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应用单摆模型来等效液体晃动,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中继卫星的动力学方程。在确定天线跟踪规律的基础上,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分析了天线和星体之间的耦合作用。考虑天线不同的跟踪模式,将卫星的本体视为刚性体,在星体无控情况下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确定天线在不同跟踪模式下对星体姿态的影响,并通过有无柔性振动和液体晃动结果的分析,得出天线运动特别是高速回扫、附件柔性振动都会对星体姿态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液体晃动对星体姿态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继卫星系统链路建立和维持是中继卫星系统的关键技术,其直接影响中继卫星系统为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服务的质量。影响链路建立和维持等操作的因素较多,有些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分析给出了影响中继卫星系统捕获跟踪用户平台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如链路建立时间、链路建立概率、中继卫星对用户平台的程序跟踪误差、中继卫星对用户平台的自动跟踪误差等,并就各种因素对中继卫星系统链路操作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联合定轨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联合定轨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通过对中继卫星系统和编队飞行星座两种不同应用的联合定轨的计算分析,总结出了联合定轨不同于一般传统定轨的基本特点。中继卫星与用户星的联合定轨在精度 上优于传统定轨,并能够降低对地面测量站的测量几何和测站数量的要求。编队飞行星座的联合定轨,能够显著提高星间相对位置的精度,且几乎不受动力学模型误差的影响,从而在轨道外推时误差不会扩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继卫星星间天线对用户航天器的跟踪规律,建立了准确的误差传递模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文中首先定义了误差传递模型所需的各类坐标系;然后使用微分方法分别建立了中继卫星轨道误差传递模型、中继卫星姿态误差传递模型,分析了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与指向精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位置保持控制对指向精度的影响;最后借助于STK软件的轨道计算功能,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数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误差传递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挠性多体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莹莹  周军 《飞行力学》2005,23(3):60-63
针对带有多个挠性附件以及天线转动机构的卫星等多体航天器.利用伪坐标Lagrange方程建立了系统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星体与天线运动的耦合特性.以及挠性附件干扰对卫星姿态的影响.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卫星数据中继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先分析比较了当前几种调制解调体制的基本优缺点,然后针对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具体需要,提出了适合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调制体制的建议,在文章的后半问好,讨论了高速TCM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李夏苗  陈新江  伍国华  贺川  龙运军 《航空学报》2019,40(11):323233-323233
为提高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效能及数传任务的完成率,在中继卫星调度中考虑了断点续传这一应用模式,即对单个数传任务进行合理拆分,使其在多个时间窗口内完成。首先构建面向断点续传的中继卫星单址天线的调度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冲突风险评估的冲突度量化方法,并设计考虑断点续传的两阶段调度算法。最后开展大量的仿真实验将该算法与贪婪算法、基于最小冲突度的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任务优先级的启发式算法这3个不考虑断点续传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任务完成率方面分别提高了7.67%、6.34%和8.67%。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发展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链一号"03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基本形成。作为中继卫星运行管理和数据中继服务的主体,地面应用系统发展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中继卫星系统应用效益的发挥。在总结地面应用系统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系统在资源可用率、任务服务模式和任务保障可靠性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发展建设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测控通信覆盖率,充分体现了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特点,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需求;探讨了中继卫星捕获跟踪用户目标、对用户目标测定轨、着陆场直升机缝隙通信等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中继卫星系统抗雨衰影响、多目标支持能力、应急支持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后续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继卫星系统在我国航天测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继卫星系统高覆盖、数据传输能力强,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其对优化我国航天测控网结构、提升中低轨道航天器测控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在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段测控、载人航天测控、卫星在轨长期管理等方面开展中继卫星系统应用的思路,梳理了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及早期轨道段测控、飞船返回段测控、多址链路测控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飞行器燃油供给方式的选择和飞行姿态控制调整中,必须充分考虑贮箱内燃油的晃动情况及其对贮箱冲击力的影响。然而液体晃动问题的高度非线性使得其研究极具挑战性。采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圆柱形贮箱内液体的晃动进行建模仿真,将晃动液体的控制微分方程组离散到一系列流体粒子上,从而将不同物理量函数的连续积分转换成支持域内粒子的离散化求和形式,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数值解。在固壁边界上布置一组虚粒子,以对内部粒子产生排斥力来模拟固壁边界条件,同时采用狄利克雷边界条件方法模拟自由液面,实现对自由液面的追踪。将仿真的液面变化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吻合较好。得到了贮箱壁面上不同监测点的压强变化以及贮箱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说明了结果的准确性。数值计算方法对液体晃动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communications and tracking (C&T) system on board the orbiting platform communicates with the ground facilities through the TDRS satellites. The C&T system operates on Ku and S-band. Using a high gain antenna the Ku-band channel can support a downlink data rate of 300 Mbps through the TDRS single axis channel. The S-band system communicates with the orbiter and with both multiple and single axis TDRS channels. The Data Management System (DMS)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ervices to the orbiting platform: data distribution within and between core systems and payloads, data processing facilities for core systems, data base management, time and frequency standards, and overall platform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DMS is a 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network. The nodes are connected by a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ach node is autonomous. Since the design is modular, nodes can be added or deleted without disturbing the system. Sensors and effectors communicate with the core system software via the network through multiplexers/demultiplexers.  相似文献   

13.
