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满足卫星型号发展的需要,1984年我国决定建造卫星仿真中心。对该中心的建设要求是:除了能进行卫星系统数学仿真外,主要应能进行两种型号(高轨道卫星和中低轨道卫星)控制系统的半物理仿真实验。同时还考虑了将这两种类型的仿真设备联合起来进行更大的半物理仿真实验的方案。在全物理仿真方面,先建造一个单轴气浮台系统,同时利用已有的设备,以进行有关全物理仿真方法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于2018年2月2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圆极地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500km,轨道倾角97°,降交点地方时为14:00,重访周期为5天。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全新研制的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试验卫星,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卫星总质量约730kg,设计寿命5年,采用CAST2000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3.
一、国外卫星飞船用的小推力推进系统发展史早期国外卫星采用的喷气推进系统是用简单可靠、技术成熟的冷气推进系统,如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徘徊者”,“雨云”、轨道地球物理观测卫星和轨道天文观测卫星等均采用冷气推进系统。但这种推进系统比冲低,仅适用于寿命短、需要控制冲量小的卫星。与此同时国外也开始采用单元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推进系统,1961年在水星载人飞船上已成功使用。但过氧  相似文献   

4.
[据飞行现在时网站2007年1月25日报道]由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运营的孪生卫星STEREO(日地关系观测卫星)是NASA第3项日地探测计划任务。STEREO是首次利用月球引力改变多个航天器轨道的任务,这两颗卫星由一枚火箭送入各自轨道。卫星轨道和绕月变轨机动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任务设计工程师们设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Jumpseat”通信情报截获卫星计划在执行了近20年截获苏联莫尔尼亚轨道上的闪电号卫星中继的通信信息任务之后,即将终止。由于苏联目前大量的卫星通信已从高椭圆轨道上的闪电号卫星转由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执行,因此,美国近几年来一直未发射新的Jumpseat卫星。  相似文献   

6.
刘慎钊 《航天控制》2004,22(4):73-77
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特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它通常用于验证卫星控制系统方案和性能指标。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包括将硬件接入路的卫星动力学仿真和运动学仿真。仿真计算机计算卫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转台模拟卫星在空间的运动 ;目标模拟器用来模拟作为卫星姿态敏感器的参考目标 (太阳、地球和恒星等 )的环境特性。为了将控制系统硬件接入试验路 ,必须适当地处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卫星控制系统多转台多模拟器半物理仿真方法适用于带有多种敏感器的复杂卫星仿真。  相似文献   

7.
Pritc.  W  芮香宛 《航天器工程》1994,3(3):61-67,60
卫星通信的轨道选择已经兜了一个圈子。早期的实验卫星都是放置到低轨道上。在TEL-STAR于1962年发射到低轨道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军界和商界长达数年的关于各种类型的静止轨道,或者中、低轨道之优劣的激烈争论。自6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的重点一直放在静止通信卫星系统上。目前,在静止轨道上大约已有300颗应用卫星。因此,人们也许会说静止轨道已成为卫星通信的主要轨道。但是时代、客观条件、卫星应用类型都在变。今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低轨道卫星系统,尤其对移动卫星业务来说,意义重大。90年代显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将有比目前为止所有静止卫星还多的中低轨道卫星发射升空。这一卫星通信工业界的巨大变化前景引出了一大堆有关经济、技术、政策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言从1963年辛康Ⅰ发射成功以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已经有近百颗卫星。由于这些卫星的发射场位置都不在赤道上,因此都要通过轨道变换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也就是从大椭圆的过渡轨道向地球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由俄罗斯国防部空间分部、俄罗斯空间研究院(IKI)和新组建的俄罗斯航天局在莫斯科举办的一次有关空间碎片的国际性会议上,俄罗斯首次承认其地平线电视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生爆炸,并公开了爆炸的照片。爆炸的碎片将使在这一轨道上运行的一系列国际卫星面临碰撞的危险。到目前为止,在这一轨道上是否还有其它卫星爆炸过尚不清楚。 爆炸事件发生于1978年6月23日,引起爆炸的原因是卫星上镍氢电池爆炸。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俄罗斯的官员们透露,前苏联的两颗低轨道卫星也租可能是因电池爆炸而被毁的。他们还透露,1981年,宇宙1275导航卫星被毁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与空间碎片相撞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9,(3):45-46
铱卫星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2月26日说,该公司认为在其一颗卫星与俄罗斯一颗退役卫星发生碰撞后,“铱”卫星轨道上的碰撞风险只是略有增加,所以该公司的第二代低轨卫星星座预计还将采用与现役卫星相同的轨道。“铱”33卫星同“宇宙”2251卫星在790公里高的轨道上相撞造成了几百块碎片,使那条轨道上的危险性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2.
1994年GPS就全面进入正式运行,该系统由21颗卫星组成,分别沿6个轨道平面运行,还有3颗卫星一直处于热备份状态,总计24颗。但在轨道上运行的GPS卫星总数实际上是变动的,1998年就有27颗GPS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若将与  相似文献   

