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红外制导武器系统,特别是小型红外制导导弹多采用3~5μm、8~12μm波段工作的InSb、HgCdTe红外探测器。它们要在70~100K范围内的低温下工作(一般80K左右),以获得足够高的灵敏度。也就是说低温制冷是这一类红外探测器不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电子公司开始对新一代的红外探测器系统的样机进行飞行试验,该系统的性能与现有机载雷达系统的探测和跟踪性能相似。该样机的飞行试验是在中型运输机上进行的。这种探测器结构紧凑,完全可以用在当代的战斗轰炸机上。美国海军航空发展中心正在考虑研制一种类似的机载红外搜索和跟踪探测器,用在监视或预警飞机上。法国海军也考虑用红外探测器去探测导弹和超低宅飞行的飞机。这种红外预警和目标跟踪系统采用了与  相似文献   

3.
文中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焦平面设计进行了分析,根据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谱段配置、微型组合滤光片研制难度、辐照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具体情况,提出了详细的焦平面设想:在可见光波段焦平面(VIS FPA)采用镶嵌蓝光增强PIN二极管列阵,近红外焦平面(NIR FPA)采用红外增强PIN二极管列阵,读出采用CMOS多路读出及源跟随器输出结构,以相关双取样电路消除背景噪声、复位噪声和热噪声,每列探测器对应一路前置放大器;短波红外焦平面(SWIR FPA),探测器采用光伏HgCdTe器件,采用直接注入多路读出电路;长波红外焦平面(LWIR FPA),探测器采用光导HgCdTe器件,读出电路为与光敏元一一对应的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然后以模拟开关变为串行输出,文中还就各FPA的信噪比、量子效率、串音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焦平面的最佳工作温度、响应率和一致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郭战兵 《上海航天》1998,15(4):51-61
在介绍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导引头的功能、结构、作用原理及对各部件的要求的基础上,以法国“西北风”和俄罗斯“针”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为例对导引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探测系统的光学系统、调制方式、制冷探测器等部件的描述,论述了该类导弹的探测原理、跟踪控制信号的形成原理和跟踪原理。给出了跟踪信号的形成公式和控制信号公式。最后展望了该类导弹的红外导引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克莱门蒂娜放弃飞越近地小行星由于星上敏感器故障,使得克莱门蒂娜空间探测器原定今年夏天飞越近地小行星Geographos的计划被取消。该探测器将转入10000×240000公里的地球轨道,并在此轨道上检验轻型导弹防御敏感器的耐久性。克莱厂]蒂娜于4月底...  相似文献   

6.
红外场景的计算机仿真是导弹预警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首先介绍了红外场景仿真系统整体组成;然后分析了红外场景仿真系统中导弹轨迹数据处理、背景云图变化模拟、卫星姿态扰动模拟以及探测器噪声模拟等关键技术,计提出了具体仿真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合成出了部分导弹/背景图像。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某型号便携式防空导弹使用的主要制导硫化铅器件(红外探测器)在生产和使用中性能不稳定现象,分析器件的特性和电路中的影响,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说明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能及早剔出不稳定器件,减少成品的返修损失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及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8.
InGaAs探测器热电制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GaAs探测器在短波红外领域具有良好的探测率,对空间遥感和探测有重要的价值。为了实现空间红外仪器的高灵敏度要求,使用热电制冷技术设计了探测器制冷系统,使探测器稳定地工作在合适的温度,以相对较小的体积和功耗代价显著地提高红外仪器的探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概述红外面源诱饵的辐射性能特征,详细分析红外面源诱饵对红外非成像导弹、成像导弹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干扰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外面源诱饵通过模拟飞机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辐射光谱和空间散布特征,并采用连续投放的战术使用方式,可有效干扰利用目标辐射强度、辐射光谱和运动特征进行干扰鉴别的红外非成像导弹以及利用目标图像灰度、大小特征进行干扰鉴别的红外成像导弹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10.
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星上定标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一号"B(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在轨辐射定标的目的以及星上定标的原理,分析了星上定标算法的精度。利用星上零级数据对星上定标系统的测控精度和工作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定标数据的处理精度。HJ-1B卫星发射以来共对红外相机热红外通道进行了7次星上定标,为了监测定标系统的精度变化,文章利用MODIS-31、32通道辐亮度对HJ-1B卫星上定标系统精度进行检验,考虑MODIS传感器本身定标的不确定度恒定,分析结果表明自HJ-1B卫星发射以来星上定标系统相对精度发生了衰减。  相似文献   

