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拦截高超声速目标的异类导弹协同制导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于多导弹协同拦截高超声速目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领弹-从弹拓扑结构的异类导弹协同制导律:配备有高性能导引头的领弹采用改进比例导引法拦截目标;未配备导引头的从弹利用通信手段,采用二阶一致性跟踪算法,对领弹进行跟踪。两类导弹同时命中目标,形成"多对一"的拦截态势。异构型的制导策略可以降低对导引设备的需求,具备较理想的作战效费比。领弹与从弹的弹道均源于改进比例导引法,具有较理想的弹道特性。给出了协同制导律在固定拓扑与切换拓扑下成立的充分条件。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制导律能够实现对高超声速目标的协同拦截,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增强型比例导引律和分布式网络同步理论,设计了一类攻击机动目标的多导弹系统分布式协同制导律。该制导律由各导弹本地制导律和分布式协同导引策略两部分组成:本地制导律为增强型比例导引律,进一步利用代数图论和非线性系统一致性理论,得到基于邻接个体信息交互的分布式协同制导律,实现多导弹对目标的同时协同攻击;该分布式协同制导律仅需视距内各相邻导弹间互相传输各自的状态信息,算法具有较低的通信代价和较好的可扩展性。最后给出了相关数值仿真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具有领弹-从弹网络结构的多导弹分布式协同制导问题,首先运用代数图论和非线性系统一致性理论,分析了导弹局部通信拓扑与领弹-从弹网络化分布式协同制导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设计了一类分布式的多弹协同制导律.该分布式协同制导可使领弹和从弹同时到达目标,且各相邻导弹间仅传输各自的可测状态信息,算法具有较低的通信代价和较好的可扩展性.最后给出了相关数值仿真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关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领弹控制下的多导弹时间协同三维制导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领弹一被领弹策略,在三维空间内设计了一种多导弹时间协同制导律。领弹在俯仰和偏航2个通道都采用增广比例导引,而被领弹在俯仰通道采用增广比例导引,但在偏航通道采用机动控制。该机动控制使被领弹与领弹在偏航面内达到时间协同,即在偏航面内被领弹与领弹的弹道曲率大小(相对于速度而言)趋于一致。俯仰通道上的增广比例导引使被领弹与领弹在该通道上的前置角逐渐趋于0,致使它们的弹道完全落于偏航面内,最终实现被领弹与领弹的协同,这意味着被领弹按照领弹的攻击时间攻击目标。在设计被领弹偏航通道的机动控制指令时,采用了动态逆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面向多弹协同打击目标的任务需求,提出一种考虑目标状态观测度的领从式协同制导框架,并设计权衡观测和打击需求的协同制导律。领弹采用考虑目标观测度的双阶段制导律,从弹采用基于超前角控制的协同制导律。其中,从弹以弹目方位角偏差为协调变量实现协同观测构型控制,以弹目距离偏差为协调变量实现协同打击时间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制导律满足多弹协同打击任务需求,并能够提高目标状态估计精度和协同打击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枚导弹协同拦截机动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Super-Twisting协同制导律。首先,基于领从式策略建立了多弹在纵平面内的协同制导模型,并结合Super-Twisting控制算法和代数图论设计了鲁棒协同制导律。其次,利用RBF神经网络对目标机动能力进行自适应估计,同时设计在线调节增益函数抑制控制系统抖振。最终,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证明了整个制导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对4枚导弹协同拦截机动目标的情况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协同制导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多枚导弹协同拦截机动目标,提升拦截效能,提出了一种Q-learning强化学习协同拦截制导律。首先,基于逃逸域覆盖理论,建立了非线性多弹协同拦截模型。其次,以视线角速率为状态,依据脱靶量构造奖励函数,通过离线训练生成强化学习智能体,并结合传统比例制导控制方法,构建基于强化学习的变导引系数制导律,实时生成实现协同拦截的制导指令。最终,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多导弹协同制导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多弹协同制导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的最新进展,简述了其发展历程。鉴于现有的协同制导研究成果绝大多数主要涉及时间协同问题,而且开环的时间协同制导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综述,因此重点综述了闭环的时间协同制导律。按照协同制导架构,多弹时间协同制导可划分为双层协同制导架构和"领弹-从弹"协同制导架构;按照导弹间通信的拓扑结构还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首先综述了两种协同制导架构,即双层协同制导架构和"领弹-从弹"协同制导架构,并对这两种架构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其次分别综述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多导弹协同制导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些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枚反舰导弹同时攻击舰艇目标的实际需求,考虑导引头视场角约束,研究了事件触发控制方式下的时间协同制导问题。基于三维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由三维比例导引律(PNG)和事件触发偏置项组成的三维时间协同制导律,并给出了事件触发条件。该偏置项利用非线性函数来确保总前置角的有界性,以满足导引头的视场角约束,并且通过分布式事件触发一致性协议,使弹群的攻击时间能够收敛到一致,并有效降低协同控制系统更新频率,减少通信资源消耗。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提出分布式协同制导律的稳定性,且不存在Zeno现象。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三维协同制导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空地导弹毁伤效果,需要对地面固定目标采用大角度乃至垂直打击方式。针对这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偏置比例导引的垂直攻击滑模制导律。首先在传统的比例导引制导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角度约束偏置项,并结合滑模变结构理论使其滑模变结构化。然后运用自适应滑模趋近律,并采用准滑动模态控制削弱了抖振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制导律控制落角能力较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整个攻击过程中的弹目视线角速度变化较小,最后以垂直落角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比例导引法攻击机动目标的不足,建立了三维空间中反舰导弹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在研究反舰导弹攻击非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基础上,利用俯仰和偏航两个平面相叠加的方法,结合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工程上易于实现的三维模型下的反舰导弹最优滑模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导引律在攻击机动目标时制导精度高、脱靶量小,导引控制过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比例导引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虚拟目标概念和三维空间追逃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Lyapunov稳定性的扩展比例导引律。