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届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16—18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主办。参加研讨会的中方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天文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俄方参会人员分别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无线电电子学所、俄罗斯航天局莫动特种设计局和拉沃其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等。此外,瑞典与荷兰的科学家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CSA)与荷兰航天企业联盟(Space Ned)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荷航天企业对接会于2016年10月23日至28日在荷兰举行。中方派出来自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2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届对接会包括开幕式、中  相似文献   

3.
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表的一篇报告估计,乌克兰事件后,由于俄航天和军工客户毁约,乌航天工业损失了80%的收入,每年减少的收入估计达7420万美元,涉及乌国家航天局管理的11家运营公司,最大的两家是在乌运载项目上合作密切的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南方机械厂为天顶号和美轨道ATK公司的"心宿二"火箭生产第  相似文献   

4.
休斯公司成功挽救原亚洲卫星—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帆 《国际太空》1998,(10):6-8
1998年6月17日,经数月努力,休斯公司成功地将发射失败的原亚洲卫星-3(Asiasat-3,现改名为HGS-1)通信卫星移动到地球同步轨道,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迹。1Asiasat┐3失败背景1997年12月25日,Asiasat-3用俄罗...  相似文献   

5.
空间扫描     
第11期长期考察组4月15日上天他们于4月17日进入“国际空间站”,其中克里卡廖夫曾在太空累积飞行624天,完成这次任务后将使他在太空的工作时间累积超过800天,成为在太空累积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他们将为航天飞机复飞后与空间站对接做准备。俄罗斯仍是世界航天大国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4月9日说,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俄航天科技仍属世界一流水平。2004年俄共发射了23个航天器,发射数量居世界第1位;目前全世界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有770个,俄拥有其中98个,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他指出,资金短缺仍是俄罗斯航天事业面临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俄罗斯政府3月9日宣布,俄将与澳大利亚合作,在印度洋圣诞岛上建设一座航天发射场。该发射场将仅用于民用商业航天发射。俄将提供发射平台和“曙光女神”号运载火箭,它们均将由俄罗斯技术人员操作。同时,俄要求澳大利亚公司保证俄方技术或许可证不被第三方获得和使用。俄政府没有给出此项工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11~14日,虽然两岸正处在紧张状态下,第四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仍在台湾如期举行。我们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团一行22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办公厅主任王俊峰团长的带领下,经香港,于4月11日从台北登上祖国宝岛——台湾。与来自台湾和美国的海外华人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NSMSA)、日本微重力应用学会(JASMA)、中困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中闲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日微重力科学学术研讨会(7th China-Japan Workshop on Microgravity Sciences, CJWMS 2009)于2008年10月26日至30日在中阁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为在我国建立起长效的"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建议"研究和应用交流机制,进一步分享成果,促进合作,推动"CCSDS建议"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应用,2013年7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办了"‘CCSDS建议’在我国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第三届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互联开放的空间信息系统"为主题,着重探讨"CCSDS建议"在天基信息网络中的研究及应用。会上,来自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总装备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太学会(台北)和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于9月7日至10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的近百名航天界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其中既有海内外的专家,也有年轻的学者,特别是涌现了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生和在读博士生,他们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在航天器系统、航天动力学、运载系统、推进系统、结构材料与微重力科学等航天技术相关领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自2022年爆发俄乌军事冲突以来,军用卫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乌克兰军队手持美国援助的“星链”(Starlink)系统,对俄罗斯军队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猛烈的进攻,迫使俄罗斯开始不断加快卫星系统的研制步伐。2018年,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ROSCOSMOS)提出了“球体”(Sphere)卫星项目,并将其列入了国家计划。如今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正>相比于势如破竹的国防武器装备发展和如火如荼的高超声速武器及重型导弹试验,2018年的俄罗斯航天领域略显寂寥,默默前行。2018年是俄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正式成立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它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从2013年至今,俄航天一直处于改革探索当中,机构、职能分分合合,过程一波三折,举措效果差强人意,尚未达到高效稳定状态。2018年5月,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4,(7):29
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太学会(台北)和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曾分别于1991、1994、1997和2000年在香港、北京、澳门和台湾举办过四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研讨会弘扬了民族精神,加强了海内外华人航天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前四届研讨会的基础上,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太学会(台北)和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将于2004年9月7至10日在中国西安联合举办第五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研讨会将就以下几个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1)航天器系统(包括微小卫星、小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2)航天动力学(3)运载系统(4)推进系统(5)结…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12日,第十三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商业机会"议题分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吴树范担任中方主席,英国科技设施委员会卢瑟福实验室(RAL Space STFC)的Robert Elliot先生担任英方主席。中、英双方共十三家代表单位参加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3,(6):46-47
1963年6月16日,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苏联的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飞船升空,在太空遨游70小时50分钟。迄今为止,她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太空单独飞行3天的女性。时隔50年,浩瀚太空,将第2次迎来中国女性靓丽的身影。今年76岁的捷列什科娃,已不能再从事航天飞行了,但她仍活跃在俄罗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14,(7):5-5
6月16-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权中国宇航学会在京举办第三期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63名来自航天和航空领域的科技编辑接受培训。这是在航天科技期刊联盟成立以来,中国宇航学会连续3年举办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俄圈定第三位太空游客 俄罗斯已从一长串志愿者名单中圈定了第三位太空游客,不日将与其签署协议。考虑到时机尚未成熟,俄暂时没有公布其姓名。由于财政紧张,俄打算在每6个月一次的联盟号飞船定期更换时,搭乘一名付费游客,但俄有关方面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今后联盟号上总会有一个座位出售给太空游客。(阳光)  相似文献   

18.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近日签署了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一项谅解备忘录。俄方将在2022年把一位印度航天员送上太空。俄印航天合作已有40年历史。1984年4月印度一位空军飞行员乘苏联联盟11号飞船飞天,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印度人。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美、俄、欧、日、印等航天大国为抢占21世纪航天高技术的制高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计划或新的航天探索愿景。各国政府的航天投入在经历了冷战结束10年低迷期之后,重新步入较快增长期,航天预算增长幅度较大,凸显了航天在各国科技、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1日,中国宇航学会与德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第三届中德航天企业对接会。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司副司长张宝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郭建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空间部部长张镝、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德国宇航局执行理事格尔德·格鲁珀、德国航天工业协会空间防务部主任斯特凡·阿尔布雷希特·赫斯、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和工业参赞鲍大伟在对接会上致辞,表达了对近年来中德两国航天合作取得成就的赞许,以及对未来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