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施三年来,在学界的努力下,逐步进入科学化和学科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学科研究不够系统全面、课程研究偏重于经验型、实证研究与分析不足等问题.今后该课程要注意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应用性,从增强教学实效性出发,加强对基本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力图揭示出教学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仿真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航行体高速入水问题的研究进展。入水问题研究可分为入水冲击、空泡的形成演化以及入水弹道3个方向。在入水冲击研究方面,概述了入水冲击的理论计算方法、数值仿真方法以及入水冲击实验的研究进展;在入水空泡研究方面,概述了空泡的形成理论与形态演化模型、入水空泡实验以及数值仿真研究成果;在入水弹道研究方面,概述了入水弹道稳定性的实验、数值仿真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续入水研究发展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凝胶推进剂流变及雾化特性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凝胶推进剂流变及雾化特性研究状况与进展.对凝胶推进剂的流变学研究、雾化特性研究中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及测量技术做了介绍,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研究是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归纳了科技信息研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科技信息研究在科技发展战略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科技信息研究的选题检索、成果体现与评价的基本标准以及科技信息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等,得出了有关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固体推进剂含能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固体推进剂含能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涉及NTO类、四唑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含能催化剂,介绍了它们对固体推进剂燃烧和能量性能的影响.NTO类含能催化剂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四唑类含能催化剂研究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其他类型含能催化剂的研究也已有所涉及,高能、环境友好、低特征信号的燃速催化剂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新型...  相似文献   

6.
人体研究项目是200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美国"空间探索新构想"而启动的一项研究计划。人体研究项目主要通过国际空间站医学研究、空间辐射、航天员健康对抗措施、探索医学能力、空间人的因素和适居性、行为健康与绩效这六个方面的研究来减少航天员健康和绩效的风险,并以此建立航天员航天飞行健康标准的依据基础。几年来,NASA人体研究项目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人体研究项目的主要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空间环境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环境研究的内容包括空间环境模式研究、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和空间环境实验研究。当前国外空间环境研究注重对大型软件组织多学科、多单位长期合作研究;模式研究与实验研究紧密结合;注意开发对工程适用的模式;工作重点是太阳帆板带电和低轨卫星表面带电。建议我国在今后的空间环境研究中加强联合,集中攻克急需的大型软件;加强对材料特性的实验研究;着手发射环境效应卫星;开拓空间环境研究的新领域;在空间环境效应研究中加强卫星研制单位、卫星操作部门与环境效应研究单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任何学科中经典著作研究都应该处于该学科最基本的地位,因为它是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独立性的体现。在一次专题讨论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的层面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学学术经典的概念、图书馆学经典研究的意义、经典著作的标准以及经典研究对图书馆学研究学风的影响等问题,希望可以通过图书馆学经典问题研究提高图书馆学研究的精品意识,促进学科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现代完整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制造技术开发。任何一项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都必须经过上述几个阶段。而每一阶段的研究与上一阶段相比,其工作量至少要高出一个量级。美国工业范围的各研究阶段所投入的人力和资金的比例是,如以基础研究为1,则应用研究为5,产品开发为20,制造技术开发为300。制造技术是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是工程技术中最复杂、最艰巨而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造技术的研  相似文献   

10.
地形辅助导航匹配误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可东  杨勇 《宇航学报》2008,29(6):1809-1813
地形辅助导航系统中最重要、研究也最深入的部分就是匹配算法,除了算法本身构建 之外,匹配精度与应用条件之间的关系也是算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以TERCOM算法为研究 对象,将研究地形特征、地图分辨率、初始误差、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载体运行速度和匹配 序列长度等因素对匹配精度的影响,为匹配算法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通过DDC接,将VAX机与YH-F1并行实时计算,它既发挥YH-F1的快速性,又利用VAX机高精度优势,从而使复杂的战术导弹闭合回路实时仿真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传统高光谱遥感信息处理算法的执行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海量遥感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文章对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的高光谱遥感信息处理并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混合像元分解中广泛使用的纯净像元指数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乘法的GPU并行优化算法,并给出了实验比较和性能测试数据。实验表明,该优化方法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算法加速比最高达到634倍,验证了基于GPU的高光谱数据处理并行优化算法的有效性,能够较好地满足高光谱遥感信息实时处理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OpenGL的球形五杆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VC 环境下利用OpenGL实现了球形五杆并联机器人的实时运动仿真。利用键盘响应函数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实时控制,并可从不同视角和方位对运动情况进行观察。为原型样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胡辉  刘建辉 《航天控制》2007,25(6):62-65
针对离散Fourier变换(DFT)在实时信号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而其运算速度又受到DSP器件性能限制的情况,进行了DFT的并行性研究及并行性能分析;并在基于并行多处理机平台-TMS320C80的编程结构基础上,实现了两种并行DFT算法。基于TMS320C80进行的试验表明:所开发的并行DFT算法的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该并行算法的速度和精度都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5.
实时遥测数据融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布式遥测系统中,实时遥测数据融合软件可以任意驻留在采集服务器或者任一客户端上,也可以单独运行在一台数据融合服务器上,完成设备数据管理、实时数据融合、融合效果评估输出等功能。采用多数据流智能选择实时融合模式并联方式工作,将大大提高系统输出正确数据的可靠性,同时确保指挥大厅数据显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稳像算法中存在特征点提取速度慢、误匹配率高,以及多目相机的多路视频稳像太过耗时、实时性不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ar特征点提取算法的多路视频快速稳像方法。首先采用Star算法提取视频当前帧特征点,然后采用光流法结合当前帧特征点信息跟踪预测下一帧对应的特征点,以加快特征点提取速度,同时减少所提取的特征点错误匹配率。通过对匹配的特征点求取相应的仿射变换矩阵获取帧间运动矢量,进而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帧间运动矢量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其中的相机随机抖动矢量并保留相机的主观运动矢量。最后依据滤波后的运动矢量进行图像补偿得到稳定的图像序列。针对复眼导引头存在的多路视频抖动情况,基于OpenMP并行开发库,利用多核处理器的优势,实现了多路抖动视频的并行实时稳像。所设计的数字稳像算法在PC平台下对4路抖动视频(OTB100的BlurCar系列视频,分辨率为640×480,帧率为30 FPS)并行稳像的结果参数为: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PSNR)平均提升了4.62 dB,单帧耗时平均为14.51 ms。经仿真实验证实,算法的计算效率和特...  相似文献   

17.
AD实时工作站使用多个微处理器,可以对仿真模型和I/O实现并行处理;易于与各种标准的和专用的接。连接;可以通过专用光缆与大型仿真机连接,为建立分布式仿真系统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何岷  周荫清  陈杰  李春升 《宇航学报》2006,27(5):892-896
针对高分辨率星载SAR星上实时成像处理的工程化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实现方法。通过对成像算法流程的优化设计和计算公式的重新推导,实现了高效率的相位补偿因子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析和优化计算精度的方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相位计算精度。在某型实时信号处理样机上,基于改进CS算法,实现了5米分辨率的星载SAR实时成像处理,对16384×16384原始数据的处理时间优于28秒,图像质量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测试的特点,自主研制了以VXI总线为基础的128通道航天器动力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在硬件上采用块传输和同步时钟等技术,在软件上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及功能模块分层管理的思想.该系统突破了高速同步采样、大容量数据实时传输、并行任务实现等关键技术,并具备一定的扩充空间,可以投入型号研制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