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梁思礼(1924.08.24-2016.04.14):我国著名的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为该领域技术的创始人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7年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生男为"凯"生女为"旋"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2.
华夏第一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进入历史舞台。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技的主力军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组建七机部 为了适应我国导弹、航天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比较完整配套的导弹、火箭工业体系,196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即以国防部五院为基础,从第三、四、五机械工业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省、市,抽调若干工厂和事业单位,组成七机部,统一管理导弹、火箭工业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12月,第三届全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登上历史舞台。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使中国空间事业从此进入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航天器研制工作的时期。1中国航天器摇篮1970年4月24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顺利飞向太空,吹响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号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见图1)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40年的发展,该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空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树 《国际太空》1999,(12):1-7
1 华夏第一星□□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升空,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它开创了除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的人类第四个生存环境,因此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他们纷纷研制、发射和应用各类卫星。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6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技的“主力军”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具…  相似文献   

6.
正也许你不知道,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不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民国"最强爸爸",他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三位院士。其中,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是梁启超钟爱的小儿子,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奋斗。"爱国"是梁思礼从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这颗"祖传"的爱国心促使梁思礼在1949年9月,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驶向新中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开启了报效祖国的旅程。上世纪50年代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艰难起步,梁思礼面临的是导弹研制的窘  相似文献   

7.
<正>①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956年春,国务院制定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原子能、火箭等一系列新型技术。②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首任院长。这是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奠基的历史性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日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承担着"神九"飞船逃逸火箭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系统和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三大产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迎来了50华诞。1962年7月1日,航天四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此后四院转战南北,相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立于1957年11月16日,初期为国家火箭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各类火箭(导弹)控制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已成为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整体优势的综合研究院,是国家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多个系列型号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载人航天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体现,壮国威,振民心;载人航天能拉动和促进各方面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探索未知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载人航天是开拓人类第四活动空间的重要途径,“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所以,任何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发达的国家,部十分重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1956年1月25日,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中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同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发出了“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在周总理和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副总理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数百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和“以任务带学科”的方针,明确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第37项为《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便是航天技术。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告正式成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参加了多种卫星定点和回收试验,及100多次各种导弹的飞行试验,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尤其是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成功,集中体现了我国固体燃料火箭的水平,当时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接见四院同志时称赞该火箭是“体态天工巧,玲珑一代骄。”  相似文献   

12.
<正>钱振业:钱老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价值1957年,我毕业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因为我在北航学的是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五院以后才知道是搞导弹的。听钱老给我们讲的导弹课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3.
<正>国防第五研究院着手开始研究导弹时,仅有寥寥几人见过导弹,著名导弹专家黄纬禄是其中一个。当时,年轻的黄纬禄正在英国实习,恰逢英国伦敦博物馆展出一枚德国V-2导弹,于是,他有幸目睹到了导弹的"真颜"。仔细观察和了解一番后,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透露说,为了满足F-35战斗机的特殊要求,它希望雷锡恩公司第3批次AIM-9X近距空空导弹的射程能比现有的导弹增加60%左右。该司令部透露,当前的第2批次AIM-9X导弹在射程上已与雷锡恩公司的AIM-120D中距空空导弹形成一定交叠,而第3批次导弹将扩大这一交叠。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重点关注第3批次AIM-9X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并透露将结合提高火箭发动机性能和进行导弹能量管理来增加射程。该火箭发动机将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7,(9):F0002-F0002,1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位于古城西安,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抓总单位,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  相似文献   

16.
读者与编者     
本期内容提问: 1.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其第三级的发动机,以及返回式卫星的__发动机、通信卫星的__发动机等,来自中国固体火箭动力之乡——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 2.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是战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梁守槃,2006年4月13日在人们的祝贺和赞誉中度过了他90岁的寿辰。梁守槃一生中有50年为航天事业的腾飞和发展不懈奋斗,特别是在领导研制导弹武器方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满腔热情,为壮国强军的宏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国第一种地地导弹总设计师:通过反设计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50年前,当钱学森受命筹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教授会主任的梁守槃被点名调到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  相似文献   

18.
宋健写信祝贺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35周年 我国飞航式导弹曾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一展雄姿。在去年和今年我军进行的三次海上军事演习中,这些导弹都全部命中目标,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扬。在研究院成立35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9.
据简氏导弹与火箭2006年12月14日报道.雷锡恩公司研制的战斧Block Ⅳ巡航导弹在12月6日成功完成了1398千米的飞行试验.导弹装备在美国海军Arleigh Burke级驱逐舰上。试验中.战斧Block Ⅳ导弹从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在完成发射操作程序之后转而进入巡航飞行.  相似文献   

20.
<正>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拥有强大的"中国芯":三型两种新型火箭发动机,分别是2001年立项的50吨级氢氧发动机、2006年立项的9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和2000年立项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历经20余年研制发动机,不仅为火箭"一飞冲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对记者说,"这是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