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因为此时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在完成了预定的空间飞行试验之后,飞船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新型火箭,均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主要研制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这次飞行试验,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开始进入太空飞行,到新世纪第一年的4月12日,载人航天进入不惑之年。40年来,载人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竖起了一座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地轰鸣,烈焰四起,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发展道路上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伍兵 《太空探索》2007,(4):16-21
2007年,我国将发射自行研制的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也是中国第1个空间探测器,还是中国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此举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暨空间探测器的国家,因而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航天战略院)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上,我国航天领域首部蓝皮书——《中国航天发展蓝皮书(2015)》(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是中国工程院立项支持、航天战略院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实施的重点项目,旨在打造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双年度学术报告,定期解读中国航天重大活动和贡献,以达到"传播航天声音、讲好航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个《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对2018年中国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全面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最新发展与成就。成果丰硕,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智慧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创造新纪录,发射次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载人航天开启建设空间站阶段,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展顺利。探月活动取得重大突破,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基本完成系统部署并投入运行,正式提供全球服务。第一颗天文观测卫  相似文献   

7.
钟坦 《国际太空》2007,(12):1-7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并于11月26日正式公布了所拍摄的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它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第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金兑 《太空探索》2001,(12):22-23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在太空遨游21小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第二天凌晨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的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基础上研制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重温航天历史,总结航天经验,弘扬航天精神,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办公室联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等机构组织开展了"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60件大事"评选活动。经各航  相似文献   

10.
中华飞天梦     
庾晋 《飞碟探索》2004,(1):21-23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太空俱乐部将写下中国人的名字。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并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神舟5”号飞船“神舟5”…  相似文献   

11.
正在第一个"中国航天日"前后,与中国航天有关的消息密集发布。其中,有两条比较引人注目。一是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2日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透露,目前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已经正式立项。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总的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在全面迈出第三步之后,要以空间站建设和应用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重返大气层     
麒麟 《飞碟探索》2004,(2):13-13
2003年10月16日,在完成21个小时环绕地球飞行14圈的史诗般壮举之后,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驾驶返回舱顺利在内蒙古自治区降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4日,在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作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大家的热切关注。他以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为经,以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为纬,向大家娓娓道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站时代即将来临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周建平对中国载人航天在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期等国家重大工程持续产出重大成果,新一批航天重大工程陆续启动或开展论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2022年堪称又一个“超级航天年”。火箭发射屡创纪录2022年1月1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打响了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持续刷新纪录,火箭综合运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各项航天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11月20日6时30分,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名为“神舟”号的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行了预定的空司科学试验,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阳光 《太空探索》2012,(8):32-35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正>在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的喜悦与长征四号乙发射失利的遗憾中,中国航天告别2013年,迎来2014年。回首2013,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奏凯。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轨飞行15天后,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是神舟飞船从研制飞行试验型过渡到实用型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探月工程又迈新步。肩负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任务,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开始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任务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创造并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推动和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50年前,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创建和发展航天事业的号召,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前身——航天504所应运而生。成立50年来,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几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转战南北,三易其址,始终以富国强军为使命,始终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致力于推动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先后参与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1 50多颗(艘)卫星/  相似文献   

19.
秋日的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清风送爽、天高云淡。地处这里的载人航天工程主着陆场,随着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健康平安地返回地面,又一次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图文并茂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共分7卷,包括总体卷《梦圆天路——纵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卷《飞天英雄——追踪航天员飞天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