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空间拦截运动学模型的线性化处理,提出了一种脉冲式末端导引规律,它既满足脱靶量指标,又使轨控发动机的燃料最省,且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空间微分几何制导律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超勇  荆武兴  齐治国  王辉 《宇航学报》2007,28(5):1235-1240
分析了空间微分几何制导指令在弹道导弹拦截场景中的捕获条件和捕获能力。首先根据古典微分几何的曲率理论将微分几何制导曲率和挠率指令从弧长体系转换到时域下,然后基于理想飞行控制系统假设给出了指令攻角和指令侧滑角的算法以及空间微分几何制导律,最后推导出拦截高速目标时的初始捕获必要条件和奇异条件。仿真结果表明,空间微分几何制导律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拦截场景,且与传统的比例导引律相比,该制导律对机动目标具有更好的拦截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临近空间拦截弹的飞行性能,基于弹道优化理论设计了中制导段的拦截弹道,分析了临近空间典型目标的弹道特性,选择滑翔/巡航段进行拦截。采用弹道与导引律分离设计的方案,从增大射程和末速度的角度,设计了高抛再入弹道,分析了拦截过程中的路径约束与性能指标,并基于纯比例导引律(PPN)给出了末制导的捕获条件,从而为建立中制导终端约束模型提供了参考。通过数字仿真对交接班捕获区进行了定量描述,验证了分离设计的高抛再入弹道能以更大的动能和有利的阵位进入末制导,且控制上更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种非线性最优导弹制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立军  周凤岐 《宇航学报》1999,20(2):36-40,67
以质点飞行器的非线性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导弹拦截目标问题。运用线化变换理论和线性二次型微分对策理论,导出了导弹和目标的最优控制策略,对导弹最优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一种可以实时实现的最优制导律。并以某型中远程地-空导弹的气动数据和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全弹道拦截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在减少终端脱靶量方面比空间比例导引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间攻防背景下立方星拦截问题,提出了一种Lambert求解与C-W方程结合的以燃料-时间为约束的拦截轨道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Lambert求解框架下,以燃料和拦截时间为限,建立了立方星转移时间与速度增量的模型,生成了初始拦截轨道;随后根据末端拦截精度需求,通过C-W方程进行末段导引,施加二次脉冲,对拦截轨道末端进行误差修正,使得最终误差可以满足任务要求。最后通过GMAT构建的轨道力学环境,在Matlab算法驱动下进行联合仿真验证,分析表明该算法在燃料和时间的共同约束下可获得一条优化轨道,并能兼顾末端拦截精度,具有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基于运动伪装策略的拦截制导律。首先根据弹目相对位置关系得出双二阶动力学模型,依据运动伪装策略的运动特性给出导弹拦截目标的条件。然后利用此条件并结合弹目相对运动关系推导三维空间下的制导律。在推导过程中发现,原来的三维制导律设计可以简化为二维平面内设计,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通过加入对目标机动的估计,给出一种适用于三维空间拦截的二维导引律。最后对该制导律进行仿真校验,并与纯比例导引律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满足制导精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防空导弹导引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防空导弹武器的导引方法及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三点法、前置角法、追踪法、平行接近法、比例导引法等经典导引方法的优缺点及在防空导弹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现代导引方法的优缺点与研究现状.讨论了导弹武器发展对空间导引律、考虑姿控回路导引律、考虑角度约束导引律、基于小弹目速度比导引律、离散导引律和基于姿态程序导引律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前向拦截导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昊  沈毅  刘鹤 《宇航学报》2007,28(4):835-839
对于来袭的高速大机动弹道导弹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由于其速度很高,应用常规的尾追式或迎击式拦截方式,对拦截弹的速度、机动性、准确性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难度较大,为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前向拦截导引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前向拦截导引律,它具有导引精度高、需求过载小等优点,数字仿真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的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佘文学  周军  周凤岐 《宇航学报》2003,24(3):245-249
对于平面拦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强鲁棒性的末端导引规律。将目标的机动加速度视为一类有界扰动,以视线角速率作为零输出状态变量,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应用滑模趋近律概念,综合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理论分析与数字仿真表明这种制导律不但具有优良的弹道特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同时方法简单、易于理解,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变结构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宇 《航天控制》2005,23(3):14-19
在非线性相对运动学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变结构制导律。变结构制导律仅利用了目标加速度界限的信息,因而在拦截过程中,并不需要精确的测量目标加速度,也就是取得了对目标机动的鲁棒性。在执行上,变结构制导律仅使用了视线转率测量值,因而和比例导引同样简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制导律与比例导引相比有较大的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拦截器导引头探测由于高速作战引起的干扰问题,一种新的拦截制导方法HP(Head Pursuit)制导正逐步发展起来,这种导引方法是将拦截器导引到目标轨道的前方进行拦截,要求拦截器的速度低于目标的速度,因此可以消除拦截器的气动加热问题,从而降低对拦截器探测设备的要求.在分析了目标和拦截器的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HP导引律的设计方案.并且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鲁棒性的特点,设计了HP滑模变结构制导律,通过拦截器拦截目标弹道数字仿真,验证了制导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最优偏置比例导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偏置比例导引的解析解,并根据能量最小准则优化了偏置参数。最优偏置参数能用一个易于求解的代数方程表示。由于该制导律控制效率高,因而它特别适合于大气层外拦截。  相似文献   

13.
