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月9日,美国宇航局称由于出现硬件故障,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主相机"宽视场相机"(WFC)3已停止工作。该局未给出问题细节,只是称问题系因硬件问题引起,并称该相机配备有冗余电子设备,可用于使其恢复工作。修复需花多长时间还不清楚。这起故障出现时美国宇航局等政府部门处于关门状态。这并不是"哈勃"近来首次出问题。用来使望远镜稳定指向特定方向的一台陀螺仪去年10月出现故障,导致"哈勃"停用了一段时间。"哈勃"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5日,由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陀螺仪出现问题,美国宇航局(NASA)地面控制中心“哈勃”小组,宣布哈勃空间望远镜进入安全模式,暂停太空探测任务。到2018年年底,哈勃空间望远镜(以下简称“哈勃”)已经服役了整整28年,超过设计寿命13年。这可以看做是工程史上的奇迹。虽然航天飞机退役后,在轨维修“哈勃”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但在这20多年时间里,“哈  相似文献   

3.
宗树 《国际太空》2000,(2):21-22
经过前所未有的9次推迟,载有7人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在1999年12月19日发射升空.此次飞行的任务是修理"哈勃"空间望远镜.该望远镜已在轨运行10年,但由于其陀螺仪发生故障,所以导致价值30亿美元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自1999年11月3日停止了工作.陀螺仪是个很关键的部件,"哈勃"需要用陀螺仪来锁定它所观测的恒星、星系及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4.
由于仅存的三台陀螺仪又有一台失灵,哈勃空间望远镜1999年11月13日起进入休眠状态,等待航天飞机上天去检修。  相似文献   

5.
庾晋 《飞碟探索》2003,(2):16-18
三、哈勃的维修哈勃在11年的太空旅行中可谓多灾多难。从升空伊始,哈勃就患上了“近视眼”———由于磨镜时发生了1.3毫米的误差,导致望远镜不能正确对焦。直到1993年,宇航员才在一次太空对接中给哈勃戴上了“眼睛”,矫正了哈勃的“视力”。1999年11月,哈勃望远镜上6枚陀螺仪中的4枚发生故障而停摆,所有的科学观测工作全部中断。于是,宇航员们又紧急升空,为哈勃更换了陀螺仪。由于哈勃的耐久性与精密度只能保证为两年半,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还得每隔近三年的时间就对哈勃进行一次维护。2002年3月…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是1990年4月25日由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带有5台光学仪器。哈勃望远镜在地面测试检查中均顺利通过,直到在轨测试才发现望远镜的主镜片和副镜片中,至少有一个由于制造工艺上的缺陷产生球面像差,致使入射光线聚焦不足,成像模糊。结果广角/行星相机拍摄照片的分辨率比地面望远镜高不了多少,微光天体相机的观测距离也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颗造价14亿美元的哈勃望远镜只能完成预期任务的一半。哈勃望远镜设计的工作寿命为15年,来日方长。发现故障后,NASA就决定研制一台新的广角/行星相机和一套“纠正光学空间望远  相似文献   

7.
哈勃问答     
哈勃的镜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哈勃空间望远镜携带的两台照相机和两台摄谱仪能够探测并分析星体光线的不同属性。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任务理事会副行政官埃德·韦勒说:“光线从哈勃顶部进入,穿过管状设备。  相似文献   

8.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研制的一台天文望远镜。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P.哈勃命名,以纪念他在20世纪前半期对于星系天文学和宇宙结构组成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它是迄今人类送往太空的最大的望远镜,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4月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地球轨道,人类从此摆脱了大气的束缚。在离开故土的日子里,哈勃望远镜像一名忠实的侦察兵,把窥测到的太空奥秘报告给地球人,从而赢得了“太空千里眼”的美誉。一、哈勃“肌体”构造哈勃太空望远镜实质上是一颗大型天…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宇局(NASA)著名的知识共享杂志——《问杂志》曾刊载了弗兰克J.瑟珀里纳撰写的《将"哈勃"成功的秘诀用于"星座"》一文,作者通过自己作为"哈勃"项目负责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哈勃"成功背后的故事,以鲜活的例子论航天系统工程之道。文中阐述的"哈勃"成功的四大要素,即体系架构的开发、新技术的在轨应用、着眼未来和协同合作,对于航天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晓角 《国际太空》2003,(10):28-28
“哈勃”空间望远镜将面临三种选择□□从2003年初开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个专家小组受美国航宇局委托,就如何让“哈勃”空间望远镜更妥善地“寿终正寝”展开调研,并于最近向美国政府呈交了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未来可以有三种选择,其中最理想的一种是在2010年前发射两架航天飞机对其进行维修,以延长这台望远镜的寿命,最大限度利用它的科学观测能力。报告中提出的另外两种方案:一种是在2006年底前派一架航天飞机对“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维修,另一种是不发射航天飞机,在“哈勃”望远镜科学价值用尽后利用无人航天器控…  相似文献   

