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的基于Adams与C/C++语言的模块化协同仿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和C/C + +语言,提出一种新的模块化协同仿真模式.该模式中协同仿真过程的主控权交由用户程序,Adams动力学仿真流程与C/C + +语言的控制仿真流程均作为独立的过程供用户程序调用,实现用户主控的模块化协同仿真,为控制系统的验证、改进与优化奠定基础.该方法在月球车的导航控制系统设计中起到...  相似文献   

2.
天基体系数字孪生体仿真平台项目是一种复杂天基体系效能仿真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对仿真的基础数据存储能力、处理能力、检索效率、扩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仿真平台的基础数据管理能力已无法与之匹配。对项目的基础数据综合管理能力要求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日益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础数据资源服务构建模式:仿真基础数据资源池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元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发布接口、数据采集接口四个重要组件,解决了完整天基体系要素和多类型装备相关巨量数据的存储能力、检索查询效率、数据扩展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由该方法构建的高性能仿真基础数据资源池系统,为天基体系数字孪生体仿真平台顶层应用提供了稳定、高效、灵活可扩展的数据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ORACLE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民航转报系统、气象数据库以及情报数据库系统都采用ORACLE来处理底层的数据。很多时候,当用户向我们反映登陆系统很慢、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对一体化软件支撑系统的图形生成与分析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进行了介绍,并详细介绍了该子系统的实现方法。该子系统为用户建立了方便、灵活、有效的仿真结果分析处理环境。把仿真中产生的结果数据变为直观的图形曲线,并提供了常用的分析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看门狗”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运行中,有时程序会走飞。为此,需要一种监视器,提供某种状态使CPU重新回到用户的程序。这种监视器即“看门狗”。实现其功能的途径有四:利用地址译码;利用用户程序;利用定时器代替可触发单稳;设计高性能的“看门狗”。文中对各种途径作了说明,并给出了框图。最后,对有关的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业已开发一种通用的软件结构,以支持遥测地面站系统主计算机所必须具备的典型功能。这一软件结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满足向这些遥测系统提出的典型而又广泛的要求,同时还提供一种结构化外壳,来减少应用软件的复杂性。本软件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必须同各种遥测前端设备接口。必须提供一个方便、统一而且效能高的、操作员与综合遥测系统之间的接口。能适应广泛的数据处理应用场合,处理项目可增可减。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的主计算机。适应各种不同类别的主计算机系统。本文在高层次上对所设计的软件结构作出定义,并介绍实现这一结构所需要的基本数据结构概念。文中进一步讨论这一结构所提供的标准化操作员接口,最后,对由于采用这一标准途径开发遥测主计算机软件而带来的效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面向采用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体制的宽带卫星返向链路,提出了一种符合第2代数字视频广播-交互式卫星系统(DVB-RCS2)标准的差异化服务质量(QoS)资源分配策略,能够从用户优先级与业务类型区分QoS级别,为系统中的用户提供6类不同的QoS保障.基于资源分配策略设计了一种面向差异化QoS保障的返向链路资源分配算法,保障重点用户接入,并在系统资源不足时通过服务降级显著提升用户服务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在用户与业务维度均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可用于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RTX的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接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导弹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半实物仿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接口技术研究,对构建系统框架、提高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非常重要。以典型半实物仿真系统为例,结合软硬件技术发展现状,讨论了半实物仿真系统组成、常用接口访问方案及其优缺点情况,并重点讨论了基于RTX技术实现的接口访问方案及半实物仿真软件系统,最后给出各种接口访问方案的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比较,验证了基于RTX技术方案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621系统包括三个分立的系统:航空气象情报数据库系统(AMIDBS),航空气象图形系统,气象通信系统。气象通信系统通过民航卫星通信网络将航空气象图形与数据文件进行卫星接收,数据库系统将所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成各类气象图形和气象数据产品,存储到各类数据库表中,为气象信息系统提供气象数据和图形资料,并配备有621图形终端,预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查询报文和图形。  相似文献   

