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Y-2C星辐射定标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如意  王玉花 《上海航天》2005,22(Z1):31-35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星发射前后红外与水汽波段的地面真空辐射定标、星上黑体定标和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地面太阳定标、积分球定标、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和太阳像的原理与方法.给出了C星不同波段不同定标法的结果.分析表明,C星采用的定标方法均有效,并互为补充和验证.为进一步提高定标精度,还可对环境温度模拟、二次曲线拟合、减小积分球定标误差和光谱响应等作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胡文宽  何兵哲 《上海航天》2005,22(Z1):42-4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频率配置、传输信号特性和增益与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C星分系统转发器的技术改进.阐明了采用的收发多工器、射电天文保护滤波器、固体功率放大器(SSPA)和功能转换开关等关键技术.测试结果和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的性能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轨运行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3.
FY-2C星热设计的优化及其在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有效载荷扫描辐射计及其他星上仪器的热环境温度,采用前太阳屏增加散热面、二次分离环提高散热能力,以及重组与补充热控电加热器方案对其热控分系统进行了优化,并用仿真分析和局部试验替代了热平衡试验验证.C星飞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热控分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和适应能力,工作稳定,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要求.说明C星的热设计优化正确有效,为扫描辐射计光机提供了优良的热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4.
秦伟泽  李秉尚 《上海航天》2005,22(Z1):61-64
阐述了风云二号(FY-2)C星测控分系统应答机子系统的功能,以及载频中心频率、工作体制、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馈线损耗、发射性能和功耗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C星应答机的倍频链电路、调制器、选用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以及功率合成器放电余量增大等设计改进.试验验证及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应答机工作正常,所作技术改进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鹏  程惠尔  秦文波 《宇航学报》2006,27(Z1):213-217
分析了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中导热和辐射的复合传热问题,建立了反射屏的能量方程.结合有限差分法,提出了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反射屏温度计算的模型以及内部辐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层密度、打孔率、反射屏表面黑度和反射屏厚度等主要的多层打孔隔热材料参数对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该材料性能的研究对提高空间多层打孔隔热材料的隔热效果,实现材料的优化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的结构复杂化与表面热光学性能差异,使得航天器热平衡试验中对大型太阳模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根据离轴式太阳模拟器的结构,分析了使用太阳模拟器进行热平衡试验时,真空容器中附加外热流的来源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并通过建立热控星模型和容器与热控星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给出温度分布结果,进而提出相应的试验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FY-1C)星轨道实际观测值,分析了太阳_同步轨道卫星轨道漂移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卫星交点地方时漂移估算方法,并用FY-1C星实际的交点地方时漂移量,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王世金 《上海航天》2004,21(4):23-28
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主要功能和工程指标。以及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给出了空间环境宁静期、地磁扰动事件、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和粒子长期变化等探测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C,D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分别进行的5年和第二次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监测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探测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9.
利用太阳照射的漫射板在反射波段(400~2500nm)对星载多光谱遥感器进行飞行中定标是一种高精度的定标技术。文中介绍了一种以太阳照射的漫反射板为基准源的星上定标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它由漫反射板、漫反射板监视器及衰减屏几部分组成。遥感器通过其成像光学系统对漫反射板的观察实现绝对定标,漫反射板监视器用于监视漫反射板输出波段辐亮度的长期稳定性,衰减屏的合理设置则确定了系统的工作点,目的是提高定标精度及监视精度。论文重点讨论了有关这几部分的技术要求。经过分析认为:用烧结法加工的聚四氟乙烯板较好地满足了星上定标的要求;由漫反射板监视器可以获得漫反射板输出波段辐亮度及太阳常数短期内变化的信息,这对地物目标观测数据的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结合Sea WiFS的光谱通道及海色数据对确定系统工作点的衰减屏Ⅰ的透射率进行了计算,结论是透射率0.08较为合理;为提高漫反射板监视器的监视精度,经计算,衰减屏Ⅱ的透射率选为0.02;此外,对星上定标工作模式也作了定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C/SiC复合材料热辐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稳态量热计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C/SiC复合材料在90℃时的半球向总发射率和室温法向光谱反射率.研究了纤维预制体编织方式、涂层厚度及表面形貌对C/SiC复合材料热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辐射性能优于2D C/SiC.2D C/SiC的总发射率为0.78,3D C/SiC达到0.82;SiC涂层厚度对C/SiC复合材料的热辐射性能影响很大,随着SiC涂层厚度的增加,C/SiC总发射率先降低后上升,最高值可达0.85;表面抛光后C/SiC复合材料热辐射性能有所下降,2D和3D C/SiC总发射率分别为0.74和0.75.  相似文献   

