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在盒子里?     
小夏 《太空探索》2005,(4):22-25
在天上生活跟地面差别最大的要算是睡觉了。在地面时,最舒服的方式是躺在床上睡觉,但在太空中可以选择的睡眠姿势就很多了。你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只要在居住舱内随便找个角落,没有噪音的干扰,就可以舒舒服服睡上一觉了。不过一定要记得,睡觉前要先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睡着后,身体在舱内漂来漂去,很可能被撞醒。  相似文献   

2.
1947年7月2日,所谓的新墨西哥罗斯韦尔UFO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一天。在7月8日,罗斯韦尔空军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发现了坠毁的“圆盘状物”。不过其后一天,他们又开了一个发布会说那实际上只是一个气象气球的残骸。有目击者报告称,在这个时间段,至少有3艘UFO降落或坠毁在新墨西哥——一艘在罗斯韦尔北部,一艘在其西北120千米,另一艘在280千米以西。  相似文献   

3.
水上飞机是能在水面上起飞,降落和停泊的飞机,简称水机,其中有些同时也能在陆上机场起降的,称为两栖飞机,水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其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因此使用较为广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海军积极研制喷气式水上飞机,以充分发挥水上飞机的各项优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上,残酷的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耗尽民力为自己建造工程浩大的陵墓。在埃及有金字塔,在印度有泰姬陵,在中国有地下宫陵。可是,把自己的墓建造在水下的并不多。墨西哥的水下金字塔据说是古代帝王的陵墓。而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两个暴君深恐自己死后尸体遭到仇敌的蹂躏,也把自己的墓建造在水下。一个就是吴王阖闾,他把自己的坟墓建造在太湖底,并且杀死了所有的工人,至今这座水下陵墓仍在太湖底中。另一个暴君是楚平王,他为了夺取儿媳为妻,杀死了太子师傅伍奢的全家,仅逃走了伍子胥一人。为了怕他报仇,楚平王在…  相似文献   

5.
俄国奇人     
陶莲 《飞碟探索》2008,(1):43-44
俄国彼得格勒,1917年1月11日,气温在零下。冰封的涅瓦河桥下,一群警察围着河面上的一个冰洞。一名潜水员下了水,他所拽的长绳的一头也一起消失在黑暗的水下。当他浮出水后,警察拖动绳子,一具尸体露出冰面。这是一个近50岁的有胡子的男子,脸被打肿了,身上捆着绳子。他在垂死挣扎时曾脱出一只手,放在胸前,似乎在划十字。  相似文献   

6.
其实,岩石中藏有生命并不是弗里德曼首先发现的。早在1914年,就有人在阿尔卑斯山中发现了,只是这一发现被埋没在科学文献当中,没有人注意罢了。起初,弗里德曼的同事对他决定重新研究这一奇怪的生命形式并不感兴趣。弗里德曼回忆说,1964年,在爱丁堡国际植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常规想法,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和其他一些河外星系中,像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单恒星系统一定是一个经典的模式。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巨大的银河星系中,不仅有单恒星的星系,而且有双恒星的星系,甚至还有多恒星的星系。那么,在双恒星或多恒星星系中,会有行星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基于大量的观测事实,在原恒星云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更大的可能是形成双恒星系统,而不是单恒星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流产的双星系统,木星可能就是一颗在演化过程中夭折的恒星。首先,木星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8.
夏日「萤火」吴再丰夏日的夜晚,一片漆黑。在荒郊的空地上空,一团火球划破黑暗的夜空,拖着一个尾巴慢慢地晃动,耀眼的光亮时而消失,时而又在别处闪烁,仿佛是一个幽灵在黑暗中游荡。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称它为“鬼火”。“鬼火”遍地随着科学的发展,这样的“鬼火”...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浮在水面上的帆船,借助风力就能前进。在这种思想启发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设想能不能在太空也扬起一张大帆,借助太阳光,也能推着飞船在宇宙空间里前进呢?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6,(12):34-39
阿特兰蒂斯号推迟发射,再次推迟发射!再推迟一天发射!推迟降落……, 这算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飞行吗? 遥遥欲坠的大西洲 阿特兰蒂斯的传说在西方几乎人人皆知,在远古有一块文明高度发达的大陆——大西洲,或称为阿特兰蒂斯。后来,在一次不明原因的灾难中,大西洲在一夜之间,沉入海底,远古文明就此永远消失。  相似文献   

11.
10月31日,美国航宇局局长格里芬宣布将再安排一次航天飞机任务,维修功勋卓著但“年老体衰”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这次飞行可能在2008年初进行。若不维修,“哈勃”将在2009年停止工作,甚至更早,“哈勃”将在2009年停止工作,甚至更早,“哈勃”是16年前发射的,工作在575千米的地球轨道上。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美国生产的战争机,最后以在空中遭大量击落作为其服役生涯的终点,但这种击落不是在作战中,而是在作为武器系统测试之用时进行。英国法律规定,任何导弹系统在为国防部大量生产交付部队服役之前,需经过完整的全效能测试,该测试需要将研发中的导弹,以地对空或者空对空的方式,对一架全尺寸,作战状况下的实体战斗机进行实弹射击。  相似文献   

