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面上用磁性液体制造流体的超重、失重和微重力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正良 《宇航学报》2004,25(2):179-182
磁力和重力均为非接触的力,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同时,磁性液体处于超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时,磁性液体处于失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磁力和重力相互抵消,磁性液体呈饱和磁化状态且处在均匀梯度磁场区域中时,磁性液体被表面张力约束成球体,磁性液体处于微重力状态。这一发现使我们在地面上能经济的、方便的、长时间的制造流体的小区域微重力环境,为研究微重力状态下的流体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加工和器件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6,17(4):110-114
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独特物理现象对航天器各系统均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在型号研制中正确计入微重力效应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阶段,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以及载人航天防火安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微重力效应问题日益会严重起来(结构动力学、耦合动力学、多相流温控、低重星球场着陆撞击……),进行深入广泛的微重力效应研究对保证航天器飞行任务完成有着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航天飞行微重力的作用下,地面重力引起的人体形变和结构应力消失,它改变了输入,降低了重量负荷和血液流体静压。由于调节过程改变和急性、慢性适应反应的结果,发生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水盐代谢系统的状态和机能改变,人在地面所具有的属性和性质局部的消失。微重力的条件下,人的机体内发生的改变启动自我调节和适应机制,预防了继续发生异常和减轻异常发生的程度。本文论证了机体调节的特点和主要生理系统对微重力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进行了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基础物理、微重力燃烧等9项空间实验。该项目将育种卫星的留轨舱作为一个微重力实验平台,利用遥感科学技术进行了一批不需要样品回收的微重力实验,发展了我国的卫星微重力平台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景涛 《卫星应用》2002,10(4):60-64
介绍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各种晶体生长、金属与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加工应用;探讨了燃烧与微重力,生命科学中微重力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勇  梁勇 《宇航学报》2006,27(12):141-144
与一般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副不同,航天器摩擦副往往处于微重力下的独特工作环境。现对航天器摩擦副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摩擦学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二维模型并求解了雷诺方程,以研究微重力状态对摩擦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微重力的影响,摩擦副的油膜压力分布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严重影响了油膜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今后的15—30年,将要实现飞向火星的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会离开地球至少2~3年的时间。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人体免疫状态将会下降,人的细菌微生物群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微重力条件下,抗生素效能降低而微生物突变率大大增加。在如此漫长而紧张的状态下无疑会引发感染,而上述因素将影响有效治疗感染的能力。本文关注的是可能应用于在极端环境下如星际太空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前言微重力火箭是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其射高一般在200公里以上,可以提供10-4g的微重力水平和6~15分钟的微重力时间。其主要优点是技术成熟,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灵活性强,而且微重力值稳定。1971年10月,美国“空蜂”170A在白沙靶场发射,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空间材料加工实验。此后20多年,美国、德国、瑞典、日本和前苏联等国相继制订了微重力火箭发展计划,成功地完成了数百项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到20世纪后期,微重力火箭已成为地面…  相似文献   

9.
自首次的载人航天,就开始研究微重力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些航天中的研究结果与根据模型预料的结果存在直接的矛盾,结果表明航天对心血管系统和其它的器官系统的影响之间有联系。那些结果为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认识。在设计航天乘员的安全和工效时也必须考虑到。  相似文献   

10.
吴国兴 《航天》2009,(6):34-36
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下) 88.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失重环境训练设备有何特点?有哪些辅助设施?失重环境训练设备(WETF)是建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第29号大楼内。这个大楼原来是放置载人离心机的地方,因为航天飞机在发射时的加速度最高只有3g,航天员完全可以耐受,这样就不需要载人离心机的训练,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航宇局将载人离心机拆除,改建成一个大型中性浮力水池。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免疫状态无创性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飞行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组成的共同抵御外来侵入者的复杂网络系统。空间飞行能诱发各种免疫反应.其中很多反膨对身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有些免疫反应一到空间就立即发生,而另外一些免疫反应在整个任务期间都有发生。诱导因素包括:微重力、航天员的应激、饮食、负荷缺乏以及辐射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解析离心机气动产热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理论推导建立产热模型,并通过与文献中离心机的气动产热实验和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实际的离心机产热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机室内空气的随流比随转子转速ωr的增加而增加;产热总功率与转子转速呈指数上升关系,与机室压力呈正比例关系;机室侧壁的摩擦产热功率在离心机气动产热热源中的占比最大,且随着ωr的增加而增加。建议将离心机的换热器布置在机室侧壁内表面并人为提高机室内空气的随流比,以利离心机散热控温。  相似文献   

13.
航天手套箱     
新宇 《航天员》2010,(6):58-59
航天手套箱(Glove box),也被称作微重力科学手套箱,是一个内置手套的实验用密闭设备,提供微重力环境下的密闭研究工作空间,航天员利用它在其内部进行小型实验和硬件测试。就像在地球上每天研究用的一个部件,没有它,许多用手操作的研究任务将不能进行或会受到严格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微重力下生物学适应问题及医学影像学技术解决相关生理适应问题的概要途径。下个世纪的空间居住和星际间的飞行将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由此要求研究者和影像学专家必须解决在微策略研究方面 采影像技术的问题,微重力因素导致了头部液体移动、电解质失,肌肉和骨质丧失、贫血、免疫反应降低、胃排空和肝代谢的变化、肠需动增加及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医学影像学是唯一能够评价上述全部微重力生理适应问题的途径,影像学资料还能鉴别人类在空间生存中那些潜在的有益或有害的改变,以便给予相应的资助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YANG  Jun  YE  Ding-you 《固体火箭技术》2001,24(4):1-3
TY-3微重力火箭总长600mm,起飞质量1100kg,有效载荷50kg,最大飞行高度220km,能提供10^-4g约360s时间的微重力试验条件,该火箭已于2000年10月飞行试验成功,而且一种更先进的微重力火箭系统正在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张红 《航天员》2014,(3):23-25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类群,因此在人类进入深空飞行的过程中,它们会不可避免的随人体及航天器部件一同被携带进太空,由于微生物个体很小、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而且种类繁多,加之太空中存在着微重力、强辐射、高能粒子、交变磁场等多种独特的作用环境,引起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致病性、抗生素敏感性等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改变,而且范围广、幅度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NASA微重力科学与应用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解体,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和促使美国航宁局(NASA)重新审夹和重新确定航天计划的重点。其主要依据是看它是否有科学价值和有利于保持NASA在国内、国际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1992年,美国将进行美国微重力实验室(USML)、美国微重力有效载荷(USMP)和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三次飞行,公众对微重力研究的关注会达到一个新水平,因而必须对该计划的价值有明确的评价。它必须与民用空间计划的广阔前景相一致。美国咨询委员会关于美国未来空间计划的报告(通常称为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昼夜节律改变、狭小的生活环境、舱中的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都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长时间、持续的失重作用,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病理一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何勃 《中国航天》1992,(9):31-32
1926年,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还将登月视作愚蠢可笑的事情,然而43年之后,人类却登上了月球。时至今日,人们已在为继续利用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业加工做准备。 目前,空间环境已经用于天文学研究(利用卫星或其它空间设备)、地球观测、导航和通信。后两方面应用还开辟了空间商业市场。空间环境的其它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微重力、真空环境和辐射。本文将主要介绍低地轨道的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及其应用。 一、微重力 微重力环境会对液态或气态物质产生影响。在微重力环境下,  相似文献   

20.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设计(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在第8章中介绍了离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