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主电桥预移相恒温热线(膜)流速计动态响应方程调节元参量的解析解,及利用本线路模型理论,设计新型 HWFA 的若干原则作了阐述。根据这些原则研制的IFA-900型智能流速计系统,革除了传统 HWFA 所必需的三个调节参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频带宽,稳定性好,动态性能有重大改进;软件功能强,智能化功能多,自动化程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激光流速计和热线风速计对风机外部流场作了较为全面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风机效率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风机的设计提出了某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分析传统恒温热线热膜流速计(简称 HWFA)动态方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HWFA 线路模型——主电桥预移相模型,推导出真实条件下小扰动动态响应方程,并按此原理设计制造了崭新的高性能 IFV—900型 HWFA 样机。该机全部革除了传统HWFA 的三个调节参量,大大地简化了调节步骤;不自激振荡的范围明显增宽,极大地减少了使用上的麻烦;频带宽度比当今世界流行的 HWFA 增宽了2~5倍;加上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后使自动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新型 HWFA 的问世将可能导至 HWFA技术的重大改进和新的变革。首先阐明主电桥预移相模型的提出和真实条件下小扰动动态响应方程的推导。随后将用若干姐妹篇阐明动态方程频率响应调节元物理值的解析解,频率特性实验分析手段的电扰动试验响应情况的理论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利用普通自来水,在室内和试验水槽中不设调温装置的情况下,热膜技术在水流测速中应用的有关技术问题。并利用从美国TSI公司进口的1050A恒温型热线/热膜流速仪测量了紊动射流和三峡溢流坝模型冲坑中掺气水流的脉动流速及紊动结构问题,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首先提出了热、温调节过程理想化物理模型,进而建立了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一般性能量方程和空调设备容量计算的一般性能量方程,揭示了空气得(失)热量和空调设备供热(冷)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讨论了一般性能量方程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本文工作较好解决了空气调节能量分析中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的问题,并对空气调节中某些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方便。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以开尔文—普朗克说法和克劳修斯说法为基础加以阐述的,而长期以来只用文字描述而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数学表达式加以表达。本文参阅并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方程的有关论述,通过对熵方程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的详细论述,提出熵方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为完善的数学表达式这一看法,从而弥补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数学表达上的不足。本文认为,从熵方程中不但可以方便地导出著名的克劳修斯不等式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而且利用熵方程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任何热过程进行的方向、限度和条件,熵方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为完善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首先提出了热,湿调节过程理想化物理模型,进而建立了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一般性能量方程和空调设备容量计算的一般性能量方,揭示了空气得(失)热量和空调设备供热(冷)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讨论了一般性能量方程在几种物理情况下的应用,本文工作较好解决了空气调节能量分析中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的问题,并对空气调节中某些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紊流射流理论,提出了二元火焰稳定器回流区流动的物理模型,导出了计算回流量的数学表达式。根据冷态试验,确定了理论公式中的系数。利用本文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堵塞比为20—40%以及顶角为30°—60°的二元火焰稳定器在冷态条件下的回流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热线和热膜的整流效应方法,对圆柱体绕流分离区表面以及“死水区”的时间平均流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同时,用底层隔板对圆柱体表面流动方向进行了检测。 试验结果表明,在“死水区”内,存在着与低雷诺数情况下类似的流动结构。 最后,本文对尾流中涡街形成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线侧角对风速测量的影响提出了在平面内将“X”型探针旋转45°来测量三维速度的新方法,通过数学推导获得了分解三维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的数学计算式,并且在标准风洞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控制和微机处理技术的脉冲热线风速仪,可判别流速方向,解决了工程上普遍存在的确定流速大小及方向的流场测量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流速测量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简便性。脉冲热线,流速测量,单片机控制,微机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双通道热线风速仪对低压下V形火焰稳定器后回流区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局部平均速度、素流强度、雷诺应力等参数的分布情况。实验表明,与常压比较,低压下回流区范围有所缩小,回流流量相对降低,雷诺应力普遍下降,紊流尺度略有增加,从流体力学方面为分析低压下稳定器的燃烧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线风速仪技术,测量了在出口雷诺数15,000条件下的不同长宽比(AR=1~15)矩形射流中心线速度场。