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验证霍尔电推进系统的空间环境适应性、与航天器的相互兼容性、空间工作特性及空间飞行性能与地面数据的差异性,LHT-100霍尔电推进系统搭载SJ-17新技术验证卫星开展了在轨飞行试验,对霍尔电推进系统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试验期间LHT-100霍尔电推进系统各项工作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其中推力79.5m N,比冲1531s,系统功率低于1.527k W,单次长时间工作8h,在轨系统开关机次数大于24次,在轨累计点火时间超过3028min,在轨飞行试验数据与地面试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通用飞行模拟器动态测试与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局及各组成部分包括的内容,并与国外同类系统作了比较。从工程飞行模拟应用与试验研究的角度论证了动态测试与数据处理系统在飞行模拟中的必要性,实用性及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张子彦 《飞行力学》1997,15(3):60-66
论述了舰载飞机起飞,着舰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舰载飞机设计和飞行员训练的重要性。分析了舰载飞机在起飞,着舰环境条件,起飞方式,着舰方式和着舰导引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及实现舰载飞机起飞,着舰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飞行模拟器的运动系统,视景系统,座舱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分析了用现有地面飞行模拟器来模拟舰载飞机起飞,着舰需要进行的各项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4.
梁春华 《航空发动机》2007,33(4):F0004-F0004
截至2007年底,F135推进系统已经累计完成了3600h的方案验证试验、8500h的系统研制验证地面试验(其中,F135 STOVL推进系统共试验4300h,STOVL状态试验1700h),以及19次飞行试验(2006年12月15日首飞),使F135推进系统的成熟性与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近期取得的里程碑性的工作包括:2007年6月,F135 STOVL推进系统升力风扇齿轮箱在RR公司试验设备上完成了试验,成功地验证了RR公司研制的通用推进系统的成熟性。2007年8月,F135 STOVL推进系统在PW公司的试验设备上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侧风验证试验,大大降低了其2008年5月首次飞…  相似文献   

5.
蒋光林 《推进技术》1994,15(4):27-33
介绍单元肼为推进剂的卫星推进系统,该系统已成功用于我国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高可靠,长寿命。叙述了系统及各部件的主要性能,关键部件的特性与可靠性试验,材料相容性试验,微粒控制及系统热试车。根据多年的飞行试验及地验对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计算。  相似文献   

6.
王传煌 《飞行试验》2004,20(4):40-46
结合国外航空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院飞行试验的实际,论述了飞行试验安全保障工作的任务以及如何制订飞行试验安全保障计划和进行飞行试验安全评审,提出了建立飞行试验安全数据库、重视因人的行为差错所造成的事故、将CRM(Crew Resources Management)原理应用于培训飞行试验班子以及关于事故调查研究和人员培训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飞行试验计划管理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飞行试验计划管理系统可用于飞行试验中去的必要性,以及飞行试验计划系统在国外的应用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适合我院飞行试验的计算管理系统研制初步模型,为今后我院进一步应用与全面开发该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飞行试验进行自动综合的科学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飞行试验研究院引进的机载型双波段红外辐射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重要论述了机载红外辐射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陈少维 《试飞研究》1998,(2):11-20,48
一种推进操纵飞机(PCA)系统在F-15飞机上的飞行试验已在NASA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进行。飞机在使用手动油门的工作方式和一种增强系统工作方式锁定所有飞行操纵面的条件下飞行。后一种方式中,飞行员的拇指轮指令和飞机反馈参数用于油门定位。飞行评价结果表明,PCA系统可以用于使一架主飞行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的飞机安全着陆。PCA系统曾用于把F-15飞机从严重失去操纵条件改出、下降和着陆。这个报告描述了PCA  相似文献   

10.
丁凯锋 《飞行试验》1997,13(4):13-16
本文从发动机控制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发动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及仿真的基本方法,并论述了发动机仿真与飞行试验的关系。指出发动机仿真技术与飞行试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李勤红  李宁 《飞行试验》2002,18(4):46-48
介绍了飞行试验技术文件编辑系统的功能、实施途径及特点,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规范飞行试验技术文件的编制,为飞行试验和科研管理带来较大的标准化效益。  相似文献   

