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多年的研究,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取得了哪些突破?邓景辉:国内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测绘仿制、参考样机设计、国际合作,逐步过渡到了自主设计的阶段。旋翼技术的起步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米4直升机(直5)开始  相似文献   

2.
首先论述了旋翼技术是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及在直升机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然后介绍了国外各主要直升机公司各自发展了独具特点的旋翼系统和我国在旋翼技术方面三十多年来所做的工作及基本上具备了研制新型旋翼的几个方面的条件,最后提出了依靠自己发展我国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刊刊互动     
《国际航空》2011,(11):42-42
《航空世界》从直升机诞生到现在.经过多年发展.单旋翼带尾桨、双旋翼.共轴双桨等常见布局的直升机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为了提高直升机的速度、航程等性能人们开始研究用于直升机的新概念技术.如:前行桨叶概念.倾转旋翼、无尾桨,涵道风扇、鸭翼-旋翼/直翼技术等.本期航空讲堂将带来众多新概念直升机。另外本期还集结了中国首届直...  相似文献   

4.
加速发展旋翼技术促进我国直升机科技工业的进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旋翼技术是直升机技术的核心,对直升机的发展有重要牵引作用,旋翼技术开发的超前性是直升机型号研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旋翼技术,对促进我国直升机科技工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内外直升机旋翼系统研制技术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直升机旋翼系统标准现状和不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旋翼系统标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旋翼构型技术、桨毂设计技术、桨叶设计技术以及尾桨设计技术的现状和特点对直升机旋翼结构设计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的直升机旋翼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旋翼桨毂构型技术是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对直升机的发展有重要牵引作用。纵观直升机的发展历史,桨毂构型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直升机技术进步的前沿,是衡量直升机技术水平和直升机划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回顾国外直升机旋翼桨毂构型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国外桨毂构型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态势,可为国内直升机的研制和发展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笔者参加了美国直升机50届年会和技术展示会,考察了西科斯基和波音公司直升机部。美国在直升机旋翼技术发展中对先进旋翼几何形状和桨毂结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技术对保证直升机飞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研制的直升机都没有装备旋翼桨叶除冰装置,相关的技术研究也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结构设计方法,并在某型直升机旋翼桨叶参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除冰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确定了一个满足除冰要求和旋翼桨叶的静、动特性及强度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自1990年建成12 m×16 m/8 m×6 m低速风洞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以来,在8 m×6 m风洞进行了多种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2001年,首次在12 m×16 m试验段进行了旋翼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为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做出了贡献.2003年以来,通过开展某工程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2 m旋翼模型试验台、尾桨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配套研制了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和监视报警系统;配备了频闪仪、动态信号记录仪等专用设备,大大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能力."十五"期间,还开展了直升机试验技术和试验数据精准度研究、直升机试验数据相关性研究,掌握了先进的旋翼前飞配平试验技术、悬停地面效应试验技术,初步建立了旋翼模型风洞试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悬停试验数据的Re数影响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水平.目前,CARDC具备了系统研究直升机模型气动力的试验能力,可以为新型直升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共轴刚性旋翼带推力桨构型在保留常规直升机优异近地面机动能力的基础上,可实现速度与航程提升一倍,是下一代军用直升机的主要构型.本文从直升机构型发展需求出发,系统梳理了共轴刚性旋翼的概念原理、技术攻关和型号预发展过程,并以美军未来高速直升机型号发展和直升机技术发展趋势,提炼并概括了以高速直升机装备为代表的下一代军用直升机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参加了美国直升机50届年会和技术展示会,考察了西科斯基公司(Sikoysky)和波音公司(Boeing)直升机部。在美国直升机旋翼技术发展中对先进旋翼几何形状和桨毂结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现作以扼要介绍,期望对我国直升机研究和发展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分析了纵列式直升机和单旋翼直升机,包括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发展对比分析、结构特点对比分析、性能特点以及优缺点对比分析,系统分析了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下洗流和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与机翼翼型相比,旋翼翼型在前飞时来流速度和迎角处于大范围变化之中,需要针对多种气动环境进行综合权衡设计.针对常规直升机和新构型高速直升机,综合考虑多种飞行条件,分析了旋翼翼型设计的性能需求.总结了先进旋翼翼型系列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以OA和TsAGI翼型为例分析了旋翼翼型的气动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从旋翼翼型指标分解、动态气动特性计算与试验、气动优化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旋翼翼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旋翼翼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而成为近十几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四旋翼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首先,通过分析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特性,指出了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难点;然后,总结了四旋翼直升机飞行控制的研究现状,对几种常用控制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分析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四旋翼飞行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与机翼翼型相比,旋翼翼型在前飞时来流速度和迎角处于大范围变化之中,需要针对多种气动环境进行综合权衡设计.针对常规直升机和新构型高速直升机,综合考虑多种飞行条件,分析了旋翼翼型设计的性能需求.总结了先进旋翼翼型系列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以OA和TsAGI翼型为例分析了旋翼翼型的气动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从旋翼翼型指标分解、动态气动特性计算与试验、气动优化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旋翼翼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旋翼翼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抗旋翼遮挡技术是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技术.根据直升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旋翼遮挡的特点,分析研究了直升机无遮挡通信时间比率与直升机航向和卫星波束入射角的关系,以此分析设计了试飞方案.发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重大设计缺陷,并通过试飞中的测试数据对抗旋翼遮挡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有效实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有效性验证,达到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定型试飞的目的,为后续该类型设备的试飞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旋翼是直升机的关键部件[1],其不仅是直升机的升力面,也是直升机的操纵面[2].在直升机领域,流传着一句话,"一代旋翼,一代直升机".因此,直升机技术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旋翼技术的进步.早期的直升机旋翼桨叶是由金属(甚至航空木材)设计、加工而成.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可设计等诸多特点,现代直升机的旋翼桨叶都普遍采用复合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3].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以美国A160无人直升机为切入点,分析了最优转速旋翼直升机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最优转速旋翼直升机的关键技术,然后以国产某型直升机为分析对象,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对航时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国内发展最优转速旋翼直升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架装有固态自适应旋翼(SSAR,solid-state adaptivemain rotor)系统的无人驾驶直升机进行了首飞试验.据这些研究人员声称,这种自适应旋翼技术如果发展下去,有可能对减轻全尺寸直升机旋翼系统的重量,降低其阻力、设计复杂性、成本和雷达特征值大有好处.这架小型直升机还有可能作为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正在研究中的小型和微型旋翼无人机的技术试验台.该机原为飞机业余爱好者制造的一架遥控直升机,后来改装了奥本大学研制的小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