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超重-星舰”(Super Heavy-Starship)由于其超大运载能力、超大载荷空间、超低发射成本、超低保障条件而广受关注。2023年4月20日,Space X公司的“超重-星舰”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开展了“首次全面综合飞行测试”,火箭在起飞达到约39km高度后解体爆炸,但此次飞行测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超重-星舰”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超重-星舰”开展了技术特点、应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强结构、弱动力”是猎鹰-9 (Falcon-9)火箭的印记,“弱结构,强动力”则是“超重-星舰”(Superheavy Starship)的标志。“超重-星舰”的箭体结构并不出色,它的厉害之处实际上是“猛禽”(Raptor)全流量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猛禽”发动机被国外评为了目前世界上发动机的性能之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化飞行的全流量分级燃烧火箭发动机。1 “超重-星舰”介绍“超重-星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运载飞行器,为两级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相似文献   

3.
田丰 《太空探索》2022,(2):46-55
近年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数量屡创新高,星链项目高歌猛进,一幅顺风顺水的模样.然而2021年11月26日的感恩节周末,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向全体员工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却彻底击碎了这个"幻想".信中马斯克称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Top Priority)是加速研发星舰,但目前星舰所采用的"猛禽"发动机生产已经陷入"危...  相似文献   

4.
正5月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编号为SN4的试验箭在位于南德克萨斯的设施成功进行了一次"静态点火试车",在地面上让其单台"猛禽"发动机点火工作了很短一段时间。接下来,SN4将可以升空进行一次目标高度大概为150米的"跳飞"试验。SN4将会成为"星船"升空飞行第二个原型和首个全尺寸原型。名为"星跳者"的一枚试验  相似文献   

5.
田丰 《太空探索》2021,(2):46-53
2020年12月9日,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位于得州博卡奇卡的试验场,公司正在研发的代号"星舰"(Starship)的SN-8原型试验箭进行了首次12.5千米高度试飞.火箭成功起飞,但约7分钟后在尝试着陆时因着陆发动机点火后推力不足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6.
田丰 《太空探索》2023,(6):44-51
<正>北京时间4月20日21时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自建发射场点火起飞。火箭升空后即发现一级有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升空85秒后火箭姿态失稳并开始旋转,最终解体爆炸,发射宣告失败。虽然未能完成首飞目标,但“星舰”技术指标的确刷新了运载火箭的指标纪录。那么“星舰”采用了哪些新技术、新设计?这款运力强悍的运载火箭有着怎样的应用前景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 首飞大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先后开展了长达20年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论证工作.2006年,长征-5运载火箭正式获得国防科技工业局和财政部联合立项,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经过10年的艰苦研制,研制队伍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大量技术难关,完成了方案、初样和试样阶段的各项设计和试验工作,将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蓝图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8.
□□尽管2005年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曾经面临预算超支,进度推迟,运营特许经营权谈判进展缓慢,以及欧洲主要大国因"伽利略"系统主导权和利益之争而陷入困境,但经过协商谈判,目前困扰"伽利略"计划的主要障碍大部分已被排除,在轨验证阶段超支4亿欧元的经费基本落实,德国主张的利益也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在轨验证阶段的2颗试验卫星GIOVE-A、B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9.
"长征五号"(CZ-5)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先后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探月三期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运载火箭历经30余年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研制经验,构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体系,运载火箭的研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防部2007年正式实施"快速响应空间(ORS)"计划并成立ORS办公室。至2012财年共发射了"战术卫星"-2、3、4和"跳跃起点"等四颗试验卫星和第一颗业务运行卫星ORS-1。但空军从2013财年开始即提出关闭ORS办公室。在国会议员持续反对下,ORS办公室继续维持了3年,期间持续开展ORS-2、ORS-3、ORS-4、ORS-5等研制和试验任务,发射了"战  相似文献   

11.
即将升空的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昊 《国际太空》2007,(3):10-12
□□德国军民两用雷达卫星--"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TerraSAR-X,也译为"土合成孔径雷达-X")将于2007年由俄罗斯第伯聂-1火箭发射.该卫星是德国航天局(DLR)和欧洲阿斯特留姆(Astrium)公司联合研制的首颗卫星,其中德国航天局负责卫星数据的处理,阿斯特留姆公司负责提供研发、建造和部署卫星的经费,Infoterra GmbH公司负责卫星商业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2日,由欧洲萨瑞航天中心(SSC)负责研制的"碎片移除"(Remove Debris)试验卫星搭载猎鹰-9(Falcon-9)火箭上的货运"龙"(Dragon)飞船运送至"国际空间站"(ISS)。2018年6月20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使用空间站实验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成功在轨释放Remove Debris试验卫星,试验卫星也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空间局(ISA)公布了近四年内将发射4颗卫星的计划。以色列正不遗余力地在研制军用照相侦察卫星和两颗军民用通信卫星。现将正研制的卫星及发射计划简述如下: 1.地平线-3卫星卫星重350公斤,无科学有效载荷,计划今年发射。它将试验三轴稳定和精确定向系统,性能比地平线-1和地平线-2卫星有所提高。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先推测,地平线-3是颗军用照相侦察卫星,寿命为两年以上。以色列电子公司正致力于第二代地平线卫星微  相似文献   

14.
赵颖 《国际太空》2001,(2):22-24
为了适应未来的空间运输发射市场的需求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研究与生产空间中心研制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安加拉” (Angara)系列运载火箭。近年来 ,由于世界航天发射市场呈现了激烈的竞争格局 ,“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与可靠性 ,同时降低研制成本与发射价格”就成了世界上各主要运载火箭制造商们开发新产品的主要设计目标。根据这个目标 ,运载火箭制造商们研制了一系列新型运载火箭。目前正处在研制阶段的有 :波音公司的德尔他 - 4、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的宇宙神 - 5、阿里安空间公司的阿里安 - 5改进型运载火箭 ,以及其他一些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1 实现了"村村通"的宏伟计划 为了尽快解决全国15%的乡村无法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让所有的山区农村、尤其是边远乡村都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使全国所有的乡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高科技所带来的成果,中广影视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于1998年12月8日成功的使用鑫诺-1(SINOSAT-1)通信卫星上的Ku频段转发器,进行了卫星电视"村村通"试验.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月女神"月球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正积极研制"月女神"月球探测器,计划于2006年用H-2A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7.
申岩 《国际太空》2006,(9):13-14
1 共建百家星 中国于1999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了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1颗资源-1 (又称资源-1的01星,或中巴地球资源遥感卫星-1的01星),开创了中国航天遥感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杨艳 《国际太空》2013,(9):62-63
近日,搭载在我国新技术试验-1卫星上的充气式重力梯度杆成功完成了在轨充气展开和成像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开展的空间充气展开结构技术试验,标志着我国充气展开空间结构具备了初步工程化的能力。其中重力梯度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气伸展臂是一种新型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以下简称机电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共同开发、联合研制,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制能力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该项目也成为了企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9.
正载人着陆器是载人月球探测活动的关键系统,承担了重要的月面着陆和上升功能。随着美国快速推进"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2021年4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从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动力系统公司(Dynetics)、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三家公司的方案中,选定SpaceX公司的"星舰"(Starship)作为唯一入选方案。由于蓝色起源公司、Dynetics公司的抗议和美国国会的意见,后续NASA或将支持不少于两家公司开展相关工作。(7月30日,美国政府问责局驳回蓝色起源公司和动力系统公司的抗议,并否决了这两家公司关于NASA对二者投标方案评估不当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系列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