13.
目击传真     
凸透镜形的碟状金属物1999年6月19日上午,在河北省蔚县蔚州镇,我与朋友出去逛,在路过电视塔不远处的工业小区公路时,发现远处十字路口东北角的一片空地上刮起了一个高7米、平均直径约30厘米的不太正常的旋风,风速很小。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凸透镜形的碟状金属物,我的朋友也看到了。这个物体在旋风顶上,由于无法感觉高度,只看到直径大约4厘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清晰,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呈亮白色。这个物体在有规律地左右晃动,幅度不大,好像还在旋转,显得很自然。该物体外观结构完美,没有标记,整个样子像两个小草…  相似文献   

14.
江山 《太空探索》2014,(8):11-11
6月18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前任局长波波夫金因病去世,终年57岁。波波夫金2011年被任命为俄航天局长,2013年10月离任,由现任局长奥斯塔片科接任。波波夫金1957年出生在杜尚别,毕业于列宁格勒军事航天学院,并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参加工作。在那里,他从普通工程师升至加加林上天时所用一号发射台的发射指挥。1986年,他加入战略火箭部队,由此开始了在国防部航天指挥部门的快速升迁。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一天忽然停电了,或者断水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混乱,许多人就要诅咒。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现代文明。但是,当我们人类刚刚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们无遮无挂,风餐露宿,茹毛饮血。人类是经过不知多少次的艰难尝试之后,才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当我们站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回头看看漫长的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辉煌的纪念碑,屹立在远古的朦胧中,这些纪念碑就是人类的古代文明。但是,也有那么一些纪念碑被时间的泥尘所掩埋,消失在人类历史上。那是些被埋没了的文明,近现代的考古学家们,…  相似文献   

16.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瞬间。但是,对于一本在UFO领域属于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来说,却是值得回味的。蹒跚学步的昨天,依然历历在目;而立之年的今天,霎时就在眼前。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要由衷地说一声:《飞碟探索》,谢谢你!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13日晚22时15分,我在拉萨上空稍偏西北方向看见一不明飞行物。该不明飞行物呈条状(雪茄状),自南北方向出现在拉萨上空。当晚拉萨上空多云,不明飞行物在云层之上,目测长度约15厘米,发青蓝色光。在笔者观测期间该不明飞行物没有移动,其光不耀眼,微呈燃烧状。其光有时出现在头部,有时在尾部,有时在中间,而且青蓝色光间断性地从不明飞行物的头部至尾部或从尾部至头部依次出现。我连续观察约5分钟,然后该不明飞行物突然消失。因为我是接到朋友电话告知空中有异样物体后外出观看的,所以不明飞行物在空中停留…  相似文献   

18.
漫步太空     
1965年3月18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中,离开座舱用一根绳索系在飞船上,到太空飘飞了十多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人。1983年4月7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期间,两名宇航员在太空自由自在地飘行了5个小时。这是人类首次不系绳索自由地在太空行走。宇航员为何能在太空行走呢?原来,宇航员从飞船或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时,除了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外,还要背上机动飞行器。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自由“行走”。机动飞行器…  相似文献   

19.
步兵具有无与伦比的作战弹性,而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和其他兵种相比之下,步兵仅需最低限度的补给便能够在极端恶劣的天候和崎岖地形中持续作战,并且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敌侧翼及防线后方进行渗透和奇袭。在攻势作战中,训练有素的步兵特遣队能于攻击发起前先行渗入敌后进行侦搜,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情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合大部队的行动发起在敌后方进行交通线破坏或摧毁敌指管通情的重要据点;而在防守作战中,步兵部队更可以利用地形特性,配合伪装和欺敌佯动,再加连打带跑的游击战术运用,以小吃大,迟滞敌军攻击势头,削弱其部队士气,以争取时间纵深,形成对己有利的作战态势。  相似文献   

20.
1975年 10月 7日晚 23时左右,呆在家里的我突然想跑到外面看看。夜晚的冷风在飕飕地吹着,我穿着夹衣走在夜间的路上,像是正朝着某个确定的方向前进,可自己当时并没有注意到什么。走着走着,不知道何故,我的脚步突然下意识地朝弗朗索瓦在今年夏天给我借宿的那个农场的方向移动。过了两条小河后,我来到了一处被茂密的森林环抱着的、十分寂静的叫做劳克布拉特的地方。这时大约是午夜,恍恍惚惚地我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这里,心里不免有点狐疑,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而且,为什么就停在了这里不再往前走呢 ?当时,我只是记得在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