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些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很高的导弹发射装置的随动系统中,传统的PID控制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文章以某型导弹发射装置的随动系统为模型,结合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及PID等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神经PID控制器。通过与传统的PID控制器仿真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应用模糊神经PID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提高该随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岑飞  李清  刘志涛  蒋永  张磊 《航空学报》2020,41(8):123664-123664
飞行失控是造成民机灾难性航空事故的重要因素,飞行失控中飞机难以避免超出正常飞行包线范围,进入具有复杂非线性和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的极限飞行状态。本文开展典型民机布局飞机极限飞行状态的动导数、大振幅试验,对大迎角动态气动力的参数影响规律以及非线性、非定常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在飞机失速到过失速区域,飞行姿态快速变化过程中动态气动力的非线性和非定常特征显著;在动导数试验和建模中,考虑运动角速率的影响,可以预示气动力非线性的迎角范围,并捕捉到关于飞机动稳定性演化的关键特征;利用Goman-Khrabrov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大振幅试验,可以确定模型中表征非定常特征的关键时间常数,获得特定极限飞行状态运动中的非定常动态气动力特性。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开展民机极限飞行状态的动态气动力风洞试验设计与建模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能改进飞机飞行失控预防、极限状态改出、飞行模拟训练和飞行事故分析等。  相似文献   

3.
三框架四轴平台系统的随动回路依靠控制随动框架转动使内环框架角始终保持在零位附近,用以保证载体在内环轴方向上具备全方位机动的能力.然而当外环框架角工作在±90°附近时,随动回路会失去正常功能,进入不稳定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随动框架控制方案,保证外环框架角在±90°时随动框架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内环轴所指方向仍然可以进行大范围机动,从而使得三框架四轴平台实现真正的全方位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车载两轴式岸防导弹发射平台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发射平台的总体精度架构,针对发射装置随动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发射装置结构和载车平台等精度支路,对总体指向精度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同类方差+异类求和”的误差分类方法和统计运算原则,运用 ADAMS和 ANSYS仿真软件,对发射平台的总体指向精度预估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较客观地反映了发射平台总体指向精度的真实情况,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适合于机动弹道导弹的星光—惯性组合制导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山  申功勋 《航空学报》2005,26(2):168-172
机动弹道导弹通常会带来较大的初始定位定向误差,星光-惯性组合制导系统能有效地修正初始定位定向误差,提高惯导系统的精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一种随动平台的星光-惯性组合制导系统的原理;研究了随动平台跟踪星体的机理;推导了控制随动平台转动所需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星体跟踪器对平台误差角的观测过程;导出了星体跟踪器的测量输出与平台误差角之间的数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AnAnalysisoftheOut-of-controloftheBigAircraft飞机失控是民用运输机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飞机失控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统计表明没有一种原因占统治地位。要想减少失控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而即使抑制了一种失控因素,也并不一定就能减少飞机失控事件和事故的发生。另外,许多飞机失控原因还与运行环境有关,在此情况下,“避让”是最好的办法,但也不一定总能奏效。因此,要想改出失控状态,飞行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所有制造商生产的大型后掠翼喷气民用客机都大同小异。从飞行安全的角度和大型机失控恢…  相似文献   

7.
三框架四轴惯性平台通过随动轴跟随内环轴运动,使外环轴和内环轴保持 正交,避免发生框架锁定,该过程一般由角度控制实现。当外环轴经过±90°时,随动轴 与内环轴之间的投影关系消失,随动轴控制处于开环状态,随动框架被力矩电机驱动作 加速旋转,严重影响姿态输出和平台安全性。从工程实用性出发,针对随动回路模拟电 路,设计一种双环反馈控制方法,在角度反馈基础上加入角速度反馈,同时根据外环角 度动态调节速度反馈增益,使随动轴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避免出现框架飞转。  相似文献   

