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规律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提出了内弹道计算中的独立随机变量,建立了随机变量的概率统计模型,确定了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内弹道模拟计算。最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均值μ和标准差σ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了计算方法可行,数据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数字仿真方法,包括确定其随机变量,提出根据试验数据修正压强和推力的计算公式和数字仿真模型。该方法可用于固体发动机方案选择、性能评定及流场计算。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数字仿真,得出了燃烧时间平均压强和平均推力、最大压强、比冲和总冲等内弹道性能参数的均值和方差。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仿真模型计算可靠。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确定了影响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独立随机变量。其中,发动机肉厚与燃面的关系是根据发动机的试车数据,按照无因次肉厚概念对实测压强-时间曲线反算而获得。根据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性能预示模型,采用Monte-Cardo法进行内弹道性能的模拟计算。通过对某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仿真,说明该计算方法可行、数据可信。  相似文献   

4.
以固体导弹飞行试验的外弹道测量数据和遥测数据为基础,将外弹道计算模型与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计算型相结合,建立了飞行状态下固体发动机比冲的计算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固体发动机性能的快速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5.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可靠性数字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维准定常流内弹道计算模型作为性能仿真模型,选定燃烧室压强及推力作为输出参数,在广泛收集某固体发动机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决定发作机性能的基本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其实际的数据散布程度和对性能影响的大小选定ρp,c和a作为随机变量,通过严格的统计确定它们的分布特性,然后应用Monte-Carlo数字仿真法,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在计算机上完成的随机抽样和性能仿真计算分别得到了常温,高温和低温条  相似文献   

6.
战术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综合考虑发动机内弹道性能与火箭外弹道关系的情况下,融内外弹道为一体,系统分析了发动机装药参数,燃烧室设计参数、喷管设计参数、尾翼参数对发动机性能及全弹性能的影响,针对远程战术火箭,建立了火箭总体/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优化的模型。在所建模型基础上,以火箭弹总体性能最佳目标,对总体和发动机设计参数以及药柱几何参数同时进行优选,完成了九个变量的寻优计算,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工程内弹道计算的数值模拟新方法,用直接积分法计算三维药柱燃面,能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在内弹道计算中,设燃烧产物准定常流动,使用分段解析法进行内弹道的数值模拟。对某翼柱型三维药柱发动机内弹道进行计算,取得了接近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计算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体发动机一维混合内弹道计算模型,提出了提高内弹道预估精度的工程方法.采用系统辨识法建立燃速模型、计算药柱初温分布和预估药柱真实燃面,建立了内弹道性能散布分析方法.算例应用研究表明,燃速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是影响发动机内弹道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除燃速模型参数外,对总冲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依次是燃气比热容比、推力系数因子、特征速度因子和药柱密度,对工作时间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依次是特征速度因子、药柱初温和药柱密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双燃速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维内弹道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混合燃气参数的处理方法,综合考虑了燃烧室热损失,喷管效率,喉部烧蚀和装药的侵蚀燃烧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为发动机内弹道性能计算提供了一套更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燃烧和流动过程,建立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分析了发动机内流场结构和燃速特性。理论计算表明发动机内流场呈现很强的二维特征,附着点位置与入口台阶高度和燃烧性能有关。为验证计算结果,设计并建成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1.
梁欣欣  陈阳  张艳  王勇 《宇航学报》2016,37(6):679-686
为提升固体运载器整体性能,提出一种姿控载荷多约束的内外弹道联合优化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固体运载器内弹道计算模型和外弹道计算模型,给出大风区和级间分离的姿态控制模型以及杆状减阻装置载荷计算模型。其次,以灵敏度分析方法选择出内外弹道设计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将姿控摆角需求、减阻杆承载能力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以射程最优为目标的优化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在某三级固体运载器的优化设计中,以差分进化算法开展仿真校验,射程提高了10.8%,并且优化结果满足姿控和载荷约束。  相似文献   

12.
燃气蒸汽式发射系统内弹道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影响内弹道计算精度的若干因素,并就其中几个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开发研制出了一套用于预估内弹道性能的系统化程序。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适用于内弹道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为燃气蒸汽式发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喷喉面积和燃速的变化规律及燃面到肉厚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内弹道性能计算分析了中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参数辨识法对某径向泄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瞬态参数进行了辨识,得出了该发动机泄压过程的瞬态燃速公式和泄压孔流量系数。利用零维瞬态内弹道模型和辨识所得参数,对另一台发动机的径向泄压过程进行了预示,预示结果与发动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燃速对径向泄压过程内弹道预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动机径向泄压过程中,采用瞬态燃速更能反映发动机的实际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弹道目标进动特性的微多普勒研究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不同方面建立弹道导弹进动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时频分析方法给出微多普勒的分析结果,证明这两种建立弹道导弹进动数学模型的方法是等价的、正确的.根据不同微运动微多普勒时频分布的差异以及不同微运动微多普勒变化周期的不同,可以识别出真弹头和诱饵.这为弹道导弹防御中段弹头和其他轻重诱饵的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弹道导弹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弹道导弹的三通道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三通道的解耦设计,简化控制系统结构,将通道间的耦合项和干扰项看作是单个通道的不确定项,从而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一种解耦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弹道导弹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利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来调节滑模控制参数,对不确定项的边界进行估计和补偿,保证了系统的跟踪误差指数地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