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2.
去年,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在河南出版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值得庆贺;但有的人.如果不是有眼无珠,就是别有用心了,居然明目张胆地数典忘祖,乱吹牛皮.说什么“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出版了.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见《中国民航史料通讯》第175期,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航空史研究》(65)刊载黎民、震阳《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对有同志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和“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话,作了根据史实的系统的剖析和质疑,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姜长英教授著的《中国航空史》算不算“自己的航空史”?读后不能不深深感到,质问得极好.而对“遗憾”、“填补”之说视之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则更深刻而中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怪事呢?这问题实在是不能存而不论的;如能论清楚它,我们就可能对此大怪事加深认识并从而会感到大怪事的大不怪.  相似文献   

4.
自从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出“遣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议论之后 ,航研界反响强烈。歌功颂德者有之 ,持批判态度的也不少。其中 ,也有人为之辩护。所谓“填补空白论”,明明是对姜著《中国航空史》的否定 ,而李明、曙光两位先生硬要说别人是“曲解”,是“指责”。那么 ,“填补空白论”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呢 ?照两位先生的诠释是 :“……·我 ·国虽已成为世界的航空大国 ,但 ·至 ·今却 ·没 ·有 ·一·部记载我国航空事业从起步到…  相似文献   

5.
在近来对《中国航空史》问题的争论中 ,已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焦点 :1987年出版的姜著《中国航空史》,不是“史”,而只是“史料”,因而“遗憾……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新近姚主编《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才“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前者 ,因其内容也有“史料”和“史稿”之名 ,即使国防部长亲题《中国航空史》书名首肯 ,在某些不可一世的人看来也算不了什么 ,还是“料”和“稿”,绝不是“史”;后者 ,因“填补了……空白”,自然中国航空史应是姚先生等人首创的 ,当然可以举“圆梦之作”的美誉而悠悠自得。这 ,就不能不引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6期,第175期)传来信息,由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了。1998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这部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编审委员、编委、撰稿人和新闻出版界人士共60多人。 1995年秋在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会议上,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了这个消息。(见《航空史研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刷发行,初名《青年杂志》,次年9月出版第2卷,改名《新青年》1926年7月停刊。它在航空方面留下了几段宝贵的史料。特撰写此文予以简要回顾。 一《航空事业前途之希望》 1915年12月15日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期)“国内大事记”专栏内,有署名“记者”(当系编辑部成员)撰写的《航空事业前途之希望》一文,约2000余字,文章开宗明义,“自欧  相似文献   

8.
清代大史学家章学诚说:“史德是著书者之心术也.险恶矫诬之人不足以言史也.”信然.心术不正,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古已有之,于今尤烈.鲍培德在姚编《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非同一般,是航空史领域前所未有的、世纪性的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必须群起而揭之,使之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9.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热爱航空事业,对《航空史研究》季刊,如获至宝,每篇文章必读.今天收到该刊总第60期,我反复读了季文美校长《关于“航空工业总史”打印稿的几点意见》,感受良多,特别是文中所说的:“对建国前培养的科技人才在航空工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重视得很不够.……我提这个意见,不是为什么人叫屈,而是希望有助于澄清历史事实,加速改变某些人几十年来的偏见:“似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思想上是改造对象,工作上是可有可无的累赘.……”感同身受.民航也有这种情况,正如邓汤美在《航空史研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 ( 1982年 9月 ) ,由姜长英教授撰著的中国航空史教材 ,分别以《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之一 )、《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航空史之二 )和《中国近代航空史稿》(中国航空史之三 )为书名 ,分三册印行 ,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课使用 ,航空界及航空史工作者也都以能得到一本为快 ,早已赠、购一空 ,现要想得到 ,连姜老本人也无能为力了。现在 ,姜老对 82年的第一稿作了修改和补充 ,加了十几幅图片 ,写成新稿。以《中国航空史》为书名 ,收入“史料”和“史稿”两编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这是航空界的一桩喜事 ,其影响不仅超出了…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史研究》1994年第2期(总第44期),关中人先生的《当年<大公报>关于冯如携机回国的报导》,介绍和全文引录了一篇笔者1991年撰写《冯如研究》时未见的。极富史料价值的冯如历史文献——刊于1911年3月香港《大公报》的《中国飞行家回国近状》,并据以提出“冯如回国时,到底是携回一架还是两架飞机?”等三个问题。本文试对这三个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解答: (一)冯如回国时,到底携回一架还是两架飞机?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史研究》编辑部并郭军同志:您们好! 1995年9月25日,接到1995年第3期(总50期)《航空史研究》杂志,拜读了39536部队地勤战士郭军同志的大作“再论‘第一’”。看到“辽宁丹东(安东)浪头”几个字,心中感到很亲切,因为,此处是半个世纪前我在抗美援朝时作战的起降机场,在这里我和美国侵略军浴血奋战过,它记载着我年青时代的战斗经历。  相似文献   