该导引律能同时满足脱靶量要求和末端落角要求,保证了大空域变轨弹道的各段弹道平滑衔接。利用该导引律引导反舰导弹实现了各种形式的大空域变轨弹道。采用大空域变轨弹道有利于提高反舰导弹的机动能力和突防能力。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Lyapunov稳定性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飞机相比于攻击导弹,在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等方面存在着劣势.为了提高其生存几率,设计了一种发射防御导弹协同对抗攻击导弹的自适应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本质是一种视线(Line of Sight,LOS)制导方法,通过对飞机与防御导弹和防御导弹与攻击导弹间的LOS调整以满足特定的几何关系,从而实现对攻击导弹的主动防御.最后,将所设计的制导律与比例导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由于与目标间的协同,所设计的制导律在机动性能和拦截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对于三方的飞行速度变化与攻击导弹的机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防空导弹拦截群目标的任务需求,提出了多弹协同作战框架。考虑到实际拦截过程中弹目相对速度和角度较大的问题,建立了导弹拦截目标的能力预测模型,以确保分配结果处于导弹攻击能力范围内,并采用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任务分配。然后为了兼顾协同制导和命中精度的要求,基于弹道成型和偏置比例导引的思想,结合一致性理论,设计了多弹时间/角度协同制导律。最后通过4枚导弹拦截3个目标的典型场景仿真,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Cooperative guidance of seeker-less missile considering localization err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perform an accurate fire-and-forget attack of seeker-less missil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error, a new cooperative guidance strategy of multi-missiles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Firstly, an estimated position of the seeker-less missile is carefully selected, based on which the slant angle of the line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real positions of the seeker-less missile is approximately derived inspired by the localization theory of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Then,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guidance law considering the impact angle and time constraints, the consensus theory and the finite-time convergence approach, three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s employing the previously obtained slant angle are derived for intensive attack to address either a stationary or maneuvering target. Simulation results well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guidance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基于H控制的非线性末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建国  周军 《航空学报》2009,30(12):2423-2427
 针对三维目标拦截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具有强鲁棒性的非线性H末制导律。基于三维弹目相对运动学的非线性关系,将目标机动作为系统扰动,建立了弹目相对运动的数学模型。同时,基于零化弹目视线角速率的思想,提出一种全局非线性H稳定控制策略,得到了连续的非线性末制导律。该方法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严格证明了制导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并且无需求解哈密尔顿-雅可比-艾萨克斯(HJI)偏微分方程,同时也无需控制弹目相对运动速度。数字仿真表明,和比例导引律相比,这种制导律对高速大机动目标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并能获得良好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cooperative guidance problems for multiple missiles with fixed and switching directed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A two-step guidance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attack.In the first step,a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is designed using local neighboring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missiles to achieve consensus on range-to-go and leading angle.The second step begins when the consensus of multiple missiles is realized.During the second step,multiple missiles disconnect from each other and hit the target using the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guidance law.First,based on the local neighboring communications,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multiple missiles to realize simultaneous attack with a fixed communication topology is presented,where the topology is only required to have a directed spanning tree.Then,the results are extended to the case of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to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