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我国工业航空工业的腾飞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速企业信息化改造步伐,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拥有技术创新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将是航空企业腾飞的机遇与挑战所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和制造业的对外开放,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面临国际先进航空产品的严峻挑战。打造我国直升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摆在我国直升机工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航空动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推动飞机的整个航空工业蓬勃发展的源动力。我国航空动力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航空工业发展和军民用飞机更新换代的“瓶颈”技术之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我国至今尚没有一台发动机走完自行研制的全过程并装备部队,但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具备了一定的研制新机能力和快速发展的技术基础。面对新世纪,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实现航空动力的跨越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航空新闻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阎良举办5月8日,以共享航空历史机遇,绽放现代工业之花为主题的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安阎良举行,来自国家政府机关、学术机构、中外企业界的近200名高层人士一同出席了这次规模宏大的高层次航空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之路,展望研究未来航空工业发展方向。中国一航副总经理胡问鸣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希望论坛能为促进国内航空制造优势地区之间、国内外航空企业之间、国内航空工业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5.
高层交流不断加强 2010年9月,空中客车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举行第二届航空工业合作发展峰会.来自空中客车及我国国家发改委、民航局、中航工业集团及航空公司的代表就世界和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最新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和面临挑战;中国航空租赁业发展现状及飞机融资和航空租赁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andReasonofWorldAvlationIndustryRestructure清醒地看待机遇和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回顾世界航空工业走过的近百年历程、可以看出,一部世界航空工业发展史就是航空企业调整重组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凋整重组的表现程度不同。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各国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现代经济的竞争,当然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力竞争的基础,是企业间的竞争。只有深入了解国际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7.
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航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这些实验室的建设,稳定和培养了航空科技人才,促进了航空科技体制改革,提高了我国航空科研实验水平,对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跃 《国际航空》2009,(5):48-49
AEROCHINA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牵头的第一个欧盟框架计划项目,开启了中欧航空科技合作的新篇章。欧盟第七框架计划AEROCHINA2的有效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中欧航空领域合作的步伐,促进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关于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总体要求,结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与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我们向该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 将两所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是贯彻中航第一集团公司“以人为本、科技兴业、航空报国”的方针,增强航空空气动力研究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重大决策,是深化改革,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加速航空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合并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航空空气动力专业技术发展,提高航空空气动力学科…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随着党和国家对航空工业投资的进一步加大 ,为集团标准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标准化工作是航空工业有序发展的技术基础 ,是航空工业实现产业化的必备条件 ,对保证产品质量、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技术交流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召开集团标准化和计量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一系列指示 ,以集团公司发展需求为牵引 ,研究讨论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十五”发展计划纲要 ,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航空标准化工…  相似文献   

11.
黄强 《国际航空》2001,(11):32-34
我国民用飞机工业的发展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 再不能抓住机遇,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必须立即停止争论,踏踏实实地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尽快发展出我国的新支线飞机,同时也必须强化军用飞机的发展因为只有有了强大的军机工业,才能有强大的民机工业,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航空工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飞机和发动机对材料热成形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更先进的新一代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已经成为目前形势对我国航空工业的迫切需求,对我国航空材料成形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刊资讯     
<正>2022年航空十大新闻12月30日,由中国航空报社组织,联合行业专家、媒体记者经过多轮讨论,2022年中国航空工业十大新闻与国际航空工业十大新闻正式揭晓。内容囊括本年度国内外航空工业领域技术创新、机型首飞、新机运营、产业化合作等热点事件。2022年中国航空工业十大新闻1、歼10CE首次出口巴基斯坦;2、AC系列“吉祥鸟”直升机研制、取证获重大进展;3、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4、“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首飞成功;5、航空工业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航空科技创新“五大行动计划”;6、习近平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7、国产首台重型燃气轮机AGT-110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8、航空工业超200项装备和技术亮相14届中国航展;9、习近平回信勉励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10、“鲲龙”AG600M项目研发和市场开拓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空工业的日益国际化和合作的不断加强,我国航空制造业所承担的转包生产项目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的转包生产项目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转包生产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合作方式,有利于航空产品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技术的交流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转包生产为我国的航空制造业提供了参与国际竟争的机遇,也使我国的航空制造业面临着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航空产业属于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球主要国家的航空工业都在走军民 融合发展道路。我国自从航空工业创建以来,“军暠与“民暠就密不可分,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航空工业发展的 主旋律。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和航空工业发展水平,从法制 保障、拆壁垒和促竞争三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的航空工业军民融合战略指导与建议,继而从产业层面探索了航空 工业军民融合的集群化、模块化和平台化发展模式。基于此,总结了现有研究在研究深度、微观层面和综合性 研究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客观评价和报道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现状,国际航空杂志社全体记者和编辑分兵三路,一路西北,一路东北,一路江南,前往我国主要的航空企业和航空基地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参观。所到之处,我们目睹了我国航空工业在市场经济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不论是科研,还是制造,不论是企业改革,还是企业文化,今日的航空工业与夕日的境况已经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为此,我们的记者编写了多篇采访文章,将以连载的形式在近期《国际航空》上刊出。本文是这些文章的浓缩版。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老企业.今天…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将是世界航空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在21世纪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并不断提高科研实验手段和制造水平,其中科研实验手段是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八五”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建设一批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以提高我国航空科研实验水平,并将为21世纪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重点实验室已相继建成,并陆续验收。本刊分两期刊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彦仲同志在两个重点实验室验收会上的讲话,介绍建设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意义、原则及其未来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影响和我国航空工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给出了我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位,重点探讨了我国航空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重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指出新支线客机研制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次跨越式技术进步,是发展我国民机工业的一次极好的机遇。结合国情提出了研制新支线客机的技术途径,同时对机构调整、成立“航空母舰”式航空企业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新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空工业的发展,核心是航空技术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是航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局出发,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江泽民同志结合当今人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