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互耦补偿的神经网络算法用于均匀圆阵波达方向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阵列天线单元间耦合对基函数中心的影响会降低波达方向估计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对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互耦补偿,以生成正确的基函数中心。本文首先利用矩量法计算天线阵的广义阻抗矩阵,再使用直接数据域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进行互耦补偿,神经网络训练完成后,神经网络用于实现波达方向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算法和直接数据域算法结合具有补偿效果好,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波达方向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降维求根技术和MUSIC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均匀平面阵列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问题.首先基于噪声子空间和方向矢量之间的正交关系构造二维求根多项式,并证明该多项式包含无限多个解.为获取这些解中包含的真实目标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复杂度、计算效率高的算法,即降维求根MUSIC...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平行因子分析的大时延扩展CDMA信道下空时多用户检测算法.文中建立了大时延扩展CD-MA信道下接收信号新模型,它将接收信号看成是2个三线性模型之和,并提出了广义三线性交替最小二乘的算法(TALS-G)进行空时多用户检测.仿真结果说明:TALS-G算法具有较好误码率性能,且该方法在阵列扰动情况下仍有较好的性能.它无需信道衰落系数和DOA信息,是盲信号检测方法,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圆极化天线在远场条件下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暗室远场条件下,设计了一种利用线极化天线测量圆极化天线的方法.基于圆极化波的分解理论,利用线极化天线进行两次正交测量,所得结果通过公式换算,得到圆极化天线的方向性图和增益.通过多次对圆极化天线进行实际测试,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将声矢量传感器阵列参数估计问题与平行因子(Parallel factor, PARAFAC)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PARAFAC分解的二维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接收信号构建为PARAFAC模型,然后在数据域对参数矩阵进行初估计,最后利用PARAFAC分解获得信号二维DOA估计。该算法能够应用于任意结构的声矢量传感器阵列,同时能够得到和信源一一匹配的仰角和方位角估计。借助于参数矩阵的初始估计,所提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其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该算法角度估计性能接近于PARAFAC算法,同时优于借助旋转不变性进行信号参数估计(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 ESPRIT)算法和传播算子(Propagator method, PM)算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脆性材料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传播速度相关,考虑氧化铝陶瓷动态断裂韧性与静态断裂韧性的差异,采用新的裂纹扩展破坏判据对分枝裂纹阵模型进行改进。在SHPB(分离式Hopkinson压杆)上进行了单轴应力和单轴应变实验,所测得的实验结果与改进的分枝裂纹阵模型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Apram模型[1],研究了双曲型方程初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并行实现方法。文中不仅讨论了差分格式在Apram模型上的各种并行处理技术,而且对并行算法的可扩放性进行了讨论,最后设计了适合于Apram模型结构特征的并行计算程序,对二维Euler方程正规激波反射问题的计算实践,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气动声学风洞试验过程中,针对目标声源特性进行麦克风相位阵列改进时,为保证风洞试验效率,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阵列优化设计工作。为满足这一试验需求,最大限度提升麦克风相位阵列设计效率,引入了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计算程序进行阵列性能分析,获取阵列最大旁瓣水平和分辨率。通过对样本点响应值进行计算,建立Kriging代理模型,进而以计算速度极高的Kriging代理模型作为阵列性能分析方法开展优化搜索,避免了大量调用阵列性能计算程序导致计算耗时过高的问题,显著提升了麦克风相位阵列设计效率。该阵列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麦克风阵列的测量性能,满足声学风洞试验的特殊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11.
根据新一代运载火箭CZ-5及其动力学相似缩比模型的助推支承、两个弯曲模态主方向的模态参数有显著差别的特点,推导了火箭地面风载荷在模态主方向的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给出了非定常气动弯矩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坐标转换,得到风轴气动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将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中与动特性有关的参数统称为动态弯矩因子,从而统一了所有类型火箭的地面风载荷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此外为简化助推器支承火箭地面风载荷的试验方法,给出了气动加速度和位移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加速度因子和动态位移因子的概念。通过对CZ-5缩比弹性模型的动特性和弯矩因子的计算,分析了支承筒和不同构型模型的影响,并根据各阶弯曲模态对应的不同响应因子的变化,证明了地面风载荷试验只计及一阶模态的合理性。建议采用弯矩和位移测量数据分析非定常气动系数,不宜直接采用加速度数据计算气动系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一代运载火箭CZ.5及其动力学相似缩比模型的助推支承、两个弯曲模态主方向的模态参数有显著差别的特点,推导了火箭地面风载荷在模态主方向的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给出了非定常气动弯矩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坐标转换,得到风轴气动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将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中与动特性有关的参数统称为动态弯矩因子,从而统一了所有类型火箭的地面风载荷非定常气动弯矩系数的计算公式。此外为简化助推器支承火箭地面风载荷的试验方法,给出了气动加速度和位移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加速度因子和动态位移因子的概念。通过对CZ.5缩比弹性模型的动特性和弯矩因子的计算,分析了支承筒和不同构型模型的影响,并根据各阶弯曲模态对应的不同响应因子的变化,证明了地面风载荷试验只计及一阶模态的合理性。建议采用弯矩和位移测量数据分析非定常气动系数,不宜直接采用加速度数据计算气动系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FL-5低速风洞进行了80°三角翼流动显示和涡频测量试验研究.介绍了能产生扫描式6片光的旋转镜平行多片光装置;介绍了能产生连续、均匀的示踪粒子且粒子浓度可调的气压式粒子发生器;介绍了测量涡跳动频率的光学方法和用应变天平测量模型抖动频率的方法,并对大迎角和大滚转角时涡跳动频率和模型抖动频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a=42°、φ=42°时模型抖动频率(7.2Hz)和涡跳动频率(7.75Hz)接近,模型的抖动可能是由前缘涡的非定常跳动引起的;介绍了流动图像处理的相位平均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动态流动显示和测量,并可对动态迟滞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流动显示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显示空间涡的结构并分析其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