11.
FY-2C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其在轨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桂林  栾炳辉 《上海航天》2005,22(Z1):21-2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C星扫描辐射计在第一代自旋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了包括中波红外的5通道同时对地观测,图像质量总体优于同类GMS5,METEOSAT-5静止气象卫星,与目前应用的GOES9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电源分系统的组成、技术指标和工作原理,以及太阳电池阵、Cd-Ni蓄电池组和电源控制设备等主要部件的设计和改进.遥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C星太阳电池阵功率裕度优于设计要求,采用BSFR太阳电池对方阵工作温度影响不明显,地影轨道72 min地影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减小,涓流态第三极电性能信号与A,B星-致.在轨运行结果表明,C星电源分系统各部件状态良好,能满足任务要求.国内首次用于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电源工程的BSFR太阳电池方阵性能稳定,蓄电池组容量增大,简化了地影期卫星地面管理,改善卫星地影期环境工作温度;解决了A,B星进出影电源分系统自主转电时全调节母线电压的负冲.  相似文献   

13.
GEO卫星整星分子污染初步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染的长期累积效应是影响GEO卫星长寿命的重要因素。文章对GEO卫星整星非金属材料出气造成的分子污染进行了预估。根据扩散理论建立保守出气速率模型,基于自由分子流理论采用角系数方法计算污染分子视线传输,考虑了光化学沉积效应,对RTV胶、白漆出气造成的OSR片、太阳电池板、天线性能退化进行了估计,发现RTV胶的污染效应较为严重,白漆的污染影响可忽略不计。该结果可作为制定污染控制要求时的参考上限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北斗一号卫星天线在轨的实际飞行温度,反推出了SR107-ZK白漆的太阳吸收比αs退化曲线,并根据该曲线外推,得到了8年寿命末期的太阳吸收比αs,预测了卫星寿命末期天线反射面的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15.
分子污染对卫星太阳电池翼输出功率的衰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污染是引起卫星太阳电池翼输出功率衰减的因素之一。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空间分子污染物的传输过程,采用十组不同的输入参数计算了在轨运行期间分子污染物在某型号卫星太阳电池翼表面的沉积膜厚度,分析了太阳电池翼输出功率的衰减情况。  相似文献   

16.
空间电子、质子和紫外综合辐照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文章介绍了地面模拟地球同步轨道15年电子、质子和紫外环境的综合辐照模拟试验技术,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型提供可靠依据。试验采用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针对卫星各种表面材料如S781白漆、SR107-ZK白漆、F46镀银和OSR二次表面镜等进行了空间低能综合辐照试验,与已有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航天器在轨道上材料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GEO卫星热控涂层αS退化空间综合环境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用综合低能辐照试验模拟15年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对热控材料S781白漆、SR107-ZK白漆、镀银FEP、OSR片的太阳吸收率退化趋势。有机白漆有严重退化,而OSR和 镀银FEP材料退化较少。通过与飞行试验结果比较,证明了本次模拟试验的有效性。通过利用退化趋势的试验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获得退化数学模型。二次指数退化模型与4种材料退化曲线符合较好。更长试验时间结果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外推的方法获得。经试验验证,用8年试验数据外推15年数据误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