12.
孟利 《试飞研究》2001,(3):45-50
正在美国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德赖登飞行研究所(ADFRF)建造的综合试验设施(ITF)将为新型研究机提供新的实时试验能力,概述了这套综合试验设施以及正在开发用于这套特殊设施的实时系统,ITF通过尽量缩小飞行试验环境与地面试验环境之间的差别来减小飞行试验的风险,通过将实时飞行模拟与实际飞行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地面试验环境,介绍了ITF实时系统的总体功能,实时数据记录和遥控增稳飞行器(RAV)监测系统,此外,还介绍了将模拟应用于飞机在回路中的试验以及RAV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用于X-29A飞行研究计划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我国飞行试验测试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了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飞行试验测试系统方面的当前状况、技术水平,并对它们在现代飞机试飞中应用的测试系统作了介绍,最后展望了飞行试验测试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电动飞机电推进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书礼  孙金博  康桂文  马少华 《航空学报》2021,42(3):623942-623942
电动飞机依靠电推进系统为飞机提供所需的动力,而电动飞机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制约了飞机续航能力的提升。在蓄电池能量密度受限的条件下,进行电推进系统能效优化,提高电推进系统效率,降低电推进系统损耗,对增加飞机的续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双座可调定桨距螺旋桨电动飞机电推进系统为例,依据飞机的飞行任务剖面搭建了飞机电推进系统在起飞及巡航阶段的系统损耗模型,以可调定桨距螺旋桨桨矩角为优化变量,以飞机完成一次飞行任务剖面能耗最小为目标,提出一种适于可调定桨距螺旋桨电动飞机电推进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搭建样机测试平台,进行了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能效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飞机电推进系统效率,使飞机完成一次飞行任务剖面的系统能耗降低了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吕杰 《飞行试验》1998,14(4):8-11
介绍了一种用于电传飞机飞行试验的飞行试验激励系统,它根据电传飞机特点采用了与飞控系统复合的方式,借助飞控系统向飞机发生各种激励指令。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仿真试验结果及激励信号波形在空中飞行模拟器上的试飞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自修复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可重构飞控系统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目前主要的一些重构控制方法的特点,并对控制算法的优缺点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针对已进行了的可重构飞控系统的飞行试验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结果做出了评价;指出了未来可重构飞控系统的实现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机动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仲燕 《航空学报》1994,15(1):27-31
对于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操纵速率和操纵面运动的作用,给出了一些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研究了军用飞机飞行载荷规范(GJB67.2-85)急剧俯仰机动要求的应用。论述了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机动载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无人直升机超视距飞行需求,提出基于Vega软件平台开发一套无人直升机视景监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构建流程,论述了视景模型建立、Vega场景模型配置以及Vega实时驱动等关键技术的实现,并完成了系统的开发。飞行试验表明系统满足无人直升机超视距飞行监测所需的实时性及真实感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地面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颤振激励系统(FES)在现代飞机飞行试验中的重要性,论述了FES研制的历史背景。FES作为一种新型的颤振激励系统,在完成了软/硬件设计之后,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FES是通过电传飞控系统去激励飞机响应,为将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在全权限全时数字变稳电传操纵系统的空中飞行模拟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飞,而后在某型飞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飞并投入实际使用,结果表明,FES的监控保安电路可靠,与飞控交联匹配,隔离措施有效,满足飞控稳定裕度以及气动伺服弹性,颤振和操稳等科目的试飞要求。  相似文献   

20.
法国正在致力于发展高超声速吸气式推进系统和推阻平衡预测能力所需要的技术。通过地面试验研究完成其大部分技术开发,目前正在对燃烧室进行攻关研究,以确保燃烧效率和结构热力强度满足要求。另一方面,为了掌握推阻平衡技术,必须进行飞行试验。因此,MBDA和ONERA正在推进LEA飞行试验计划。此计划始于2003年1月,准备在后续几年内完成马赫数4到8的若干次飞行试验。在2009年中期,通过关键设计评估完成了LEA飞行器推进系统的验证。将确定在2011年春季通过一系列自由射流试验验证飞行器的推阻平衡。此外,系统地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和高速民用飞行器的可行性和可实现的工作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