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电偶、热电阻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硬件组成、软件实现,并简要叙述了其自动检定的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计量产业为各行各业中数据的测量提供手段并且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在当今的数字化浪潮中,为了更好的发挥计量产业的重要作用,需要进行由传统计量向数字时代计量的重大变革,即完成计量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简称数字计量。数字计量的核心内涵是应用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实现测量数据和测试报告以及校准证书的数字化、检定校准规程规范机器可读、计量标准装置数字孪生、校准检定检测操作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数字化量值传递溯源链,以数字方式传递测量信任和量值统一。在世界范围内,权威机构相继颁布了实现数字计量的指导文件,引领全球数字计量变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计量测试软件的软件测评与计量验证区别的基础上,应用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计量测试软件的计量验证方法。应用提出的方法对铂、铜热电阻自动检定软件系统进行了计量验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依据量值传递关系,列举了量值传递中的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介绍了测氡仪检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结合JJG 825—2013《测氡仪检定规程》RAD-7的检定,评定出了RAD-7测氡仪检定结果体积活度响应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受氡从液体镭源转移过程和被检仪器计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据量值传递关系,列举了量值传递中的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介绍了测氡仪检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结合JJG 825—2013《测氡仪检定规程》RAD-7的检定,评定出了RAD-7测氡仪检定结果体积活度响应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受氡从液体镭源转移过程和被检仪器计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标准物质是进行量值传递、检定,校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范围很广的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标准物质的校准系统及其质量保证方案,供采用标准物质或类似方法进行量值传递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用同等级的流量仪表作为流量传递标准检定其它流量计的流量量值等精度传递系统 ,分析了等精度传递系统中影响传递准确度的各种因素。并用实验研究的方式对等精度传递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 ,试验表明 :只要流量仪表具有足够好的重复性 ,用它作为传递标准可以使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的准确度等于或接近上一级流量标准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HP8902A测量接收机为主构成信号源、调制测量仪等仪器的自动检定系统,详细讲述了该系统的构成和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示波器是最常用的测量与测试工具,在科研和生产中被大量使用。而示波器校准仪作为其检定标准装置,其量值的准确、可靠以及检定的方便、快捷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示波器校准仪的性能稳定及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示波器校准仪进行检定。本论文从自动化测试系统中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测量技术入手,确定了基于GPIB总线体系架构的示波器校准仪自动计量检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93k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校准原理与实现方法,讨论了校准过程中的量值传递关系;以HPP-MU为例,给出了量值传递的实现过程,并分析了93k校准原理与方法在确保量值准确、一致性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力值传感器、丝杆升降机及挂架结构取代砝码下挂方式,构成拉力计自动检定系统。采用步进电机驱动螺旋升降机丝杆解决了加载机构自动力值加载问题。系统自动采集标准传感器输出力值数据。采用摄像设备实时拍摄拉力计游标移动位置图片,上传到计算机,采用Hopfield神经网络智能识别软件进行识别处理,获得游标位移的数字信息,转化为测力计读数信息,由此构成拉力计自动检定系统,从而提高检定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深低温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深低温两相传热器件,未来可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等空间项目的低温热控系统。为有效减小热管与热负荷间的接触热阻及热管的背向漏热,采用氧化锆作为毛细芯材料,研发了氮工质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重点研究了热管的自启动特性、传热性能以及在间歇性热负荷下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无辅助情况下,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自启动性能良好,可依靠工质扩散从室温迅速降温至液氮温区。环路热管能够在70~100 K温区稳定运行,热阻随运行温度和热负荷的上升而减小,最大传热功率为15 W,最小热阻为0.8 K/W。在蒸发器间歇性加热的情况下,环路热管可以保持温度稳定,热响应迅速,无需二次降温。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有效满足了空间低温光学系统的热控制系统的热传输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MEO导航卫星整星热控设计以及有特殊温控指标要求设备的温度控制问题,结合卫星构型、轨道姿态、工作模式等特点,采用被动散热、扩热及局部隔热的热控措施,辅以开关或高精度比例控温算法分级主动热控设计原则.针对载荷大功率设备和相控阵天线,采用热管网络结合扩展散热区的热控措施;针对有温度敏感指标要求的蓄电池组、原子钟等采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固定式多齿分度台校准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通过软硬件设计,使多齿分度台无需人工操作,便能自动完成脱啮、转位、啮合等基本动作,实时读取光电自准直仪测量值,方便了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还具有对打齿、飞转的保护功能,使多齿分度台和光电自准直仪能置于同一有机玻璃罩中,减少了人体手温、空气温度及气流影响,降低了光电自准直仪跳字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动作准确到位,有利于提高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原有舰船装备技术状态的压力和电工类仪器仪表计量时,因所处环境较恶劣,存在温湿度、电磁环境、振动等参数不能满足要求而无法开展计量校准工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舰船现场计量校准环境的模拟装置。该装置由环境控制和校准操作两部分组成,重点研究了高温环境下的恒温、恒湿技术,以及分体式校准舱结构设计,实现了微环境的自动调节与控制,通过性能试验,证明了校准舱的温度波动度和均匀度均符合设计指标,能够解决现场计量校准的环境条件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间站所处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对接机构对空间站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以及对航天器可靠性要求日益增加的问题,提出在对接控制系统中增加可靠性设计,实现整个机构的高质量、平稳运转。在完成正常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在系统中采用了四重冗余的工作机制,包括主备机双热备份、自动/手动控制模式切换、自动控制关闭指令双线发送和工作模式的三取二判断,对四重冗余设计的具体判断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控制系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设计的对接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故障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7.
简述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 检定系统的组成 ,多种功能和系统软硬件的设计特点 ,并以HP 3440 1A为例说明DMM的自动检定程序流程。详细介绍了作为标准的 570 0A校准器的特有性能 ,以及该系统可解决的实际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空气域与流体域耦合作用下双层电池包散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垒叠电池包内空气域的存在使各层模组热流场耦合在一起,从而影响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以方形双层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电池模组与空气对流换热的液冷热模型。该模型中电池发热功率基于试验测定结果,前处理软件采用ANSA确保仿真精度,后处理软件采用CFX,对在不同放电倍率、冷却液进液方向和进液流量下双层电池结构中空气域对液冷热管理系统热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与不考虑空气域同工况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空气域的存在不会对液冷双层电池包上下层模组温度分布产生影响;但可以降低上下层模组间的温差,其中上下层模组最高温升的差值最大可降低49.1%,改善了整包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Petri网是形式化的系统建模方法,以严格的数学基础来保证系统的正确构建,但在支持复杂软件建模和自动化验证方面存在不足.扩展了Petri网的形式语义,区别定义了状态型和数值型库所,区别定义了变迁的激发和抑制状态,引入了无前置、一元和组合判断规则,同时根据形式化定义将模型自动转换为检验程序实施安全性验证.最后给出了以上方法在典型安全关键软件-除冰系统上的应用,过程和结果表明扩展的模型和方法增强了Petri网对复杂软件系统的建模能力,提高了软件的安全性,从模型到验证代码的自动转换解决了完善模型时人工修改相应代码的工作量和因此而引入人为错误的重复工作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