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磊 《民航科技》2006,(4):47-49,110
2005年5月3日,重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雷暴、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FY-2云图,雷达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为预报强对流天气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林兵  石涉鸠 《民航科技》2002,(3):59-61,67
2001年3月21日,我国的内蒙古,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本文通过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得出这次大范围的扬沙沙尘暴天气是由于蒙古气旋的形成和加强,在干旱的土壤和大风以及深厚而充分混合的边界层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次天气过程的特点是来势汹猛,影响范围大,本文通过数值预报模式模拟了这次蒙古气旋的形成和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晔 《民航科技》2008,(1):33-35
2007年5月27日新疆伊宁机场发生了一次降雹时间长、范围大、危害严重的强雷暴天气过程。作者尝试从常规的气象资料入手,分析其天气形势、能量场、水汽场特征,并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伊宁机场强雷暴的天气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这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对流性超级单体和飑线交替出现,雷暴过程是在较为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由中尺度对流云体激发产生,其中的超级单体风暴引发强降雹。  相似文献   

4.
低空风切变是指出现在600米以下,短距离内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具有变化时间短、范围小、强度大、发生突然等特点。能够产生低空风切变的天气系统一般是雷暴、低空急流和锋面等。在双流机场的历史资料中,只发现有雷暴天气造成的低空风切变。而在2002年11月14日,双流机场出现了一次锋面引起的低空顺风风切变,本文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提高低空风切变的预报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一、雾对航空运输的危害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地面交通、海运和航空运输安全构成威胁。根据航空部门的统计,天气原因是造成航班不正常的首要因素,约占60%,其中因大雾又在气候因素中占70%,尤其是冬季,北京地区常常出现持续十几小时的能见度仅有几十米到几百米的大雾天气过程,造成航班大批量的取消、延误、迫降或备降。例如1993年11月14~15日连续两天大雾,共取消航班183个,粗略估算两天内造成航空公司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人民币。又例如1994年2月17~18日的持续大雾,取消航班33个,备降其他机场27架,延误航班399次,造成直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了石家庄正定民航机场出现的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风速最大的强雷暴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云图监测中小尺度天气时应配合各物理量场和动力场的分析结果,方能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的预报能力,而雷达回波可及时地跟踪即将发生的中小尺度天气,使之预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对2013年12月6—8日南京禄口机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认识了解南京禄口机场严重雾霾天气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此分析对改善机场雾霾天气预报,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3年12月6—8日,南京禄口机场遭遇了开航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据不完全统计,12月6日雾霾天气造成机场6个航班备降,36个航班次日补班;12月7日雾霾天气造成19个航班备降,232个航班取消;12月8日雾霾天气造成351个航班取消。此次罕见的严重雾霾天气导致南京禄口机场能见度长时间低于起降标准,造成机场多次关闭,给航班正常飞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4年5月10日至11日贵阳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天气系统中正压性和斜压性对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目。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高位势涡度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中心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莉 《民航科技》2007,(2):87-91
本文使用2001-2005年上海虹桥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雷达数值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相互叠加。利用卫星云图能监测出强对流云团的云顶的演变过程,而雷达可对对流天气中每个单体的活动进行细微地监测。这两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全方位结构的有力剖析,对提高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崔梦兰 《民航学报》2023,(4):85-89+121
本文使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20年1月28日承德机场一次弱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该次弱降雪天气过程与常见的高低空配合形势不同,是一次受500 hPa气旋中心东移影响的天气过程,积雪深度不到0.5 cm。故对该次弱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承德机场未来弱降雪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用航空》2006,(2):31-31
随着冬季的到来.雨雪天气的频繁出现增加了飞机起飞降落的危险系数。1月13日,由中国民航学院承担的“飞机集中除冰系统”在首都机场股份公司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针对首都机场的实际需求.在中国首次对飞机集中除冰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是对集中除冰模式的全新探讨,为后续的飞机除冰过程的集中管理以及除冰液的再生回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田丽 《民航科技》2007,(6):25-27
2007年3月3日-5日,受南来气旋北上和贝加尔湖较强冷空气南下的共同影响,大连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大风和寒潮天气,严重影响航班的正常起降。本文主要对此次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演变情况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做好民航气象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速度回波图像,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从雷暴发生的机制出发,对2005年5月31日贵阳龙洞堡机场发生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EC数值预报产品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的演变,结合物理量场的客观诊断分析和通过对雷达回波图像的实时跟踪监视,在雷雨天气的预报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报和对外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中出现飞行颠箕的影响因子讨论,以及对产生飞行颠簸的常见天气系统的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机型,做好航线附近气流的垂直速度预报和天气系统的分析,对预防飞行颠簸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飑线过程所带来的强风和沙尘暴所造成的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极大。也一直是航空气象预报的难点.奉文通过对济南一次罕见的干飑线—沙尘暴天气的多种天气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干飑线是在急行冷锋过境时形成的,通过飑线对干燥的地表面的尘土的挟卷作用和上游汐尘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次沙尘暴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资料对锦州2005年6月29日一次较大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对以后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熙 《民航学报》2023,(3):65-68+32
利用济南机场2010~2020年24 h逐时观测资料,本文对济南机场沙尘天气的时间特征、伴随危险天气现象、要素变化特点和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济南机场沙尘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3~5月为多发期;主要出现在白天00~10时(UTC,下同),06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多在0~5 h,持续0~1 h的沙尘天气过程常伴随着大风、雷暴、飑线、降水及气象要素的明显变化。造成沙尘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地面冷锋、蒙古气旋和中小尺度对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一次有中度积冰情况下保障人工增雨飞行的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勇 《民航科技》2003,(3):17-20
随着通用航空活动迅速发展,尤其是人工增雨飞行业务量成倍增加,为保障老式螺旋桨飞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巳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本文谈了一次有中度积冰情况下保障人工增雨飞行的天气过程分析。主要针对保障人工增雨飞行意义、积冰预报思路、实况天气图进行了粗浅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风云一号卫星红外云图观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对2004年6月16日洛阳机场飚线过程的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及回波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后飚线天气及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分析预报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0.
5月23日,民航资源网发表文章《防患意识让我们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点慌乱》指出,面对自然灾害,目前人类还没有控制的能力,但人类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经验。通过今年抗击雨雪灾害天气,可以说锻炼了民航系统队伍,增强服务的理念,也打造了国营企业的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