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 :本刊收到韩明阳同志的严正声明已是 5月 10日了 ,当时第二期 (即 69期 )早已开印了 ,所以只好在本期上刊出 ,应该说是没有耽误吧 !对于本严正声明 ,我们很为纳闷 ,怎么韩明阳同志连自己做的事都不知道了 ,使人费解。在此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我刊于 99年 6月的 65期上刊出“一大怪事”一文后 ,收到一些稿件及信件 ,包括韩明阳的“保卫航空史研究的旗手”(此标题是我们加的 )一信 ,信中说“姜长英是当代中国航空史研究的旗手 ,应勇敢地保卫他 ,不允许任何人纂改历史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可以说 ,就是在他的促进下 ,我们后来才发表了两批文章的 )这些稿件信件均刊于 99年 12月的67期上。这下又来了一些稿件和信件 ,但正值学校放寒假 ,基本上都是开学时才收到的 ,所以只能在今年 6月份的 69期上 ,才刊出这些。其中包括韩明阳同志于 2月 2 4日写的信 ,其中称“最近我看一些保卫旗手的文章 ,我感到主攻目标是对的……。”我们想信韩是看到 67期上的文章 ,才写出此信的 ,而“保卫旗手”还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呢 !可那时不来声明 ,还反而“感到主攻目标是对的。”到五月份才来这严正声明 ,我们实在不好理解。有兴趣的读者 ,可以对照 67期及 69期阅读之。至于这场“争论”是否毫无意义容后再议之  相似文献   

2.
航史论坛     
黄尧民先生 :寄去“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一文 ,希望能在《航空史研究》上全文发表。如对该文有所删节 ,望能经过作者同意。在此春节到来之际 ,祝你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陈显曾 陆文至   2 0 0 0年 1月 31日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陈显曾 陆文至  编者按 :本刊第 65期上发表了“一大怪事”一文后 ,引起了讨论。 67期上发表了一些读了“一大怪事”后的文章 ,都是针对“空白”“遗憾”论来进行评论的 ,所有文章均没有说姚峻等人不应编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3.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4.
旗手 ,按《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 ,就是“在行列前打旗子的人 ,比喻领导人或先行者。”据此而论 ,姜长英先生确实无可置疑地是“当代中国航空史研究的旗手”(韩明阳语 )。这样的一位旗手 ,是用实践历史验证出来的 ,所以 ,说也罢 ,不说也罢 ,旗手就是旗手 ,弃不得 ,当然也窃不得。严重的问题是有人要诋毁旗手姜长英 ,而问题则是由有人立心要否认姜著《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存在而出现的。所说其“立心”,因它至少已是十年的露布彻行。先是“檄”定 ,“姜……的书 ,只是史料 ,不是航空史”,要“早日实现‘由中国人编写中国自己的航空史’”。…  相似文献   

5.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6.
“航空史研究”1998年第3期(62)14页发表了“钢翅是怎样练硬的”一文.忆从“抗大”一分校到“航空学校”的第8期学员.看了韩明阳这篇文章后,对该文所写抗大一分校二大队五队的一些情况略有不同的看法.鲁迅先生说“文无定法,无非是山东鼻子山西脸,只要写的逼真不一定真有其事……”我的理解,鲁迅所言,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写文章没有绝对固定的方法,但,也有基本的方法.我认为写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否则,就不称其为历史.如果把历史也写成“山东鼻子山西脸,哪就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也就不成其为历史.这是第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历史已表明,第一个用具体事实为朱慕菲“正传”的,不是别人,正是《香山航空人物录》的作者赵荣芳。 ——关中人《<香山天将>序》 《航空史研究》(39)刊出韩明阳、孟力同志合写的《为朱慕菲“正传”——访朱慕菲胞弟、旅加华侨朱腾云先生》(以下简称《正传》),引起了我的极大关切。我反复看了多次,还细加对比有关的文章,总的感觉是:写文章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相似文献   

8.
去年,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在河南出版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值得庆贺;但有的人.如果不是有眼无珠,就是别有用心了,居然明目张胆地数典忘祖,乱吹牛皮.说什么“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出版了.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见《中国民航史料通讯》第175期,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最近 ,有幸读到韩明阳同志撰写的《我的庄严声明——对姜长英著和姚峻主编两个版本 <中国航空史 >之我见》一文 ,颇有一些感慨。就是说 ,读过这个“声明”之后 ,总有“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感觉。原看题目 ,我就想 ,所谓“庄严声明”,不过是作者以严肃的态度 ,表明自己的某一观点或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态度。但当我用极大的耐心读完全文 (近 70 0 0字 ,真可谓洋洋洒洒 ) ,发现内中既有对姜长英和姚峻两人生平和其主编航史的介绍评论 ,又有一些对批评文章的指责。从口气上看 ,作者好像在责怪写批评文章的同志 ,多少有点无事生非 ,小题大作 ,甚…  相似文献   