10.
数字航天员是一个有标准组件的综合建模与数据库系统,它能从各个基础方面为航天生物医学与实施研究提供支持。运用数字航天员将能发现载人航天探测任务中医学和生理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深入阐述,对执行任务时为了减少风险、确保航天员健康及其工作能力而提出的特殊个体对抗措施进行有效性确认,对相应于各种突发事件、事故和疾病所采取的医学干预进行适应性评价。该基于计算机的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对人体在整个太空飞行微重力环境下各类应激的预计反应的仿真结果作出解释、确认与利用。而这些仿真结果对于直接、实时地分析并维持航天员的健康和操作能力来说是必需的。数字航天员系统将跨越多条生理学定律和仿真规律,收集并整合过去和现在的人体数据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用形式。除了以便利新颖的方式总结知识外,该整合结果还能揭示必须通过新的研究来填补的数据差距,以确保能有效地减少飞行中生物医学方面的风险。系统研发的初始阶段致力于构建地基模拟系统,以标准化的方式收集多学科教据(例如,国际多学科人工重力项目)。然后焦点将转移到任务的发展、计划和实施。同时,数字航天员系统将对并行采用的多重对抗措策进行有效性评价(个人对抗措施的多系统生理效应会使任务变得困难),并为航天员设计专属的个体防护措施。该系统还能为探测任务执行期间的自主和远程健康、操作评价以及医学照料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海量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的关键技术,北京三号B卫星作为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其图像传输速率高达几十吉比特每秒,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万兆网接口与高速串行收发器GTX/GTH接口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使用万兆网接口接收前端相机载荷数据,使用GTX/GTH接口实现产品内数据互联,并基于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核心处理芯片实现海量数据路由分发、编解码和处理。测试结果表明:可实现36.04 Gbit/s数据接收和60 Gbit/s数据传输处理能力,并具有可靠性高、系统延时小、通用性强的优点。与传统数传方案相比,系统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且显著降低了硬件成本。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超高速空间智能数传系统具有针对超高速载荷数据输入、基于开放式架构设计实现在轨智能信息处理的特点。文章中研究超高速复杂数据流控制与路由交互技术,采用具备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高可靠光电模块等高速传输接口,先进的星型路由处理拓扑架构,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协议,构建开放式超高速星载处理系统平台的方法。通过平台集成共用、架构在轨重构、软件上注更新方式实现各种先进智能处理算法应用。研究多源数据分类存储和管理技术,解决了海量多组高速数据存储和检索问题,满足高达数百Tb的超大数据存储检索能力。通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系统功能性能。实现了具有数百Gbps高实时性载荷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灵活空间智能处理功能和开放式架构的新型空间智能数传系统。  相似文献   

13.
旋转头磁记录器的数据存贮容量比纵向磁记录器的大得多,且具备一系列优点。文中简介19mm 旋转头磁记录器。它能满足数据存贮容量的要求,又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文中讨论其接口。主要的数据 I/O 接口是8位宽的单通串行口,此外,还有2个附加口,分别提供高速率的串行码和16位宽字。当多数据源被记录/重放时,为了和记录器连接,必须设置接口/多路调制器/解调器。文中介绍了三个配置实例,并简介各方案的特点。结果表明,旋转头磁记录器和多路调制器/解调器结合起来,为遥测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存贮容量。  相似文献   

14.
《航天电子对抗》2020,36(2):50-50
据美太空新闻网2020年3月11日报道,美太空发展局(SDA)负责人在2020卫星大会上表示,该局正在评估云计算如何应用于快速识别并跟踪导弹运行轨迹。导弹探测与跟踪是太空发展局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局目前正在制定相关卫星部署计划,以识别目标、跟踪导弹并共享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快速处理并传输至战场,以免造成数据传输延迟。为此,该局正在采取2种方式开展数据处理,以加快数据传输速度:一是在离数据收集点更近的地方进行,如在装备天基传感器的卫星上;二是在离数据传输目的地更近的位置进行,如将数据传输回地面站进行处理。负责人表示,商业云数量及其可提供的服务使得地面数据处理更具优势。云计算可以灵活地处理用户所提供的数据,并对处理方式和数据去向进行优化,但也可能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能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仿真建模环境,交互功能强的仿真运行环境和功能充分的结果分析环境,从而使仿真试验全过程都能方便地进行。IMASE是在MPSE或YFSIM/YFRIO的基础上,扩建仿真数据库和模型单元库,并且通过它们的生成源程序和增强结果分析功能,从而使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无论在YH—F1上,还是在YF—F2上,都有一个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样条模型的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美华  王正明 《宇航学报》2005,26(3):291-295
研究武器试验中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的数据融合问题。通过用样条函数表示目标轨迹参数,建立了问题的节省参数模型,并构造了快速的样条递推算法和参数估计算法。采用样条函数这种稀疏表示方法后,新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待估参数的个数,提高参数估计精度,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降低处理系统的存储负担。仿真结果说明新算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融合,且得到的融合结果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7.
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对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数据库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模块结构设计,并介绍了它的多元化分析整体设计过程。系统的总体框架分为4层:数据获取层、数据存储层、逻辑层和客户层。模块主要分为:入库与出库模块、查询模块、报告生成模块、功能接口模块和模态虚拟试验平台模块。该数据库现已应用于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中。  相似文献   

18.
由于遥测参数的时变性和各种干扰的影响,传统的Fourier分析往往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处理结果。小波变换是一种同时在时间(或空间)域和频率域内进行局部化分析的新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及其自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分辨率下分析和处理数据,尤其是处理非平稳信号。本文介绍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说明利用小波变换将遥测信号在时频平面上表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小波变换应用于实测遥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从被噪声淹没的数据中成功地恢复出冲击信号,提高了箭遥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布交互式仿真结构建立一个运载火箭测试发射仿真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多粒度仿真与半实物仿真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HLA和CAN总线相结合的仿真结构.分析了单HLA仿真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了解决方案,详细说明了实现方法.按照设计建立了初步的仿真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卫星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是:能自动提取被采集的数据;数据率较低;数据分时采集;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