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1,20(5):104-104
据美国《科学》杂志2011年8月5日报道,NASA"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最新传回的观测照片显示,从火星的晚春至秋季,其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些斜坡会出现手指状的阴影特征,这样的地貌到冬季就消失,来年春季再次显现。另外,这些特征与火星山坡表面常见的沟槽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中断了20年之后,美国计划重返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飞往其他行星的基地。本文系统地讲述了美国的登月计划、载人火星飞行计划及其运载器——航天飞机Z的方案,并且较详细地提出实现这两个计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47-47
2007年10月30日,NASA副局长里克·吉尔布雷希称,美国正在为“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设计下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以及配套的战神-Ⅰ运载火箭,目前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下一阶段,NASA将重点开发登陆器系统,负责把宇航员及货物投放到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12):27-28
NASA于11月13日宣布.来自“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的初步数据表明,这次撞月任务成功地在月球上发现了水.“那种月球乃是干燥荒芜之地的说法再也站不住脚了”。LCROSS探测器及同行的“半人马座”上面级火箭10月9日对月球南极附近的卡比厄斯月坑分别实施了撞击。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3,(6):126-126
<正>据美国《侨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美国NASA使用一种精密编队飞行技术对月球的重力场进行了绘测。此次绘测中测量的月球上多个陨石坑的真实大小可解释月球地貌成因。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祖波说:"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对月球感到惊奇。我们知道月球上暗色的斑块是巨大的充满了岩浆的陨石坑,它们是由小行星在大约40亿年前撞击月球而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观察到的陨石坑并不能准确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NASA“太空愿景”(VSE)的完成,需要将人类送往月球和火星,其中包含了多种作业环境,在这些环境中航天员需要穿着舱内或舱外航天服。NASA提出了4种候选航天服体系结构,包含了从飞船发射、进入到微重力和行星表面舱外活动(EVA)保障任务高效完成的航天服数量和类型。本文进行的研究旨在确定VSE任务组成部分中航天服的使用和功能需求,确定当时的技术设计驱动因素,并为分析4种体系结构建立了相关权重因数。分析提出了对4种体系结构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7.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77-77
2007年5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美国NASA火星车项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称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一处名为“本垒板”的区域发现了火山喷发的证据。“本垒板”是科学家以棒球术语命名的一处火山分层基岩区域。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5):51-51
据科学时报2011年9月6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如今已经开始冥思苦想,如何保卫月球上多达36处遗址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0,(4):10-10
8月1日.NASA与欧空局已经开始着手他们未来十年的联合开发火星计划.并为首次任务挑选了五项科学仪器。预计到2016年,他们将联手研究火星上面的化学成分。早在2003年.科学家就曾利用地球上的望远镜发现火星上疑似存在甲烷。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国外对于载人深空探测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看法,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到载人火星探测的风险和成本,应优先考虑发展空间能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前,NASA及其合作伙伴确定并公布了2013年国际空间站乘组名单。新乘组航天员包括: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斯泰茨维尔的汤姆·马什本(Tom Marshburn);祖籍纽约、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的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来自明尼苏达州韦宁本土的卡伦·尼伯格(KarenNyberg);出生于黎巴嫩,在密苏里州长大的迈克尔·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来自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市的里克·马斯特拉基奥(Rick Mastracchio)。另外,还公布了国际空间站第35至第39长期考察组人员名单,他们分别将于2013年3月、5月、9月、11月和2014年3月搭乘联盟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执行长期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11):38-39
NASA的“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探测器及随行的“半人马座”火箭上面级10月9日成功地对月球表面进行了两次撞击。NASA称.科学家们将对探测器上的仪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有水存在。撞击目标是月球南极一座终年不见阳光的月坑.称为卡比厄斯。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3日晚11时35分许,美国航宇局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旅行,成功地降落在火星赤道以南15度的古谢夫环形山处。十几分钟后,它向地球发回了第一条信息。几小时后,它又传回了10多张着陆区附近的清晰照片。这标志着勇气号为期3个月的探测使命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4.
子力 《中国航天》2003,(9):34-39
在欧洲的"火星快车"和"猎兔犬" 2火星探测器由俄罗斯运载火箭送上旅程之后,美国航宇局又分别于 6月 10日和 7月 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用德尔它 2型运载火箭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着陆探测器.  相似文献   

15.
原野 《中国航天》2007,(9):13-16,21
2007年5月30日~6月1日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代表着世界主要航天发展国家的意大利、英国、法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乌克兰、俄罗斯和包括17个国家的欧空局等14个航天机构签订协议,向在未来空间探索中建立国际协调机制、保证使用通用技术标准进行机器人和载人的月球、火星探索迈出了第一步。这标志着载人行星探索全球共享构想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11):18-19
NASA于10月28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对其“战神”1—x火箭进行了试飞,并取得成功。“战神”1-X是拟用于送人上天并最终重返月球的全新型“战神”1火箭的首枚试验火箭。此次试飞耗资4.45亿美元.是NASA自航天飞机1981年首飞以来首次对一种用于载人航天的新火箭进行试飞。各种迹象表明.火箭在飞行中表现良好.但工程技术人员至少要用数月时间才能完成对大量试飞数据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袁越 《中国航天》2000,(10):28-30
由于运行位置的原因,人类发射火星探测器要‘相机行事”。适时发射可以使探测器在飞往火星时既省时,又省力。这样的机会一般每两年多才出现一次。为了加紧探索火星,美国几年前设立了火星勘测者计划,准备每遇一次机会就发射两颗探测器。1996年发射的头两颗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MGS)均顺利抵达目的地。1998年底和1999年初,美又相继发射了火星气候轨道器(MCO)和火星极区着陆器(MP)(统称火星勘测者1998),但这两颗探测器却在最后入轨和着陆的关头相继失踪,引起广人们对美国火星探索计划的强烈批评。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8.
Interest in manned interplanetary exploration and colonization has been reviving for some time. Despite being presently involved in the three main programmes Ariane 5, Hermes and Columbus, Europe should not stay out of Moon/Mars-related initiativ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results of a study on the role Europe could play in such a context and the impacts this could have on its space policy.  相似文献   

19.
月球(火星)中子(水冰)探测仪初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子(水冰)探测仪在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它天体的水冰存在和含量分布的探测中有重要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在月球、火星水冰探测中的中子探测仪的使用情况和探测结果,以及搭载于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上的中子谱仪、高能中子探测仪和"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的月球勘测中子探测仪、计划搭载于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上的中子反射动能测量仪的主要原理。最后提出了我国的一种中子探测仪的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