中继卫星天线指向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孙小松  杨涤  耿云海  杨旭 《航空学报》2004,25(4):376-380
首先根据中继卫星系统中中继卫星跟踪用户星的要求,定义了中继卫星天线坐标系,推导出了中继卫星天线对用户星的跟踪规律,通过该跟踪规律可以推出中继卫星跟踪用户星时天线方位和俯仰轴转角,为了保证中继卫星与用户星之间的通信,中继卫星单址天线需要精确的指向用户星;然后详细描述了天线指向控制概念,并且设计了星上自主控制方案,星上自主控制方案由捕获和自动跟踪模式组成,一方面设计了天线捕获过程,另一方面对自动跟踪模式的天线步进逻辑进行了合理选择;最后根据推导的跟踪规律,以不同轨道的用户星作为跟踪目标,对所设计的天线指向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学仿真,并且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中继卫星单址天线指向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中继卫星在跟踪自主机动用户目标时,由于机动轨道未知,需要利用中继卫星下传的星载GNSS(Global Navigations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数据进行实时轨道确定与预报,为中继卫星跟踪提供实时的引导信息,以方便中继卫星快速捕获目标和连续稳定跟踪。针对该类用户目标的任务需求,讨论了基于星载GNSS数据自主机动条件下的实时定轨方法,建立了连续推力机动力学模型。以某一型号卫星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并对轨道机动进行辨识,计算的机动加速度和机动时间与试验单位提供的结果一致。针对卫星不同机动情况,5min的观测数据定轨预报10min的弧段,最大位置误差小于8km,可以为中继卫星快速捕获提供高精度的引导信息。  相似文献   

15.
储液油箱晃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CAR25部965条燃油箱晃振试验要求,以数值分析为手段.研究了某机整休油箱在晃动环境下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液面在晃动过程中几乎处于平面状态,波动很少,可近似为准静态现象;且油箱结构应力响应与激励载荷时间历程趋势一致。可为燃油箱结构设计及试验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执行时段滑动调整策略的中继卫星任务规划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继卫星任务规划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执行时段滑动调整策略的任务规划算法。首先分析了中继卫星资源调度过程,并对任务申请的时间特征进行形式化描述,然后归纳出任务分配的主要约束,从而完成问题建模。在此基础上,对优化算法进行设计,给出了执行时段滑动调整步骤。通过调整已规划任务执行时段的方法,使部分原本无法执行任务具备执行可能,提升了任务执行率和资源利用率。在仿真实验中,通过大规模测试分析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化效果,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回流口位置对液体火箭液氧贮箱热分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低温液体火箭射前需要采用自然循环方式对火箭发动机进行充分预冷,循环预冷管路的回流口位置是影响液氧贮箱内部场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通过对不同回流位置的液氧贮箱物理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贮箱内部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特性,分析了回流口位置对贮箱内部热分层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回流口位于下封头以上2 m位置时,贮箱内部液氧过冷度最大,过冷液体含量最多,回流位置最佳.此研究结果为运载火箭推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液体火箭贮箱增压排液过程三种气枕模型的数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液氧贮箱氦气增压排液过程,分别建立了零维整体模型、一维分层模型及二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气枕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研究.零维及一维模型采用经验公式求解气枕与壁面间的换热量,而二维CFD模型通过低雷诺数k-ε模型确定流体与固壁间的耦合换热作用.计算时氦气采用理想气体模型.利用三种模型分别预测了贮箱内气枕压力、气枕平均温度及温度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三组结果分布合理,不同模型的结果之间能够互相印证;对于气枕及与气枕接触壁面沿轴向的温度分布,在气枕主体区一维模型与二维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吻合,而在靠近消能器的气枕上端,两种模型预测值存在偏差;当增压气体入口速度较大时,气枕上端径向温度分层明显,需采用二维CFD模型才能展示气枕物理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过冷大水滴飞溅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超  常士楠  吴孟龙  靳军 《航空学报》2014,35(4):1004-1011
针对过冷大水滴(SLD)撞击结冰表面的飞溅现象,开发了基于欧拉法的二维算法程序,该程序将LEWICE飞溅模型和FENSAP飞溅模型耦合到水滴流场控制方程中进行求解,实现了对SLD撞击特性的准定常计算。根据水滴飞溅模型中对于飞溅生成子水滴质量和速度等信息的定义,通过定义控制方程中的源项,将其耦合到控制方程的求解中,进而研究水滴飞溅效应对于撞击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水滴的飞溅作用,导致翼型壁面附近的液态水含量(LWC)分布发生变化;通过对上述两种典型的SLD飞溅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SLD撞击特性的一些共性和不同,并揭示了SLD撞击效应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