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空天飞行器研究助推段牛顿迭代制导初值生成方法。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助推段制导参数,推导了迭代制导算法公式。重点分析了影响收敛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迭代初值对其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将理论推导与数据插值融合的迭代初值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实现空天飞行器助推段迭代初值与制导参数的快速生成,收敛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天飞行器研究助推段牛顿迭代制导初值生成方法.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助推段制导参数,推导了迭代制导算法公式.重点分析了影响收敛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迭代初值对其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将理论推导与数据插值融合的迭代初值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实现空天飞行器助推段迭代初值与制导参数的快速生成,收敛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硕  龚春林  陈兵 《宇航学报》2019,40(10):1103-1114
针对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特征和空天飞行器的任务特点,总结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梳理了该类飞行器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从气动布局、机体/推进一体化、热防护/热管理、制导、控制、地面和飞行试验等方面,详细阐述各类关键技术存在的难点,总结各类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给出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和方向。相关研究可指导未来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的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和展望了飞行器集群协同控制技术,对先进的集群飞行器和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并提出了当前该领域面临的5个主要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飞行器集群自主控制体系架构以及射前任务规划、在线态势感知、协同制导控制等8项飞行器集群协同核心关键技术。其中,对每项技术进行了简要概括,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于飞行器集群协同控制的作用。最后,从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到工程应用方面,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天控制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国外有关高超声速飞行器、深空探测飞行器、空间攻防系统等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背景,提出系统集成在我国航天控制领域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空天飞行技术创新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长青 《宇航学报》2021,42(7):807-819
首先介绍了空天飞行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结合各国发展经验及空天飞行器飞行特点提出了空天飞行技术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并依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具体解决途径;阐述了空天飞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太空是人类的未来,“廉价、便捷、安全、机动”的空天飞行器将颠覆现有进出空间方式开辟新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面垂直发射、可长时间在轨运行和轨道机动、再入稠密大气层并水平着陆在机场跑道上的小型空天飞行器,研究其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方案.分析其在轨运行、离轨、再入、末端能量管理、自主进场着陆、地面滑跑等各阶段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任务需求,根据任务需求提出相应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组成方案,并阐述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方案满足飞行器各阶段的任务需求,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方炜  姜长生  朱亮 《宇航学报》2006,27(6):1216-1222
研究了空天飞行器的再人制导预测律的设计问题。根据飞行器再人飞行所受的约束条件确定再人参考轨迹,设计非线性预测控制控制律使得飞行器跟踪参考轨迹,通过在性能指标中加入末端项,以及基于末端项设计局部非线性控制律来保证非线性预测控制律的稳定性。最后给出的仿真实例表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动力飞行器的"无动力"特点,提出了中制导与末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方案.中制导通过寻优算法实时解算最优攻角使飞行器升阻比最大,以充分利用飞行器气动力增加前飞距离;末制导采用模糊变结构制导律,通过模糊控制技术,自动选取制导律切换项的强度,以达到削弱抖振的目的,从而有效解决有末端落角约束的精确末制导问题,使得无动力飞行器的射程和落角姿态都达到满意效果.以某型SINS/GPS制导炸弹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同时,该制导方案简单、实用性强,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空天飞行器是航空航天领域新的发展热点,是航空航天技术和航空航天军事竞争的最新阶段。简要介绍了空天飞行器的发展并对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归纳了当前空天战场中的信息对抗模式,分析了空天飞行器在未来空天战场中承担的角色和在信息对抗领域中可以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概况,讲述了国外航天测控领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典型实例详细描述了NOVELL网在航天测控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航天未来型号测控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新一代总线技术LXI的发展状况,通过与其他总线技术的对比,阐明了LXI具有的优势及其在航天测试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了LXI在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进运载火箭测试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小型化,进而提高其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3.
可应用于运载火箭上的组合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民  谢全根 《宇航学报》2004,25(3):346-349
以惯性导航为基础的组合制导技术,既保持了惯性导航的独立性和抗干扰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制导的精度,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合制导的形式很多,适合于运载火箭的组合制导方法主要有惯性导航 卫星导航组合制导、惯性导航 星光导航组合制导两种基本形式。本文对以上两种组合制导方式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组合制导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卫华 《宇航学报》2020,41(7):860-867
本文对导弹/火箭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了不同阶段GNC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跨越,重点对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摄动制导、闭路制导、迭代制导、频域设计、全数字设计、冗余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多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应用成果论述。〖JP2〗对未来GN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并提出了七项关键技术。针对更聪明、更自主的弹/箭控制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分析了“会学习”弹/箭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布雷顿循环和半导体温差联合发电技术在飞行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飞行器燃烧室高温壁面提出了初步的闭式布雷顿循环和半导体温差联合发电方案。首先,建立了简化的理论计算模型,开展了温度场计算分析;然后,根据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关键节点温度和半导体温差电材料冷热端温差计算结果,给出联合发电系统的整体发电量和基本性能参数。研究结果为布雷顿循环和半导体温差联合发电系统在飞行器上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卫华 《航天控制》2012,30(4):7-1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探讨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系统性能评估问题。对控制系统性能定性评估原则及需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建立了较完整的制导与姿态控制性能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化分析思想,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相结合,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姿态控制性能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制导与姿态控制性能综合评估验证系统的框架,为后续仿真验证平台搭建及不同制导姿控方法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紧固件越来越受到业内重视。聚焦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国际航空航天工业发展情况、国外航空航天紧固件产业布局、主要供应商情况、发展现状及新产品开发进行叙述。分析了国内航空航天紧固件选材、种类及产品型谱,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航空航天紧固件在新产品研发、市场准入、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未来国内航空航天紧固件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Liquid propellant rocket engines for a launch vehicle are an essential aerospace technology, representing the advanced level of hi-tech in a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liquid rocket engine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China's liquid rocket engines are discussed. Then, the performance features of China's new generation liquid rocket engines as well as the flight tests of the new-generation launch vehicle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large-thrust liquid rocket engin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长征运载火箭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征宇  潘豪  王聪  巩庆海 《宇航学报》2020,41(7):868-879
介绍了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LMLVs)的型谱,并从四个方面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制导技术从开环制导发展到迭代制导,并针对大推力直接入轨和终端姿态约束要求,进一步发展了迭代制导算法,入轨精度大幅提升;姿态控制仍以PID技术为基础,采用空间模态和等效摆角的建模方法解决助推飞行段多个舱段发动机联合摇摆问题,结合自抗扰技术(ARDC)进行主动减载控制;自载人航天工程起开展系统性的可靠性设计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设备冗余、算法容错和系统在线重构等为特点的技术体系,促进了长征火箭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整体提升;电子系统从分立的集中式体系架构,发展为集成化的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针对当前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最后总结了长征运载火箭在这方面的最新实践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