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9月21日凌晨,世界上第2位宇航员格尔曼·斯捷潘诺维奇·季托夫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1961年8月6日,年仅26岁的他乘坐东方2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轨道上邀游25小时18分,这是人类首次在太空度过一昼夜。人类航天史的这一新篇章为他带来了无尽的荣誉,也给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诱人的飞天梦 季托夫1935年出生于阿尔泰州科斯亨区,父亲会开拖拉机,做木匠活,精通园艺、善音乐、会艺术、写诗和演讲。在父亲熏陶下,他多才多艺,办起事来有强烈的责任感,总是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当时他家乡有位司机报名参加了空军,回乡时身着军装,肩扛肩章,金纽扣闪闪发光,在家乡人眼中,简直是衣锦还乡。季托夫毕业  相似文献   

2.
庞丹 《太空探索》2006,(1):16-17
当挺拔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呼啸而起,携光曳电般直刺太空的时候,他的热血沸腾了,眼角禁不住闪烁出些许晶莹剔透的东西。直到火箭渐行渐远,他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火箭喷薄而起燃烧的熊熊烈焰永远留在了他的心底。他,一位儒雅帅气的年轻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指挥刘宇。当漫天  相似文献   

3.
1965年6月3日,美国双子星座飞船第2次载人发射,爱德华·怀特手持机动装置步入太空,实现了美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虽然,在此前2个月,苏联人已抢先实现了太空行走,但对美国人来说,太空行走仍足不可预知的险途。  相似文献   

4.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平安返回地面,他虽然总共只在太空停留了108分钟,但却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前苏联东方号宇宙飞船共进行了6次载人飞行,其中包括1963年6月16日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送上太空。 继苏联人进入太空后,美国人也不甘落后。1962年2月2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格伦乘坐水星6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首次完成轨道飞行,而后美国又用水星号飞船分别把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水星号  相似文献   

5.
华斌 《太空探索》2002,(3):21-21
在太空中旅行得越久,给养自然就越多,这对航天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有一个永远不停的循环系统使航天员吃不用愁,氧气永远新鲜,还能处理人造垃圾,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8日是英国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65岁生日,他对记者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名太空游客。今年将进行模拟失重训练,可能在2009年进入太空。他的这个愿望得到冒险大亨理查德·布兰森的大力支持。他创办的维珍银河公司,正在开发搭载游客进行亚轨道飞行的太空项目。布兰森还将赞助霍金10万英镑,用于支付太空旅游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天员诺曼·萨加德今年3月14日乘俄罗斯“联盟TM21”号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7月7日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在这次美俄联合航天活动中萨加德是公众瞩目的对象,更是新闻界的焦点。他在太空度过52岁生日,创造了在太空连续飞行115天的美国航天新纪录,打破保持了21年之久的美国航天员84天持续太空飞行的纪录。虽然这115天还不及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在太空连续飞行439天超长纪录的1/3,但  相似文献   

8.
晓临 《国际太空》2006,(10):25-26
在第1位太空游客造访"国际空间站"之后,太空旅游成为了热点,虽然昂贵的太空旅游费用和冗长的特殊训练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承受,但普通人能够进入太空也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正>飞向太空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儿,但是能成为航天员并冲出大气层的人寥寥无几。虽然很多民间太空公司信誓旦旦地要在若干年内把大家送到太空中去,可是离把普通人送上太空的梦想还很早呢!虽然我们普通人还不能亲身体验外太空的奇妙感觉,但我们的一部分却完全可以进入太空中。对,就是现在,我们的名字,可以飞向太空,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0.
太空环境对人的生存虽然十分不利.但是人类毕竟已经进入了太空,正如前面介绍过的,人类在太空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了连续生活了438天。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动态     
星辰 《国际太空》2023,(5):72-73
<正>太空安全联盟发布《太空运营可持续性最佳实践》指南4月4日消息,太空安全联盟(SSC)发布了新版《太空运营可持续性最佳实践》指南文件,该文件为最大限度降低在轨碰撞风险,对旧版文件进行了重大修订。新版文件增加了用于协调太空物体机动的太空交通规则,把太空物体按操纵困难程度从高到低分为不可操纵、最低限度可操纵、可操纵、自动避碰和载人航天器五类,并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应由更易操控的太空物体进行机动避碰操作,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8日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到祖国50周年,也是由他领军开创的中国航天事业49周年的日子.钱学森早年在美国就以研究火箭和空气动力学而蜚声全球,回国后又主要以航天工程研制而获得卓越成就。今年已届94岁高龄的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和腾飞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一生犹如儿时所向往的大鹏高飞远翔,在广袤的太空划出了一串永远闪光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李元 《太空探索》2007,(10):60-61
太空美术、天文美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随画家的着眼点而各有不同。日本青年数字宇宙艺术家加贺谷穰,1968年出生,可谓后起之秀。近10年前我在东京和他初次相识时,已经发现他在星图艺术方面已有相当成就,不久前我们在北京重逢,他已经是载誉世界的人物,特别在动漫方面更受到青少年的热爱。他虽然有很多的天体宇宙方面的画作,但今天我只想介绍几幅星座和美术相结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飞往太空,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从古至今一直是整个人类的梦想。自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太空飞行虽然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但有机会进入太空的人并不多。在太空中,人类如何生活,不仅科学家,就连普通人都会很感兴趣。当人处在太空中时,会有许多物理变化。由于失重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5日,美国著名的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发表一篇报道,标题是“十大太空武器排名”。虽然媒体上关于太空武器的报道很多,但这篇报道非同寻常:第一,它首次公开将小行星作为太空武器;第二,它在太空武器排名中将小行星武器排名第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发表在一个特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短暂而难忘的太空之旅后,马克·沙特尔沃思终于回到了家乡。 作为第1个实现太空旅游梦想的非洲人,马克对此非常自豪。每当人们问起他太空之旅的感受时,他总是异常兴奋。他形容自己从400km外的太空返回地面的感觉是:“伴随着巨大的震动,坐在狭小的太空舱里从太空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成立天军以来,相关太空力量整编与管理机构调整部署一直稳步推进。2020年2月,美国国防部公布2021财年预算,提出重点发展核武和太空战力。而后,美国天军先是批评俄罗斯空间检视卫星频繁变轨机动、接近美侦察卫星,其行为不可接受;后又鲜有少见地公开论及美国进攻性太空武器——反通信系统(CCS)的最新研发部署情况,其统筹军商合力,武备太空意图明显。卫星通信系统是太空战力生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迄今为止在太空生活时间最长的人是谁吗?他是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阿夫杰耶夫。他参加过三次太空飞行。第一次在太空停留189天,第二次在太空度过178天,第三次在太空居留378天,三次累计飞行746天,创下了一项航天最高记录。 阿夫杰耶夫生于1956年1月1日。1979年从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  相似文献   

19.
10月20日,刚从太空返回的世界上第三位太空游客奥尔森现身北京,参加了“太空探险中国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奥尔森先生用照片介绍了他自己在太空的故事和体验,他说在太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浮游和观看地球。回到地球后,第一天感觉有点头晕.第二天就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焦立中(莱罗伊焦),这位四次遨游太空的美籍华裔航天员,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中国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88年,他和父亲一道应邀回到中国,在北京和长沙进行讲学活动.1994年7月焦立中把一面五星红旗带上太空,返回地面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我非常自豪地带它经历了一次太空飞行,我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航宇局的航天员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并安全返回,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每位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2005年2月,焦立中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了中国长城的照片,而且还把从太空拍到的一张北京照片赠送给中国记者,并深情地介绍了他在太空欢度春节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