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升机舱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驾乘人员对直升机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要求使舒适性成为直升机产品竞争性的要素之一.而将直升机舱内振动与噪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则是满足舒适性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直升机舱内噪声主动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直升机舱内噪声的产生与频谱特征,以及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之后针对主动噪声控制进行了分类,分别按照主动消声控制技术和主动结构声振控制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所采用主动控制律的发展趋势;最后对直升机舱内噪声主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舒适性是评价民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民机噪声与振动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舒适性。基于控制民机舱内噪声的目的,通过对民机舱内声振耦合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控制民机舱内结构声的思路和设计方案,以期为提高民机的舒适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某大型客机飞行测试,获得驾驶舱/客舱典型区域振动环境。根据ISO 2631-1:1997标准规定的频率计权加速度计算方法,对滑跑、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着陆和滑行等7种典型状态下,驾驶舱飞行员座椅和客舱前/中/后排座椅位置处的全身振动(WBV)加速度均方根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依据标准中的计权加速度与舒适性等级对照关系,对各状态/各区域的人体振动舒适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客舱在不同飞行状态不同区域的振动舒适性等级不同。从飞行阶段来看,在滑跑、爬升、巡航、下降和滑行阶段,所有舱位基本处于“没有不舒适”或“有点不舒适”等级,尤其是占据客机大部分飞行时间的巡航阶段,所有舱位都达到“没有不舒适”等级。但起飞和着陆阶段,所有舱位振动舒适性较差,驾驶舱和后排只得到了“非常不舒适”的评估等级;从舱位分布来看,中排区域的振动舒适性最佳,在大多飞机阶段都达到了“没有不舒适”或“有点不舒适”评估等级。前排区域舒适性也相对较好,只有在着陆阶段降为“不舒适”等级,而驾驶舱和后排相对较差,特别是驾驶舱在滑跑、起飞和着陆阶段,只得到“不舒适”或“非常不舒适”的评估等级。  相似文献   

4.
民机舱内噪声源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机噪声是民机设计、研制中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民机适航性(CCAR36部要求)、座舱舒适性,结构安全性(CCAR25部要求)与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应严格予以限制。为了控制舱内噪声,有必要对舱内噪声的来源及声源特性进行全面地分析,以期为舱内噪声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振动主动控制中软件计算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Ansys和M atlab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通用仿真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以满足对大型、复杂结构进行振动主动控制仿真计算的要求。按照软件工程方法,首先开发了原型系统,并以一压电智能板结构为计算实例对该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说明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今天,坐飞机已是普普通通的事了,大家在关心空中旅行安全问题的同时,多多少少会考虑一下飞饥的舒适性。衡量飞机的舒适性有多种因素,但其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是噪音和振动两项因素。设计人员必须千方百计地设计出适应航空工业发展水平的、安静的、低振动的客舱以迎合市场需求。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国外有些设计公司已经出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进的噪音和振动控制技术。例如:LORD 公司的 NVXTM 技术。  相似文献   

7.
汽车空调风道设计对车内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调风道的设计与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车内环境的舒适性.风道设计中要求风道的气流噪声必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风道中压力损失是使得车厢内产生气流噪声的原因之一,在此通过分析风道中产生压力损失的原因和对某汽车整车送风系统的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和实际测试,说明减小风道压力损失可使车内噪声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8.
民机噪声对机场环境、客舱舒适性、民机的安全都会产生影响,为此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控制。针对控制舱内声学环境的目地,简要介绍了欧洲及美国控制民机舱内噪声的研究手段及现状。  相似文献   

9.
用于直升机振动控制的主动调谐式吸振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中国航空学报》2003,16(4):203-211
振动问题是直升机设计中的难题,会导致机体结构疲劳、舒适性降低和高噪声等问题。通常的单桨叶控制方案由于受压电驱动器机电性能的限制而难以实现。智能弹簧是一种采用单桨叶控制原理的主动调谐式吸振器,它通过压电驱动器自适应控制桨叶根部的结构阻抗,达到振动控制目的。建立了智能弹簧的简化模型,对其谐波响应控制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频率分析和数字信号合成技术产生参考信号,在DSP平台上设计自适应陷波算法对智能弹簧驱动器组件进行控制;模拟和风洞实验结果均表明智能弹簧能够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对桨叶的谐波响应进行有效控制,验证了通过主动阻抗控制实现直升机桨叶振动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航空》2010,(5):1-1
直升机特有的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和低空飞行能力使之在众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直升机由于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其飞行速度很难进一步提升。而且.旋翼、传动和发动机3大动部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大.乘坐舒适性差.应用成本高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直升机界,同时也激励着研究人员不懈努力.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