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数据资料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介绍了数据资料的收集、选取及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数据资料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介绍了数据资料的收集、选取及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文档的航天任务设计中设计数据分散、一致性差、跟踪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首先,介绍了MBSE方法理念,即通过构建图形化的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需求捕获、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然后,给出了MBSE方法的一般工作流程,即先构建系统的需求模型,用于指导功能模型、物理架构模型等的构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逻辑规则建立模型间的关系,依靠模型间的关系实现设计过程中的关联性分析、参数查询等工作。最后,应用MBSE方法于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人员沟通,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风险,可为MBSE方法在航天任务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电缆温度过高会造成电缆的损毁,影响整星供电安全。文章中设计并进行了真空环境下电缆温升试验。参考电缆的辐射温升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辨识得到了电缆温升模型。仿真表明模型预计电缆温度与试验温度相差较小,可应用于航天器电缆网的优化设计、航天器在轨负载平衡以及航天器功率电缆的反时限保护。  相似文献   

5.
企业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企业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笔者通过广泛、深入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本文建立的企业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为三维模型。第一维是关键风险因素.包含19个企业核心风险因素;第二维是风险管理要素.包含3个风险管理能力要素(制度管理、过程管理和人员管理);第三维是成熟度等级,包含5个风险管理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管理级、精确管理级和优化级)。  相似文献   

6.
刘赞  陈西宏  刘强  张爽 《宇航学报》2020,41(5):586-591
为提高对流层天顶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的估计性能,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ZTD估计方法。估计干延迟采用Saastamoinen模型,估计湿延迟采用Askne模型,地表气象测量设备提供给两模型所需的气压、温度以及水汽压,Askne模型所需的加权温度、温度变化率和湿度变化率由全球气压和温度2w(Glob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2w,GPT2w)模型提供。当气象测量设备不可用时,上述所有气象参数均来自于GPT2w模型。利用国际GPS服务(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 IGS)提供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地表测量设备存在时,所提方法较Saastamoinen模型提高了8mm;当全部气象参数来自GPT2w时,本方法较GPT2w+Saastamoinen模型提高了8.1mm;对于季节分明的测站,误差趋势同样具备季节性;对于海拔高和气候干燥的的测站,估计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考虑影响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模型。该误差模型包括静态误差模型、动态误差模型和混合误差模型三部分。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模型的建立对实现有效的误差补偿和可靠地提高惯性系统实用精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动态系统模糊马尔可夫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讨论基于模糊马尔可夫模型动态系统建模方法 ,研究的问题是用模糊马尔可夫模型 ,根据系统实际输入—输出 ,获得线性和非线性随机动态系统非参数建模的新方法 ,最后 ,给出了随机动态系统仿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空间预警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的空间预警系统SBIRSHigh为参考,对空间预警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仿真系统的设计思路,采用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中最复杂的部分——场景生成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对流层延迟修正误差是深空干涉测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通过修正对流层经典天顶延迟模型和Niell映射函数NMF(Niell Mapping Function)构建了一种高精度区域对流层延迟模型。首先,结合我国深空网喀什深空站对流层延迟实测数据,对Saastamoinen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拟合修正天顶干延迟参数,模型精度相对改善29.6%;然后,针对NMF低仰角情况下映射偏差较大的问题,构建偏差函数模型,显著改善了低仰角下的映射性能,经实测数据验证:仰角在0°~30°时,对流层延迟模型偏差相对改善约30%。改进后的对流层区域模型估计精度高,可为我国深空干涉测量对流层延迟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热模型蒙特卡罗法修正论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国外应用较多的航天器热模型蒙特卡罗修正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引入了航天器热模型修正的反问题理论,给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反演解算方法。在Thermal Desktop+Sinda Fluint软件平台上实现了该算法,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可以得出较好的反演效果,适合于在今后的航天器热模型修正工作中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风洞模型支撑机构有限元建模对预测风洞试验中的结构动力学响应至关重要。然而采用模态试验修正有限元模型需要多轮迭代优化,随着修正参数的增多,数值优化耗时将呈指数化增长。为解决上述问题,联合ABAQUS、MATLAB搭建iSIGHT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平台,基于此平台开展某模型支撑机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修正,根据试验设计变量对响应的贡献量,筛选灵敏度较高的修正变量;构建前4阶频率差和振型相关性为多目标函数,使用近似建模得到修正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响应面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NSGA-II开展模型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前4阶频率差均在10%以内,振型相关性均大于0.8。对修正模型开展动力学响应确认,使用结构模态动力学响应与锤击试验响应作对比,结果显示,修正模型满足工程需求,可用作下一步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学响应预测。  相似文献   

13.
吴瑕  周焰  蔡益朝  杨龙坡 《宇航学报》2010,31(5):1413-142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是当前国内外军事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大型军事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 之一。总结归纳了信息融合在目标识别领域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设 计所面临的问题。从功能模型、结构模型、算法模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多传感器目标融合识别 系统的研究现状。比较了模型中各典型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领域、最新进展,并论述了各模 型在反导目标识别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指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体系设计、系统集成 与性能评估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航天型号质量信息采取数据包的方式进行组织,缺乏统一的参考体系,管理粗放,质量信息再利用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面向内容的航天型号质量信息建模技术研究.该技术以质量信息容器为对象,以特征模型为参考依据,以视图模型为载体,通过内容分析和语义标注,将蕴涵于质量信息容器内容中的质量信息挂接在结构化的质量信息视图模型上,从而实现精细化、可重用的质量信息组织.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够支持搭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包管理平台,实现型号研制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追溯.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了为接触轮胎模型的缺陷,推导并运用了径向弹簧轮模型分析了轮胎刚度。  相似文献   

17.
刘亚英 《宇航学报》1995,16(2):81-84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7=100,150和200)分析比较了大气阻力摄动对高度为400km的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以及估算修正轨道漂移所需的能量。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将为空间站或航天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8.
在可靠性工程运行中.可靠性增长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由于受样本条件限制.难以严格依据统计模型开展狭义的可靠性增长。通过“举一反三”工作实施扩展的可靠性增长,成为大型复杂工程系统可靠性增长的重要理念。本文在深入解析狭义可靠性增长的“杜安模型”和“AMSAA模型”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举一反三”实施“扩展可靠性增长”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详细阐述了“举一反三”在可靠性增长模型中的数值贡献,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从而为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文结合双极型三极管的工艺结构,介绍了EM模型和GP模型,详细比较了EM模型的结构,重点介绍了GP模型的参数、电流、电阻和电容方程,并结合NE68119双极性三极管,以ADS2006A工具软件设计了900 MHz压控振荡器,结合其GP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所做的工作对深化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在轨航天器数量的增加,为支持航天器的可靠运行,地面测控设备需长期处于加电状态,这对设备状态检测与维护管理带来较大难度.提出两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GM和Verhulst测控设备状态预测模型,采用数据平滑和背景值改进等措施,对地面测控设备状态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并通过实例分析,梳理了两种预测模型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