末端导引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胜  张华明  周荻 《航天控制》2012,30(1):86-96
为了提高制导精度,在末制导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性能更优良的导引律,本文针对各种末端导引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总结,包括各种经典导引律、各种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的导引律以及针对各种特定工程应用背景的导引律等,可为今后导弹导引律的改进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导弹拦截目标制导过程中的测量噪声和干扰以及未知目标机动,本文提出了具有严格解析形式的三维非线性H∞导引律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改进极坐标系下的三维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和存在多种测量噪声和干扰下的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归纳推导出简洁的导弹拦截目标的系统方程;利用非线性H∞控制理论构造相应的HJI偏微分方程不等式,并且提出了HJI偏微分方程不等式的一种解法,得到了一组解析解,同时得到了拦截系统的一个正定储能函数,进而构造了非线性H∞导引律;通过分析非线性H∞导引律的设计方法和几项关键的制导拦截影响因素,定性指出了如何调整设计参数能够有效对抗各种不利因素,提高制导性能;最后,仿真研究验证了非线性H∞导引律的有效性和定性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气层内高速机动目标的拦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的深度强化学习制导律,它直接将交战状态信息映射为拦截弹的指令加速度,是一种端到端、无模型的制导策略。首先,将攻防双方的交战运动学模型描述为适用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之后通过合理地设计算法训练所需的交战场景、动作空间、状态空间和网络结构,并引入奖励函数整形和状态随机初始化,构建了完整的深度强化学习制导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比例导引和增强比例导引两种方案相比,深度强化学习制导策略在脱靶量更小的同时能够降低对中制导精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并且计算负担较小,具备在弹载计算机上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种抗干扰修正比例导引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比例导引的修正和补偿思想出发,分析了比例导引的抗干扰性,并由此推导出一类修正的比例导引律,从中设计了一种可有效克服各种干扰的新型修正比例导引律。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导引律能有效地克服诸如导弹初始干扰、目标机动及阵风干扰等等,且工程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零脱靶量设计的变结构末制导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郭建国  周凤岐  周军 《宇航学报》2005,26(2):152-155,216
对于三维目标拦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强鲁棒性的末端导引律。该方法将目标的机动加速度视为已知的有界扰动,考虑了导弹自动驾驶仪的动态特性,基于导弹对目标的零脱靶量综合设计了非线性三维变结构鲁棒末制导律。理论分析与数字仿真表明这种制导律不但具有优良的弹道特性,而且对目标机动都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同时方法简单,易于理解,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姜玉宪 《宇航学报》1994,15(1):14-21
制导问题数学模型对研究交会及拦截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变长竿式制导问题数学模型,此模型视线被当作一条变和旋转竿,通过研究其旋转,长度变化来研究制导系统性能,比常用模型含有更多关于制导问题性能的信息。用它释放了比例导引律下小视线距视线角速率失稳原因,提出了制导系统视线全值域角速率稳定以提高制导精度的设计方法,讨论了比例导引能否实现预测栏截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考虑复合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制导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安  吴华丽  梁勇 《宇航学报》2015,36(2):158-164
为满足临近空间拦截高速大机动目标的实际需求,研究了考虑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制导律设计方法。在考虑连续气动力和离散直接力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在气动舵控制基础上设计连续直接力、然后通过冲量等效法进行离散化的直接力设计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控制分配问题。根据二维前向拦截导引运动学模型和拦截导弹动力学模型,利用时间尺度分离,将拦截导弹和目标的质点运动学与加速度慢变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看成慢变子系统,设计了俯仰角速度指令;将俯仰角速度动态子系统看成快变子系统,通过对俯仰角速度指令的跟踪控制设计得到考虑复合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前向拦截导引律。仿真结果校验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拦截机动目标的过程中考虑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问题,为了达到最佳的杀伤效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的带攻击角度约束的自适应STA有限时间滑模导引律。首先建立了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和攻击角约束的三维耦合制导模型;由于目标机动未知,对传统STA算法进行改进,确保系统含有不确定项时在有限时间收敛,在此基础上,结合自适应控制理论,设计了带攻击角约束的自适应STA有限时间滑模导引律。基于类二次型Lyapunov函数,对系统进行了有限时间收敛稳定性证明。通过与真比例导引律数字仿真结果对比分析,所设计导引律能够制导导弹精确命中目标,弹目视线倾角和偏角在有限时间高精度收敛至期望值,满足攻击角度约束要求,具有强鲁棒性和有效性,制导性能优于真比例导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