13.
卫星反作用控制推进系统的作用是调整卫星的最初轨道参数,控制卫星的轨道速度及轨道倾角和卫星在静止轨道上的工作姿态。这种推进系统的总冲量和工作期限还能决定卫星的有效载荷、通信容量和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14.
徐菁 《中国航天》2011,(9):24-31
2伽利略系统进展 2.1空间段 2.1.1伽利略卫星星座 伽利略卫星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见图3)。这些卫星均匀分布在3个中高度地球轨道上.其星座构形为Walker27/3/1.并有3颗在轨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为23616km.轨道倾角为560.设计寿命20年。  相似文献   

15.
同步轨道卫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0.1°的窗口上放置2颗或2颗以上的卫星。文章介绍了同步轨道卫星多星共位的必要性和差分连接端站干涉测量的原理,对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差分连接端站干涉测量技术能够满足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程序通信卫星是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它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轨道面和赤道面重合。由于发射场的位置不在赤道上,发射静止轨道卫星,必须经过轨道变換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对它的发射弹道进行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轨道捕获和轨迹交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CBERS-1)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地球资源卫星.CBERS-1于1999年10月14日由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运载工具按预定计划准时发射,进入设计轨道,随后通过轨道捕获、星下点轨迹控制和多次轨道保持机动等一系列轨道测控操作,该卫星已按遥感用户的要求正常运行在高精度的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上.本文简要阐明CBERS-1轨道控制系统的任务目标、系统结构、轨道控制策略、控制性能、飞行软件和在轨操作以及飞行结果.  相似文献   

18.
GPS自主定姿定轨技术在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PS技术是航天工程中具有发展前途的关键技术,是卫星自主定姿定轨高效经济的方法。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静止卫星)上采用GPS自主定姿定轨技术能使卫星定姿定轨技术上一个新台阶。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上采用GPS自主定姿定轨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Helios(太阳神)系列卫星为军用成像侦察卫星,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投资,至今已经发射了2颗。 第一颗Helios卫星(Helios la)1995年7月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低极轨道,卫星在轨质量2750kg,设计寿命5年。它采用了Spot 4卫星的基本平台,分辨率为1~5 m。Helios 1a卫星的分辨率能在白天对战场上的坦克精确定位。Helios 1a卫星上携带了由Tomson-CSF公司提供的高分辨率CCD装置。第二颗Helios卫星(Helios 1b)1998年1月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低极轨道,Helios 1b卫星与Helios 1a卫星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静止卫星跟踪测量近地卫星,并根据在近地卫星上所获得的多普勒测量信息实现滤波定轨。考虑到星上计算机速度和容量的限制,以卫星轨道平均根数作为状态变量建立轨道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推广卡尔曼滤波器给出近地卫星轨道根数的估计方法。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技术能够实现适当精度的轨道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