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平行航路相邻高度层碰撞风险模型计算精确度,提高空域利用率,提出基于改进Event模型的垂直方向碰撞风险研究方法。用两个拼接四棱锥碰撞盒代替原长方体以及椭球体碰撞盒,计算改进前后扩展碰撞盒面积,得出面积比值,建立新的碰撞风险计算公式。以A321-200客机和B737-800客机为算例,将其相关的碰撞参数代入MATLAB中进行仿真验证,对比分析三种模型的碰撞风险。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拼接四棱锥模型碰撞风险为原长方体模型碰撞风险的13%,为原椭球体模型碰撞风险的65%。模型精确度较高,能够更好的对航空器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原有Event碰撞风险模型的改进研究,建立了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模型。用椭球形碰撞模板代替传统的长方形碰撞模板,并用广义帕累托分布对误差较大的尾部导航数据进行描述,推导出该条件下的碰撞风险计算模型,最后用改进后的Event碰撞风险模型对交叉航路的水平重叠概率进行计算。算例表明: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的椭球体Event碰撞风险模型可行,且对交叉航路的碰撞风险评估比原Event模型更精确。 相似文献
3.
基于Event的垂直碰撞风险改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空域资源紧张和大量航班延误。使用新航行技术缩小间隔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因此,对航路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Event模型的碰撞模板是一个长方体模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椭球体代替长方体碰撞模板的思想,并对飞机穿越垂直间隔片的概率重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改进后的Event碰撞风险模型是原模型碰撞概率的53.38%,改进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更加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不断增加,降低因流量增大而引起的空中交通碰撞风险至关重要,以此来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提高空域利用率。采用改进Event模型对同高度层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将更符合航空器运行特点的拼接四棱锥碰撞盒代替原长方体碰撞盒,建立碰撞风险模型。通过计算改进前后碰撞盒面积之比,得到改进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公式,其中,侧向重叠概率的计算中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表示其侧向导航误差。最后将空客A320及波音737客机作为实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拼接四棱锥碰撞盒面积为原长方体碰撞盒面积的54%,碰撞风险较改进前模型大大减少。模型所得风险值满足安全目标水平,结果精度更高,能更好地评估交叉航路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Event的侧向碰撞风险改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ent模型是一种基于长方体碰撞模板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用该模型评估所得的碰撞风险概率过于保守。将碰撞模板改为圆柱体,建立了基于碰撞圆柱体的Event模型。在相同条件下运用Event模型和改进的Event模型对平行航路的侧向碰撞风险进行了评估计算,后者的碰撞风险是原Event模型碰撞风险的86.9%,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碰撞风险评估更精确,能够为中国平行航路的开辟进行安全评估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交叉航路碰撞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路上航班的碰撞风险问题是目前空域规划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就交叉航线的碰撞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推导出交叉航路碰撞概率计算公式,然后结合概率论和划设保护区的方法对交叉航线的碰撞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用自主开发的\"空域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软件对上海区域内的某交叉航线的碰撞风险进行了仿真计算.为交叉航路的碰撞风险计算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空域骨干航路拥挤不堪,一些支线航路的利用率却很低,单向循环航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其进行安全评估是划设航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总结EVENT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单向循环航路和混合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推算出目标安全等级下单向循环航路容量,并对单向循环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单向循环航路侧向碰撞风险远低于混合航路侧向碰撞风险,且未来10年均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航路飞行过程中管制员与飞行员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管制员和飞行员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量化管制员和飞行员飞行操作中的可靠性,并利用概率知识建立基于管制员和飞行员的可靠性平行航路碰撞风险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对平行航路碰撞风险进行评估,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