11.
<正>从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到暗物质和暗能量,哈勃空间望远镜揭开了许多的宇宙奥秘。鲜有科学实验能在25年的时间里不停歇地做出发现、源源不断地产出成果。然而,这仅仅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简称为"哈勃")卓著的成就之一。"哈勃"的观测不仅改变了我们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观念,与之有关的航天飞机维修升级任务以及它对世俗文化的影响也使得"哈勃"在科学史上具有独有的地位。"哈勃"的科学成就是如此之多,要列出其中的所有大发现并非易事。因此,在下面所列出的条目仅代表个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飞行25周年。这25年来,这个飞行在太空里的圆筒为人类发现了无数的宇宙秘密,推翻了曾经的很多误解。它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科学仪器之一。随着哈勃望远镜即将走到寿命的终点,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历程,似乎是有必要的。哈勃望远镜的技术细节和故事已经广为报道,但是为了理清脉络,我们还是要呈现一份"大事记"给读者,让人们能够清晰地体会,一个像哈勃望  相似文献   

13.
正据日方请求,NASA正考虑按原样再造一台仪器来替代日本今年早些时候报废的"瞳"卫星上携带的那台"软X射线谱仪"。重新生产仪器的费用需由NASA承担,初步估计约需7000万~9000万美元。"瞳"又称"天文"H,今年2月发射,3月26日同地面失去联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曾试图进行抢救,一个月后宣布卫星报废。JAXA随后称,事故由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正4月30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选出3家公司开展载人登月着陆器设计论证工作,并希望其中一家能够在2024年底前实现载人登月。该局向由"蓝色起源""达因技术"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牵头的3支团队签发了为期10个月、总合同额为9.67亿美元的"载人着陆系统"(HLS)项目设计论证合同。3支中标团队将开始同美国宇航局一道对所提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1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承载7名航天员升空,执行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修任务,此次飞行任务的代号为STS-125。在这次任务中,航天员共进行了5次太空行走,历时36h56min。主要维修工作包括:安装2台新的仪器—宇宙起源光谱仪和广域行星相机-3;修复2台故障仪器,完成电路板部件置换;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7月,美国宇航局迎来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50年纪念。近日,美国宇航局在社交网络上推出了一个名为"美国宇航局探索者:阿波罗"的活动,希望公众能记录他们对于这一历史时刻的回忆。美国宇航局称,他们计划在社交媒体上使用这些回忆,作为庆祝阿波罗11号(Apolo 11)任务完成的系列活动之一。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改变人类科技进程的首次登月壮举吧。  相似文献   

17.
心榕 《太空探索》2011,(7):54-57
美国将在两年后发射新的空间望远镜,它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一架更先进的空间观测工具,科学家们盼望用它"观测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由于偏爱这只新太空"慧眼",美国航宇局早在九年前就为它起好了名字。像当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这架新的望远镜也使用了一位名人的名字——詹姆斯·韦布。  相似文献   

18.
肖浩 《国际太空》2007,(3):17-21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07年1月29日透露,"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主照相仪--高级巡天照相仪(ACS)已经损坏,丧失了2/3的观测能力,并且永远无法完全修复.该照相仪在最近几个月中曾坏过2次,但均得到了修复.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目前国际先进技术已经实现了在轨维修卫星,而且还将实现为在轨卫星填注燃料。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经过维修,"哈勃"的寿命延长了5年。而这一切要归功于航天飞机。目前,美国航宇局戈达德空间中心的工程师们正在开发一种在轨试验台,利用从哈勃空间望远镜维修任务获得的经验,来验证卫星燃料补给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美国宇航局研制的红外探测器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设计、重新鉴定后才能进行总装,完工时间推迟至少12个月,欧空局"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任务将被推迟。"欧几里得"望远镜重约2吨,2011年被欧空局选定为其"宇宙愿景"空间科学计划下的一项中级任务。它将工作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L-2拉格朗日点,配备一台1.2米口径的望远镜,装备可见光和近红外仪器,用于研究暗能量和暗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