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有所想     
吴海明 《航天员》2008,(4):35-3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2008年第四届中国航天员体验营延安营"活动。短短的四天时间,令人感受颇深,终生难忘。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两弹一星"的震惊世界到"神舟"系列飞船的气冲霄汉,再到"嫦娥"一号的轻舒广袖,揽月问天,一次次雄辩地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了不起!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2.
正一月球探索现状1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截止2018年底,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四号5个探测器(不含"鹊桥"中继星),顺利完成了无人探月三步走的"绕月"和"落月"任务。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8,(1):52-55
2007年11月26日国防科工委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张月球图像,嫦娥工程一线专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邓湘金做客新浪,解读"嫦娥"一号第一张月球图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打通"链路通道"从2007年"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开始,2010年、2012年"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使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相继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配套的遥测传输系统就在"嫦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对运载火箭跟踪测轨、姿态测量;为地面应用系统提供相关数据,为地面指挥系统提供监视显示;进行上下图像传输;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截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自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到2016年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19日,圆满完成我国月球探测"三步走"任务中第二步任务,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嫦娥三号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吉祥物"砳砳"手持青奥会火炬,进行了一次地球至月球空间的接力旅行,而远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上默默执行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忙里偷闲",充当了一回火炬手,帮助"砳砳"以网络传递火炬的形式实现了太空之旅。这是圆满完成"嫦娥工程"落月探测任务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又一杰作。  相似文献   

7.
<正>备份是"嫦娥"四号原本的使命,奔向月球背面则是它新的担当。此刻,风尘仆仆奔向月球的"嫦娥"四号绝不是"嫦娥"三号的复制品,它所承担的任务,也肯定不是重复它的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首飞"。为了成功实现人类前往月球背面首航的科学和工程目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制人员根据任务的需要,对"嫦娥"四号重新进行"梳妆打扮",可以说,"嫦娥"四号的"五脏六腑"都已"脱胎换骨",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归纳起来,"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相比主要有5个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嫦娥"四号任务概述"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2016年1月14日,"嫦娥"四号任务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工程任务中的运载火箭系统、"嫦娥"探测器系统及"鹊桥"中继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将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  相似文献   

9.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10,(10):26-26
<正>嫦娥二号卫星完成预定的试验验证和科学探测任务后,这位"二姑娘"将有怎样的打算?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了三种可能的结局。黄江川告诉记者,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1):106-106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迄今航天器飞行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与"嫦娥一号"卫星38万km的飞行距离相比,超期服役近两年的"嫦娥二号"卫星于2013年1月5日23点46分飞行距离突破1000万km,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获得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11.
贺电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18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相似文献   

13.
<正>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说,"嫦娥二号"任务对探月工程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整个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嫦娥一号"任务相比,"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7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轻小型相机事业部成立。事业部是专门从事轻小型相机研制工作的团队,是研究所在商业遥感领域紧跟时代,快速应对市场竞争,树立品牌形象的前沿阵地。事业部先后承担了"希望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空间站、"珠海一号"等30多个型号的轻小型相机的研制工作,累计发射型号13个,37台单机在轨成功运行,成功率100%,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产品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单回顾了中国深空探测已走过的历程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分析了深空探测器及其有效栽荷对光电技术的需求;重点对中国已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中应用的光电技术和获取的成果,正在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中所应用的光电技术,月球探测三期和今后可能发展的深空探测项目中预计采用的光电技术的研制工...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的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巡视器)、"鹊桥"中继卫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5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包括巡视器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  相似文献   

17.
2月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 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据悉,制作完成的7 m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 GB,影像分辨率比"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了17倍,数据量则增加了300倍。专家表示,"嫦娥二号"7m分辨率全月球  相似文献   

18.
<正>随"嫦娥"四号登月的4台神秘小相机包括3台监视相机和1台降落相机。这4台CMOS相机如同一个媒体团,在"嫦娥"四号到达月面之前,便做好了全方位的分工和准备,拍的拍,摄的摄,录的录,传的传,随时待令为全球开启一场"月背"探索现场的视觉盛宴。牢记使命:"小相机"发挥大功能降落相机——"直播"降落全程。"嫦娥"四号着陆器将要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月球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对它的研究有可能揭露下月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科学探测任务的执行情况来看,"嫦娥一号"在今年8月还将面临一次月食考验。3月5日下午政协会议科协界小组讨论间隙,"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介绍说,8月份的月食将比今年2月21日的月食带给"嫦娥一号"更大的困难。首先,这次月食的时间将比上次更长,大约长1个多小时;另外,那时的电池将没有上次遭遇月食时"新鲜"了。"但是根据第一次的经验和在设计时对余量的估计,我们还是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20.
文野 《航天员》2010,(5):12-16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