11.
星上计算机对航天器控制性能与运行寿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而温度又对计算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利用SolidEdge及FloTHERM软件对星上计算机进行了热分析与设计,推导出SolidEdge及FloTHERM模型简化规则,用于解决仿真的精度与效率问题。基于PCB发热机理分析,给出空间环境试验条件要求的边界条件;依据线路板组件功耗及机箱所处的温度环境,建立各个线路板组件的FloTHERM热分析模型;给出了整机及各个PCB板的温度分布以及关键发热元器件的温度等热损耗分析结果。所做工作可为星上计算机布局设计及在轨故障预测提供参考准则。  相似文献   

12.
红外探测阵列对固体导弹尾焰跟踪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前视红外探测阵列FLIR(Forward Looking Infra-Red)对导弹进行精确跟踪、定位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导弹的运动模型、大气干扰模型和探测阵列的观测模型。利用探测阵列FLIR的原始观测数据,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精确跟踪导弹目标。由于导弹与探测器的距离较远,故为视为点目标。导弹在探测阵列上投影的位置由两部分组成:导弹真实运动位置和由于大气干扰造成的偏移。滤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卫星工具包(STK)、MATLAB软件和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模型,对粒子探测器在低轨卫星任务中的投掷角测量范围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其探测器的星上布局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粒子探测器的星上布局选择与任务的探测目标相关。如果探测目标是束缚在磁场中作弹跳运动的粒子,应将探测器在朝向卫星轨道坐标系±Y轴的基础上向卫星的前进方向偏转;如果探测目标是处于损失锥中的沉降粒子,应将探测器在朝向卫星轨道坐标系-Y轴的基础上向天顶方向偏转;为实现全投掷角探测范围的探测,要使用多个探测器通过构型布局优化进行联合探测。文章提出的投掷角测量范围分析与优化方法,可推广到多种轨道高度的粒子探测卫星总体设计中,为提升卫星的总体分析设计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在导弹总体设计中合理确定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研究提出了基于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特性分析的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确定办法。建立了典型平台导引头的隔离度寄生回路模型,利用频域法解析分析了两种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下导引头隔离度传递函数、隔离度寄生回路和导弹制导系统特性的差异,利用劳斯判据研究了制导参数对寄生回路稳定性能的影响。结合某红外导引头,在典型飞行条件下数值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特性直接影响导弹制导系统性能,不同的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下隔离度寄生回路特性不同,进而导致制导系统性能出现较大差异,而确定导引头的隔离度特性有助于选择合理的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以提高导弹制导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红外模拟器的导弹抗干扰仿真与评估技术可用于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性能的研制、试验和性能评定,是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性能研制的必要手段。介绍了基于多源红外模拟器的导弹抗干扰仿真与评估系统组成,并对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宇局的深空1号探测器7月28日从一颗小行星旁边飞过,从而完成了它的所有飞行目标。但由于可见光相机位置不当,飞越过程中没有拍到该小行星的可见光照片。不过红外成像装置还是拍摄到了一些照片。这次迄今为止离天体最近的飞越探测能得以实现,星上自主导航系统可以说功不可没。除可见光相机问题外,从遥测数据及姿态机动造成的无线电信号多普勒频移来看,这次飞越基本上是按要求进行的。星上的等离子体探测器及其它仪器有可能还获得了其它一些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国机载光学辅助系统(AOA)计划研制的红外探测器已于1988年11月在波音宇航公司进行测试,并将于1989年春天安装在波音767飞机上,准备进行飞行试验,以评估其跟踪和探测导弹的能力。 已研制的红外探测器(由休斯飞机公司生产)是为了评估机载长波红外(LWIR)探测器系统辅助陆基雷达防御弹道导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应用包括温度测量、匪警/火警、机器人/工业设备、热弹性应力分析、医疗诊断以及包括气体分析在内的化学分析.主要介绍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三大趋势:热成像、数据传输和激光测距.回顾这些技术可使人们了解目前的工艺水平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9,(5):79-79
据美国雷神公司网站2009年8月11日报道,雷神公司成功研制了世界上最大的红外光波探测器,扩大了目前的导弹预警、环境监控和天文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导弹发射后,飞行高度从近地面到高空域,气压、温度变化巨大,同时飞行马赫数也从低速到超声速、高超声速。在不同飞行阶段稳定性能和升阻比需求不同,对导弹气动性能要求不同。固定外形导弹的气动性能难以适用于不同的飞行任务,而可变形翼导弹通过改变翼面的形状,实现外形上的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通过分析可变形收缩弹翼不同收缩速度(快速、中速、慢速3种状态)的气动性能,研究了导弹气动性能随弹翼收缩速度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随弹翼的收缩速率的线性变化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变形前后导弹附近流场的压强、速度和温度的变化,以及这些物理量对导弹的影响。结果表明,伸缩翼改变了翼面面积和展弦比,弹翼伸长时具有高升阻力,适合亚声速巡航,弹翼收缩可以减小高马赫数飞行时阻力,提高导弹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