14.
翻开新到的第3期《航空史研究》(94年)看到第56页魏钢同志《蒋哲伦击落B—17的作战经过》一文,阅读时被第一段后面一句话吸引住了。这句话称蒋哲伦59年5月29日的作战行动为“世界航空史上第一例喷气式战斗机依靠雷达瞄准在夜间实战中击落敌机的战例”。  相似文献   

15.
姜老 :给您拜寿啦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全体同志们来给您开庆寿会啦 !还有一层特别高兴的喜事 ,就是您辛苦研究航空史 6 7年 ,您的这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现在终于以这样“三册一套”的的全新版本 ,放在大家面前了 ,这是您老辛苦一辈子的夙愿 ,也是广大航空工作者 ,航空史爱好者的企盼 !且不细说姜老收集资料写成中国航空史之一《史料》、之二《史稿》、之三《史话》三册一套的《中国航空史》有多少磨难千辛万苦 ,单看最近这几十年要出版这部专著有多么艰难 ,1 982年西北工业大学以讲义形式出版了这三本分册。著…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航空联谊会编的《广东航联简讯》第38期1997年12月出版,其中有杨清波、周修兴写的一篇“航空史话”《对广州生产小型直升机的一段回忆》。  相似文献   

17.
“盛事”和“怪事”是两码事 ,不可混为一谈 ;不能以“盛事”来掩盖“怪事”,更不能以“盛事”来代替“怪事”。姚编《中国航空史》,避而不提姜著《中国航空史》,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的 ,同《孟力的发言》是一脉相通的 ,因此 ,出现“怪事”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一大盛事》作者责怪《一大怪事》作者事先不向他们通报。可为什么他们刊出鲍培德讲话事先又不向《航空史研究》打招呼 ?你做初一 ,我做十五而已。事端是他们挑起来的 ,是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能怪谁 ?《一大盛事》作者 ,气势汹汹 ,贼喊捉贼。明明是他们歪…  相似文献   

18.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会议,今天在首都北京“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我党改革开放政策的又一伟大胜利,是中国航空事业的一件值得庆兴的大喜事,是航空史研究会的同仁们多年为之奋斗的伟大成果。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历史就是历史 ,研究历史的人就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希望大家都以此为准绳 ,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航空史研究》6 4期 43页 )韩明阳同志的这一段话 ,可以说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也希望他自己研究历史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韩明阳同志在《航空史研究》第 31期 (91 .3)、36期 (92 .6 )、6 0期 (98.3)、6 4期 (99.3)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引用大量“史实”来论证“枪毙林保毅”的事是没有的 ,以后又说是没有下命令。说命令“是伪造的、虚构的、无中生有的、欺骗人的”。并指责写历史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学界有个优良传统,就是敬重史德.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大赞那些敢于直言,不作曲词,史德高尚的史学家,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此次黎民、震阳敢于写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揭露航空界某些人数典忘祖的奇谈怪论.也值得称赞.但美中不足的是,还未作深人的探讨.因而未打中要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