生的诠释是 :“……·我 ·国虽已成为世界的航空大国 ,但 ·至 ·今却 ·没 ·有 ·一·部记载我国航空事业从起步到…  相似文献   

14.
去年,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在河南出版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值得庆贺;但有的人.如果不是有眼无珠,就是别有用心了,居然明目张胆地数典忘祖,乱吹牛皮.说什么“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出版了.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见《中国民航史料通讯》第175期,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5.
来函收悉 ,附来函件及文稿三份亦反复看过了。我觉得有反应是好事情 ,可以通过讨论弄清是非 ,并乘时在航空史领域深入开展反腐斗争 ,藉以伸张正义 ,弘扬正气。我认为 ,《前前后后》、《一大盛事》和《进一言》等文稿 ,都应全文刊出来 ,让大家来评论。如果我们确实有缺点错误 ,那我们就公开检讨改正 ;如果我们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那就泰山压顶也要顶住 ,要坚决与不管来自何方圣神的不正之风斗争到底。现在可以说航空史界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作风 ,主要是弄虚作假 ,欺世盗名 ,以及学阀作风 ,老虎屁股摸不得。我看就是要摸摸老虎屁股。不止上述三…  相似文献   

16.
姜老 :给您拜寿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给姜老祝寿 ,我认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姜老从事航空教育 66年 ,桃李满天下 ,姜老从事航空史研究 66年 ,那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最近又要出“三册一套”的新版本了。姜老当年以八十高龄开始创办的《航空史研究》杂志 ,现在已经开始编辑 68期了 ,姜老倡议带头组织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已经十年了 ,正式会员发展到 360多人 ,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 ,团结了国内国际上炎黄子孙的航空界和航空史爱好者。所以中国航空博物馆焦政委说“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在国内国际享有极高的声誉 …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曾经在《航空史研究》上看过一篇文章,其中在谈到40年代初中国派出一批技术人员赴美国学习航空工程时说,他们参观了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这段描写是不对的,因为从1928年到1948年间这架飞机并不在美国,因此他们不可能在美国看到这架飞机.为澄清这段史实,本文介绍了莱特兄弟第一架飞机的遭遇.)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史研究》1994年第2期(总第44期),关中人先生的《当年<大公报>关于冯如携机回国的报导》,介绍和全文引录了一篇笔者1991年撰写《冯如研究》时未见的。极富史料价值的冯如历史文献——刊于1911年3月香港《大公报》的《中国飞行家回国近状》,并据以提出“冯如回国时,到底是携回一架还是两架飞机?”等三个问题。本文试对这三个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解答: (一)冯如回国时,到底携回一架还是两架飞机?  相似文献   

19.
姚编《中国航空史》虽然增添了现代史及其它部分 ,但由于姜著《中国航空史》的存在 ,总不能笼统说是“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填补了……某个现代史的一些空白”。也由于马毓福 ,高晓星、时平、陈应明、王工一、赵中、赵元孚、卢秉刚、关中人、黄汉纲、方雄普、陆永正、赵荣芳……等等 ,还有台湾方面萧强、李德标、卢克彰、刘文孝……等等著作问世于前 ,各有千秋 ,都具备了一定历史文献的价值 ,哪能视若无睹 ,抹煞前人的研究成果。其实著书编书总离不开参考、引用、借鉴前人的成果。后人尝果 ,当知前辈维艰。实…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0月6日,我收到我国著名航空史专家姜长英教授编著的一本小册子《中国古代航空史话》(简称《史话》),翻开一看,使我十分惊讶!这竟是一本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旅行了好几个来回,经过了30多年的奋斗和拚搏之后才出世的“难产儿”.一个新生的婴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已经够长的了.而它——一本小册子,竟然“怀胎”30多年.难道它是一个“妖魔鬼怪”吗?我用半天的时间一口气把它逐字逐句地读完,竟产生了现在一只流行歌曲叫作《女人是老虎》的歌词中说的“小和尚,下山来”的感觉,通过调查,小和尚发现女人并不是老虎,不但不可怕,而且十分可爱!我读完《史话》觉得心情十分舒畅和骄傲,感到中国古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包括航空技术方面)远远超过洋人,有的领先几百年、有的领先一千几百年,对全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但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好的作品,怎么就无人刊登呢?因此,我的心情象摔碎了的五味瓶一样,苦、辣、酸、甜、咸各种味道一齐冲进了脑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