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2.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金牌火箭刷新自我火箭按预定计划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4,(12):38-39
中国航天1-封二航天专家和航天员与青少年面对面/薛滔1-14用成功报效祖国——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号载人飞船研制队伍/崔伟光1-22中国航天成就辉煌/尹怀勤1-26神缨在手傲苍穹/徐伟高洪峰2-12八载心血铸神箭/高歌2-24六星高照一船报捷6-封二2004年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3月10日,随着天绘六号A/B星发射成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航天器达到了400颗。在中国航天史上,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一个划时代的、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时刻,实现了我国人造卫星“从无到有”的跨越,开启了中国人逐梦太空的新纪元。它是中国航天事业第一个里程碑。从第1颗到第400颗,五院人55载逐梦太空放飞强国梦想,400星船遨游宇宙谱写壮美篇章。在五院成功发射“400星”之际,让我们一起沿着时间的轨迹,回顾中国空间事业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5.
其他     
“海洋一号B”卫星成功发射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与“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各项指标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提高到3年,星上存储量由80兆字节扩展为2吉字节。“海洋一号B”卫星担负着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  相似文献   

6.
齐真  詹桓  李黎 《国际太空》2016,(12):2-5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不少重大航天任务。时至年末收官之际,中国航天的热度仍未消退,又相继发射多颗影响力较大的卫星。12月下旬,我国即将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首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另外,我国还将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进一步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能力。此前的11月22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又添一颗天链-1的04星,该星堪与世界一流卫星比肩;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还有,9月发射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14项科学与应用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果。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短消息     
正快舟火箭6小时内两连发创造新纪录2019年12月7日的6个小时内,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两枚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相继将1颗和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7日10时55分,快舟Y2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7日16时52分,快舟Y12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6月11日2时31分,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该星与在轨稳定运行近两年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将实现对全球海洋的组网观测。解读:海洋一号D卫星上配置5个载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用于探测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温度  相似文献   

9.
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交付暨风云三号卫星合同、海洋一号B星协议签字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风云一号D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交付签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研制合同,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订了海洋一号B卫星启动协议。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件大喜事,对此卫星研制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几位总设计师别有一番感慨。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动态我国成功发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E8月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2E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星-2E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广播、电视和宽带多媒体传输服务。此次发射是继8月4日长征六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在不到30小时内成功实施的又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3次发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11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绵绵青山再次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又一次腾飞。11时27分11秒,“5、4、3、2、1,发射!”在响亮的口令中,一条火龙腾空而起。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桔红色火焰,托举着“海洋一号B”卫星飞向了浩瀚的宇宙,经过797秒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总目次     
.担毗困2一18五位航天专家当选院士2一19固体火箭的妙用 —人工降雨和防雹/王铮3一10俯看人间逾二载资源一号不 言累/孙宏金3一13资源一号带来的新技术4一15“香港星”在京签署/时旭4一16中国成功研制灵巧太空手浒彤5一封二总书记送飞船/时旭5一2神舟第三次启程/时旭5一4放飞/时旭5一5天上最美的星/闻扬扬5一6海上追飞船5一7火球落草原/刘程5一8中国太空实验室上的乘客6一封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6一2精心构筑安全的太空卧室/石磊6一10目击飞船回农场/王朋6一13飞船里的搭载物何处去了/时旭 左赛春6一16海洋一号“蓝色经济”的呼唤/6一18三星…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4月11日成功发射至今,海洋一号B卫星已在轨稳定运行4周年,超寿命运行1年。在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该卫星在水温环境要素探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卫星各分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工程遥测参数正常,卫星还将继续服务于我国的海洋遥感事业。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A、B星(“环境一号”A、B星)送入太空,约51min后,卫星准确进入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担任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该系列火箭的第31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国航天活动大放异彩,不仅发射次数多,还把天链-1的02星、海洋-2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等先进卫星送入轨道,并且首次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洲用户出口卫星,以及首次为欧洲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中国在2011年最重要的航天活动是圆满完成了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在1996年11月4日我国成功回收的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的回收舱里有两件特殊的搭载物品——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举世瞩目的“九七”香港回归将近,为纪念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表达中国航天工作者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诚挚情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藉发射第17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之际,组织了“五星·紫荆翔太空”活动,将一面国家标准为一号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放入了卫星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1月21日00:07:00,我国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老挝-1通信广播卫星。老挝-1卫星是我国首次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的商业卫星,能进一步加深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前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规划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和"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民用卫星系列。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2颗光学小卫星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迈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2,(3):5
2012年,中国航天全年计划安排21箭3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其中,"神舟九号"将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6颗卫星,全面完成区域导航系统的建设;首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民用立体测绘领域的空白。另外,委内瑞拉遥感卫星将实现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出口。(航信)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 0 0 0年 1 0月 31日和 1 2月 2 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 ,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