10.
在近来对《中国航空史》问题的争论中 ,已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焦点 :1987年出版的姜著《中国航空史》,不是“史”,而只是“史料”,因而“遗憾……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新近姚主编《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才“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前者 ,因其内容也有“史料”和“史稿”之名 ,即使国防部长亲题《中国航空史》书名首肯 ,在某些不可一世的人看来也算不了什么 ,还是“料”和“稿”,绝不是“史”;后者 ,因“填补了……空白”,自然中国航空史应是姚先生等人首创的 ,当然可以举“圆梦之作”的美誉而悠悠自得。这 ,就不能不引起“…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史研究》1999年第 2期 (总第 65期 )《航空杂谈》栏刊登黎民、震阳的文章 ,针对《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第 6期 (总第 175期 )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两句话“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加以曲解 ,进行指责。就此谈谈我们对黎民、震阳所写的《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的看法。为了完整了解“两句话”,我们先把鲍培德讲述两句话的全段原文摘引如下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然起步并不晚 ,但由于外敌入侵 ,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 ,…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史研究》(65)刊载黎民、震阳《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对有同志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和“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话,作了根据史实的系统的剖析和质疑,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姜长英教授著的《中国航空史》算不算“自己的航空史”?读后不能不深深感到,质问得极好.而对“遗憾”、“填补”之说视之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则更深刻而中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怪事呢?这问题实在是不能存而不论的;如能论清楚它,我们就可能对此大怪事加深认识并从而会感到大怪事的大不怪.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应是研究。 1 998年第 4期 (6 3)“航空史话”栏目中《惨痛的教训》——对彭谦同志“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的补充和商榷一文算是应宗旨进行的研究。我觉得应向姜长英教授学习 ,过去他办杂志很注意刊登持不同意见的航空史研究文章 ,如对直升机和直升飞机的争论意见 ,他谦虚 ,不以权威自居 ,反对他的观点文章他照样刊登。他就很注意提倡民主研究 ,提倡争议 ,提倡民主辩论 ,“百家争鸣”嘛 !我认为越辩越明 ,越辩越正确、准确 ,对航空史史料的正确、全面有好处。学术研究应是民主、平等 ,畅所欲言 ,不论职位高…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史研究》编辑部并郭军同志:您们好! 1995年9月25日,接到1995年第3期(总50期)《航空史研究》杂志,拜读了39536部队地勤战士郭军同志的大作“再论‘第一’”。看到“辽宁丹东(安东)浪头”几个字,心中感到很亲切,因为,此处是半个世纪前我在抗美援朝时作战的起降机场,在这里我和美国侵略军浴血奋战过,它记载着我年青时代的战斗经历。  相似文献   

15.
黄老师 :《航空史研究》2 0 0 0年第 2期 (即 6 9期 )已收到 ,这期内容很丰富 ,上面有一篇张汝火英同志的“回忆交通大学航空模型研讨会 (ASC)”一文 ,因我当年也是该会会员 ,故倍感亲切。详阅该文后 ,本着为史实负责的态度 ,对有一处提出疑问 ,即 :第 30页左栏第 1 8行起的一段中舱身橡筋动力模型第一名究竟是谁 (张汝火英 Vs王学让 ) ?创记录的留空时间究竟是多少 (1 1分 45秒 Vs1 1分 5 2秒 ) ?我当时在现场与王学让在一起 ,目睹他的舱身橡筋动力航模起飞、盘旋上升、滑翔、遇上升气液、再缓慢盘旋、在高空滑翔、远飞出视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在第60期《平息吉林省通化“二.三”暴动始末》一文按语中说:“据闻日本的衫本一夫也在写书继续宣传‘所谓枪毙林保毅’问题,这些都不是历史的真实”.此文发表后,张开帙同志提出这说法不确,因这是在没有看到(日).前田光繁(衫本一夫)先生撰写的《中国の证言,通化二.三暴动の真相》中《通化暴动的回顾》的文章之前写的.现在看来,此话说的不准确.衫本一夫先生在平息通化暴动的战斗中,是在吴溉之身边工作的人,是能够和吴溉之同志直接对话的人,他所回忆的材料据有高层次的、较大的权威性.请大家结合本刊第31期中《“对东北老航校诞生前后”中两个重要问题的考证》,第36期中《1991年4目7日林弥—郎先生给韩明阳先生的信》和第60期中《平息吉林省通化“二.三”暴动始末》三篇文章,认真地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翻开新到的第3期《航空史研究》(94年)看到第56页魏钢同志《蒋哲伦击落B—17的作战经过》一文,阅读时被第一段后面一句话吸引住了。这句话称蒋哲伦59年5月29日的作战行动为“世界航空史上第一例喷气式战斗机依靠雷达瞄准在夜间实战中击落敌机的战例”。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6年7月5日,我收到《航空史研究》(1996年第2期总53期)杂志,看到彭谦同志撰写的“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以后简称“起飞”)的回忆录。感到十分亲切,几天的心情都很不平静,半个世纪前的悲痛记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20.
邹耀坤被他的学生“打翻天印”(四川的俗语 ) ,抹去在开国大典时驾机飞过天安门的英名(详见《航空史研究》4 5期邹耀坤文《开国大典时我驾机飞过天安门》及《航空史研究》67期关中人文《欺世盗名之风不可长》) ,实在令人气愤。这些事不但过去有 ,现在也有 ,真是“无独有偶”了。你看 ,1999年 11月 15日《广州日报》A3版要闻《巨手挥师蓝天——人民空军航校的发端》,其中有云 :194 9年办起 6所航校 ,从地方高等院校选调教员 ,把人才培养作为创建人民空军的“龙头”来抓。好一个“从地方院校选调教员”!竟把当年办起 6所航校的大部分教员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