8.
某航空发动机防喘系统的放气活门随动杆与放气活门控制杆相连接,将防喘调节系统的运动传递给随动杆的拨叉,操纵放气活门的启闭。随动杆断裂将导致发动机的防喘系统失效,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安全使用。针对放气活门随动杆多次出现断裂故障问题,根据放气机构结构特点和随动杆断裂处安装环境和工作方式,对随动杆进行动应力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放气机构运行不正常会使放气机构零件磨损,从而使随动杆承受大的振动应力和冲击应力,振动应力和冲击应力的叠加作用是导致随动杆断裂的主要原因,为该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动系统主要用于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目标的方位可以由水平方位角和高低角度确定,由于水平角和高低角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往往很复杂,在求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时,难以对目标输入函数进行拉普拉斯变换;采用一种用曲线来拟合逼近目标函数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根据系统精度要求可以确定控制系统的放大增益。通过对随动系统的控制和分析,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随动系统跟随目标函数的响应曲线;随动系统要求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很高的精度,采用了一种滞后-引前的校正方法,用MATLAB仿真模拟,并进行时域和频域的综合分析,得到了理想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某型随动系统调试过程中,系统终端负载的高低指向角出现震荡现象.经分析,高低传动链路结构刚度不足导致了终端负载的高低指向角震荡.本文对该系统的高低传动链路结构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工作,并给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三框架四轴平台虽然满足了导弹武器系统全姿态机动的需求,但由于增加了一个框架角,弹体姿态的解算却比三轴平台复杂得多.根据随动回路的工作特点,推导出了三框架四轴惯性平台系统各种工况下由四个框架角输出解算弹体的三个姿态角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杨娟  牛江昊  张青松 《航空学报》2023,(23):290-299
为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状态处于可控范围,掌握老化锂电池的热危险性变得尤为重要。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爆炸极限及爆炸危险性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老化的锂电池相比,老化电池在热滥用条件下达到热失控所需热量减少;内部层状结构形变随着循环老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剧,爆炸范围呈现收敛的趋势,并在锂电池经历120圈循环老化时达到最值。未老化锂电池的热失控气体的最高燃爆温度为203.4℃、最高燃爆压力为0.458 5 MPa,老化电池的热失控气体的燃爆危险性显著降低,随着老化程度的提高,虽然热失控气体的爆炸危险性有轻微回升,但仍远低于未老化电池。研究结果证明了CT无损检测与原位检测热失控气体爆炸危险性相结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构建锂电池危险程度演化机制数据库及探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姿态陀螺仪用框架角表示姿态角的设置缺陷,提出一种坐标变换的新方法,以克服框架锁闭不良影响的技术难点,实现即时准确的全姿态静动态测量。它从数学建模入手,充分计及四个框架角的综合作用,通过微机高速变换求得姿态角,从而有效地避免锁闭与随动恶性耦合的误差影响,没有原理缺陷和方法误差,有完整的定义域。它适用于所有飞行器诸多飞行姿态测试、显示、控制的系统中。它的应用将有助于飞行安全可靠、参数准确测量、系统更新、飞行器功能发展、驾驶技术发挥和更准确地进行姿态定位、轨迹控制、全程控制及提高命中率等。  相似文献   

14.
徐爱平 《飞机工程》2003,(2):11-15,25
通过介绍空空导弹发射装置的现状、通用化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对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及其它悬挂装置的通用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空空导弹发射装置接口通用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空空导弹发射装置与飞机接口的通用性很差,这种"一弹多架"现象对战备极为不利,并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实现接口通用化有改变飞机接口和发射装置接口两种方法,但涉及的问题多、难度大,故不宜采取这种"一步到位"的做法。建议走分三步实施的途径:①压缩和合并已装机使用的发射装置接口类型;②限制正在研制尚未定型列装的发射装置接口类型;③要求新研制的产品必须符合将发布的有关国军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在航天测控系统工程中,常要求地面连续波或脉冲雷达对高速运动的、姿态不断变化(特别是对那些姿态失控或绕某轴作自旋运动)的飞行器进行长弧段连续跟踪与测量。由于目前天线制作水平的限制,飞行器无法实现单天线全向覆盖;又加上天线安装与控制方面不易解决随动指向,不易解决飞行器壳体遮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从作用距离对天线增益的要求出发,采取在飞行器的不同位置上安装几副天线的手段,以达到扩大增益的覆盖范围、甚至“全向”覆盖的目的。这种方法尽管能改善绝大部分空间角方向上的增益覆盖,但随之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四轴平台随动回路的工作原理,通过系统建模及仿真得到系统在外框架角±90°及附近的运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多联装发射装置的振动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多联装发射装置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连射时对多联装发射装置振动耦合特性进行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着重介绍了多联装发射装置基于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的分析,基本解决了系统建立的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验是在0.2×0.2m~2超音速风洞中进行的,其来流Mach数为2.0。模型为带翼导弹模型。实验时用气体发射装置将模型向实验段上游发射;并以另一气流横吹模型使其呈大攻角状态飞行。最大攻角可达100°。采用高速鼓轮相机记录模型飞行姿态随时间的变化。用改进的数值积分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得俯仰阻尼导数随攻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王骁  阮文俊  王浩 《推进技术》2021,42(6):1387-1394
为了解某地面垂直发射弹丸在不同直接力控制系统(RCS)输出条件下的俯仰调姿运动情况,分别采用试验与仿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用于弹丸调姿试验的脉冲侧向推力器、地面发射装置以及同步测试系统,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了弹丸在不同推力器装药量和点火间隔时间情况下的调姿运动情况,并指出这两个参量是决定弹丸最终姿态角的主要因素,需要根据目标姿态角进行合理地搭配。然后,建立了考虑脉冲侧向推力器内弹道过程的弹丸调姿运动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随后,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推力器装药量时脉冲推力的变化情况,指出装药量对脉冲推力的变化规律有重要影响,需要与弹丸运动耦合计算以获得更高的精度。最后,对不同推力器装药量时弹丸调整到各目标姿态角所需的点火间隔时间进行了计算,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