主要分析了矩形射流中心线上平均速度、频谱、湍流尺度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长宽比的增加,射流的脉动速度和湍流度在出口之后会显著增强,反映了卷吸周围流体能力显著增强。随着射流向下游发展(x/De>30),不同长宽比的矩形射流湍流能谱、概率密度函数、湍流尺度等统计量逐渐趋近于圆形射流规律,这是由于射流演化遵循动量向周围流体更高效传递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风沙流中沙粒相浓度的高频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内采用高速CMOS相机记录了定常来流条件下运动沙粒的图像.根据二进制图像标记像素的连通性,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相机拍摄区域内沙粒的数量N,由此计算得到风沙流的瞬时含沙量q.获取图像的同时,使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MiniCTA配合55R49热膜探头测量观测域上方主流位置和跃移层顶部附近的风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定常风速下,瞬时含沙量也是非稳定的,为了真实的记录瞬时含沙量的变化,测量频率至少需要在100Hz以上.定常风速下,高浓度风沙流含沙量的最大波动幅度可达到其时均值的50%以上;而当定常来流风速值在沙粒起动风速附近时,低浓度风沙流的含沙量具有明显的间歇性.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arametric modeling of the circuit model for glow discharge in air,a new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glow discharge circuit model is presented.The new circuit model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plasma power supply,the simulation of glow discharge plasma actuator and the simulation of glow discharge plasma anemometer.The modeling approach consists in developing an electrical model of the glow discharge in air based on circuit components.The structure of the circuit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xperimental device.Th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circuit model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circuit analysis.Finally,the circuit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curr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current.This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whole framework of the air glow discharge including the sheath and the plasma area.The built circuit model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thus being instructiv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glow discharge in air.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压电驱动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的流动特性,采用PIV、热线风速仪测试手段,对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不同激励因素下的流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显示,自耦合射流在狭缝出口处产生了反向涡对,随着自耦合射流的发展,射流呈现出在喷口短轴方向急剧向两侧扩展、而在喷口长轴方向先收缩后缓慢扩展的流动特征;自耦合射流的速度分布在法线方向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z/b=10左右速度达到最大值;在射流展向上,短轴方向速度呈规律的对称分布和速度自模的特征,而长轴方向速度近喷口区域呈现马鞍状分布,随着法向距离增加这种趋势消失.研究中发现,激发器存在两个谐振频率,在谐振频率激发下自耦合射流的速度和涡量比较大.与常规射流相比,自耦合射流显示出了独特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和计算机采样及数据处理技术,结合 X 型探头的热线响应方程,对平面湍性混合层流、平面湍射流自模拟区内的四阶脉动速度关联量进行了测量;将所得的测量值与根据周培源教授提出的把四阶脉动速度关联用三个二阶脉动速度关联乘积的和来表示的假定而算得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吻合程度令人满意。说明在本文所述的剪切流场中,可通过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求出四阶脉动速度关联值;在此基础上,可对三阶脉动速度关联方程进行封闭求解,提高对平均速度、雷诺应力等量的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线风速仪对压电驱动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不同的电压和激励频率下所形成的射流速度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自耦合射流存在着340和1 000 H z两个最佳激励频率;自耦合射流在喷口长轴方向临近喷口的位置呈马鞍状分布,随距离增加而接近于稳态射流;在喷口短轴方向速度呈对称的单峰形状,和常规射流一样具有自相似性;在喷口法线方向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喷口约10倍狭缝宽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机翼上的流动分离、翼尖涡以及抑制腔体共振,本文设计了一种单出口流体振荡器件。借助流动显示、声级计、热线风速仪及PIV等技术手段,对器件的频率 流量特性及出口流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振荡器出口的空气射流能扫荡成扇形,扫荡角接近90°,射流振荡频率达103 Hz量级,振荡器能够将射流束较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出口区域,并且在较小的流量下平均流速可达约几米每秒至十米每秒,脉动速度与平均速度同量级,出口气流有较大的动能,能够控制较大的流场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